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陵阙 治世气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文景之治及其历史意义

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治世,指的是西汉时期文帝与景帝两代皇帝在位统治的阶段,是第一个可以结合文献和出土文物两方面考察的历史时期。由于文帝和景帝两朝前后延续且指导思想、治世风格及政策执行等方面均较为一致。因此,从汉代开始,“文”“景”就被合并成一个词,史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自前 179 年汉文帝刘恒登基为帝开始,一直持续到前 141 年汉景帝刘启去世,前后历经近 40 年。文、景两帝都是比较贤明的君主,执政期间在汉高祖刘邦时期既定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励精图治,颁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文帝治理 23 年、景帝治理 16 年,整个文景时代,政治运行平稳,内外安定和谐;社会经济复苏,恢复发展;人口增长,国库充盈。《资治通鉴·汉纪》就有评价,“继以孝文、孝景,清净恭俭,安养天下,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农业、畜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毋庸置疑,文景之际近 40 年间,是西汉王朝兴衰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是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难得的治世,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积累了物质条件,也为 400 年汉家天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班固在《汉书·景帝纪》中所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虽然文景之治一直被后世所推崇、夸赞,但同样也留下了诸多隐患。

第一,汉初无为而治大环境下实行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使得各种思想流派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纷纷登台亮相、著书立说、各显其能,出现了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好事,但对统治者来说,却不是好事。因为各学派虽然在主观上都想为最高统治者治理天下提供治世良方,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造成“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导致了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

第二,由于无为而治导致经济上的自由放任,造就了一大批暴发户。许多不法商人与诸侯王、地方官吏相勾结,或经营盐铁,或冶铜铸钱,侵吞国家资产,垄断国家经济命脉,使得国家对内的控制能力减弱。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也趋向于奢侈浮华,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引起时人对当朝政治、文化及习俗的激烈批判。

第三,对外发展方面呈现弱势,尤其是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凌辱。

所幸的是,这些问题在汉武帝时期都得到了解决。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独尊儒术、推恩令、盐铁官、阿党法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及对外开疆拓土的举措,将西汉王朝由繁荣推向了鼎盛。

即便如此,文景之治的基本概念还是早已深入人心。后世论及这一时期,对文景时代的富足安定进行了很多理想化的改造,以顺应当时政治活动的需要。大臣在规劝皇帝或是赞颂皇帝时,也常常以文、景两帝与文景之治作为范例。三国时代的曹植就说:“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南宋钱时也评价道:“景帝嗣服虽不如文,而此数事所以厚民元气、养国命脉者,则能遵守无所变乱,是以相继四十年,海内富庶,风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独称文景欤。”

同时,在历代的古诗词中,亦能看到文景时期的影响力。

《大行皇帝灵驾以引挽歌辞(其二)》

宋代· 欧阳修

文景孜孜俭与恭,

慨然思就太平功。

兴隆学校皇家盛,

放斥嫔嫱永巷空。

威慑黠羌方问罪,

丹成仙鼎忽遗弓。

霜清日薄箫笳咽,

万国悲号惨澹中。

《大行皇帝挽歌辞五首(其二)》

宋代· 沈遘

历数当兴运,讴歌属太平。

成康能述业,文景善持盈。

海外咸来献,区中不识兵。

至仁终莫报,何以尽群情。

《武阳寨闻峒中作乐》

宋代·彭汝砺

成康已措刑,文景不言兵。

夷俗家家曲,蛮歌处处声。

长腰筒拍鼓,细竹葫芦笙。

物意惟安乐,人间共一情。

《孝宗皇帝挽词二首》

宋代· 叶适

伦德加文景,雄才自武宣。

道终遗万乘,丧制尽三年。

暂乞狂胡命,常持复汉权。

全将一孝字,高谥百王前。

《寓怀(其十五)》

明代· 王世贞

文景体恭俭,陈粟俯丘山。

易世因其资,气欲盖九纮。

柏梁既以灾,建章遂造天。

蜀汉穷材木,少府罄金钱。

原麓既如髡,闾井宁不然。

感此池上翁,精灵泣帝前。

天心虽仁爱,毋乃滋倒悬。

由此可见,文景之治不单是一个历史名词和一段史实,更是衡量帝王的一把标尺,具有施政借鉴和道德导向的作用,被后世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