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时期新闻写作与宣传实务的前沿思考
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传媒为主、视频传播制胜的时代,重谈新闻宣传写作,仿佛是一件十分不合时宜而又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然而,反思当下的传媒环境:媒体数量增加了,媒体公信力却下降了;传播渠道增多了,传播信息量却未见明显提升;新闻表达手段多元了,可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好作品反而难见了。这又是为什么?
媒体的形态和渠道,终归是时代的产物;而传播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对好的传播作品的评判标准,并不会因为传播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新闻宣传报道写作归根结底是运用书面语言符号来传播信息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有着写作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可以说,新闻写作是所有写作形式中功能最强大、信息传播最迅捷的一种。在信息社会,传播无处不在,完全不接触新闻的人是不存在的,而能在第一现场及时接触新闻事件,制作并发布自媒体新闻的人也只是相对少数。因此,客观发生的新闻事实实际上要通过大量的报道转述才能进入读者的视野。新闻写作就是连接这一过程的重要桥梁。
有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民日报》老前辈、我国第一批高级记者艾丰老师在他的经典著作《新闻写作方法论》里曾经这样评价过:中国的新闻传播宏观上属于宣传(如何说话),微观上要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如何报告事实),因而新闻写作的规律无非就是如何做好“用事实说话”。用他的话说,新闻稿所谓的“说话”实际上指的是“观点的宣传”的含义,或者说具有“宣传报道倾向”的含义。
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的新闻传播体系里,好的新闻报道既需要做到对事实的尊重,又需要做到对观点的合理引导。这种看法乍看似乎和传统强调客观、中立的新闻学理论有矛盾之处,然而,从实务角度看,重视舆论引导、重视观点立场,才是新闻宣传的核心要义。
更进一步说,从表面上看,新闻宣传是为了引导公众舆论、实现媒介监督、加强公共沟通等。但这些目的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新闻宣传具有引导人心与引导资源的巨大威力。因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首要的应该是具备非常明确的目的意识。任何时候在新闻宣传实践工作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写作者,自己以什么身份、什么立场、什么角度来写作一篇新闻宣传稿件;其次要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这支“笔杆”写出来的文章要给“谁”看,也就是说,必须要清楚你完成这篇稿件后想要打动的是哪部分人的“心”。
笔者的这种观点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说法。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在他看来,“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
那么,如何在当下这一时代的新闻宣传报道写作中,确保作为写作者的自身有足够打动“人心”的能力呢?习总书记强调的是,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也正是新时期新闻宣传与写作的核心方法所在。
强脚力,就是迈开双脚、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文章也是发言,没有调查同样没有写作权。只有迈向实践,深入实践,才能把现状搞清楚,把需求搞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优秀的新闻作品中,必然有来自基层的真话、实话,只有迈向基层,知道真情、实情,工作才有针对性,文章讲话就不会空对空;只有迈向难题集中处,才能找出问题根源,把准问题症结,写出破解难题的妙点子、好法子。只有强健脚力,迈开步子走出去,把实践当课堂,把基层当教室,把群众当老师,写作才有思路,文章才会鲜活生动。
强眼力,就是强化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看得精准、看得全面、看得透彻,靠的就是眼力。《人民日报》之所以被称为我国的“大报”,正是因为其报道的“眼界”远非一般的地方报纸可比。而这种“眼界”正是来自记者编辑自身的“眼力”。由此而言,眼力是洞察力、判断力,也是写作力。只有别开生面的发现,才有焕然一新的表达;只有独出心裁的眼光,才有别具一格的文章。
强脑力,就是强思考、强思维、强思想。写作是围绕写作目标,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深入思考,最后形成思想成果的过程。脑子里要始终装着问题,善于在分析、研究、归纳、综合中,把零散的观点系统化、感性的认知理性化,如此,文章才能体现规律性,具有深刻性。
强笔力,就是加强驾驭文字、提炼观点、表达思想的功力,这是写作者的看家本领。知识就是力量;经验就是智慧。没有丰厚的内存,哪有厚积薄发的文章?毛泽东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就写作而言,真正有水平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可以把普通人的故事写得很好看,而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的故事才是社会真正的缩影。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叙事报道要坚持报道社会现实中的真人真事,敏锐地追踪时代的发展趋势。
本书编著的经典新闻报道作品案例,均来自《人民日报》的优秀新闻写作范例,而每篇报道的评析,则来自《人民日报》“新闻传媒阅评”的深刻解读与分析。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说,市面上已有太多关于如何选主题、如何配素材、如何列结构等方面的著述,这些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并非本书的关注重点。本书旨在通过对《人民日报》经典新闻报道作品案例优秀之处的详尽分析,将“大报”如何办报、如何写作的“内功”介绍给新闻学子,以期通过这样一本案例教材的建设,为提升新闻写作与宣传实务的能力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