国家工业遗产(第三批)(汉英对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大国泱泱,浩浩汤汤,工业文明,源远流长。商周铸铜,秦汉炼铁;酿酒制盐,亘古无双;丝绸瓷器,精美绝伦;军工岁月,淬火华章;飞天入海,烈焰成器;文化传承,复我华邦!

工业乃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优秀工业文化、传承工业精神,是建设制造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不同阶段孕育了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辉映时代的工业精神。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我国在各时期形成的工业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发展新业态、创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的独特资源。为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实施等提出要求。

2017—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认定了3批共102项国家工业遗产,并出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工业遗产的认定程序、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等予以规定。此项工作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重要工业遗产,引导各地提高活化利用水平,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得到社会各方广泛认可与好评。

为了更好地展现工业遗产风貌和文化内涵,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工业报社等单位在汇编出版《国家工业遗产(第一、二批)》画册图书并取得良好反响的基础上,又对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的典型案例与先进经验予以汇编。《国家工业遗产(第三批)》画册图书,不仅含有大量遗产历史、核心物项、人物故事等珍贵资料,还包含了遗产项目在转型发展、业态重构以及助力城市更新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为各地进一步促进工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编委会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