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主要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已发现的明确病原的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以主要以血液、体液等肠道外传播为主,多呈慢性感染,部分可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病毒性肝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第一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在我国各地区发病存在差异,生活、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为甲肝的高流行区,大中城市为低流行区。传染病源主要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日常接触、水和食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目前已有甲肝疫苗可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本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98-2008 制定。
一、诊断依据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报告与审核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体液中HBV DNA含量成正比。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抗HBs阴性者均为易感人群。流行以散发为主,有家庭聚集现象,无明显季节性,男性高于女性,婴幼儿感染多见。目前已有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本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99-2008 制定。
一、诊断标准
二、病例报告与审核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第三节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传播途径类似乙肝。人类对HCV普遍易感,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感染后对不同株无保护性免疫。HCV感染者在急性期及慢性感染早期症状隐匿,HCV感染后易慢性化,50%-80%的患者转为慢性。本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13-2018制定。
一、诊断依据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报告与审核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第四节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在血液中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包被,其复制、表达抗原引起肝损害需有乙肝病毒的辅佐。丁型肝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丁型肝炎可与乙型肝炎同时感染人体,但大部分情况下是在乙型肝炎感染的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当乙型肝炎感染结束时,丁型肝炎感染亦随之结束。人类普遍对HDV易感。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本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300-2008 制定
一、诊断依据
二、诊断标准
三、丁肝疫情报告与审核
第五节 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肝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但有以下特点:暴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散发多由于不洁食物或饮品所引起;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见于成年;晚期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死率高;抗-HEV多在短期内消失,目前尚无戊肝疫苗。本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301-2008 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