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口述自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战地政务委员会

有关战地政务委员会的设计,我曾经用方格纸写过一叠计划书交给父亲。那时候政府已经准备到台湾来,父亲说我们到台湾再开始吧!到了台湾之后,父亲就把计划书交给蒋坚忍将军,蒋将军那时是总政治部主任。

有一天,蒋将军在总统主持的两周一次的军事会谈中就此份计划书提出报告,并亲自做汇报。除了蒋将军对那份计划书有一点修正外,父亲也在开会前阅读那份计划书,还亲笔写上批注。蒋将军汇报完后已经过了个把钟头了,照例有个一刻钟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时候父亲走在前面,接着是副总统陈诚先生(当时兼任行政院长),门口也已经站了一些人。父亲走出去了以后,陈诚先生在走出门口前讲了一句话:“这不是把我们行政院的事情都做完了吗?”

休息过后会议继续,父亲问蒋坚忍有没有补充的意见,他说没什么需要补充说明的,就看各位长官的指示之后我们再去研究、修正。当时有好几位长官都发表了一点意见,父亲就问:“蒋副厅长有什么意见?”我那时候是第三厅副厅长,因为厅长不在,所以由我代表去开会。我因为听见了陈诚先生的那句话,就补充了一些想法:“我的构想听起来像是替政府做了很多的事情,其实战地政务是因为在战争时政府的功能会有发挥不到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需要战地政务的支援,而战地政务的时间是愈短愈好,并且要随时还政于政府。所以战地政务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补政府功能之不足;第二就是支援战区的作战,要动员一切资源来完成战区政府的任务,所以不论从人力的获得、情报的获得或是后勤的支援,全部由它负责,并且随国军的进退而定。进则先进,退则留守。战地政务的目的是担任地下的作战,控制整个战争面以支援作战,能够尽早建立正式的政府,使中央的功能可以与战区立即结合起来。”后来父亲就问陈诚先生有没有意见,陈诚就说我这个构想非常完整,它能够帮助政府,在政府力量不能到达的时候替代政府,使政府功能不会中断。

父亲听完后加了一个指示:“今后我们回大陆的时候,在光复地区不要忙于解散中共的组织,我们另外给它一个新的名字都可以,要利用中共原有的机构,叫他们继续负责,我们派一个联络组加以督导、协助,只要我们有人在那里就可以了。譬如说,中共所掌管的粮仓,到那时候第一优先要发放给平民,解决吃的问题,如果是由我们的人来做,万一有一二户没有分配到,或是分配得不够均匀,我们就会受攻击,而且以中共过去一贯的做法与伎俩来看,他们一定会栽赃给我们,然后引起人民对我们的反感;如果是由中共本来的机构负责,例如人民大队,我们不要过早解体,换个名字就可以了,让他们去做,如果他们发得有不均匀的时候,就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我们不要纠缠在里面。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再继续去设计实际的行动。”

另外父亲又指示:“在人事报告里有很多机构是要在台湾组织好以后再送到大陆进行,这个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如果每一个队都要自己组织,台湾没那么多人,应该要用当地的人,由我们监督他们、督促他们,不要我们自己去组织,弄不好还会遭致非议。其他有关技术性的项目,他们那边没有,非要我们这边派去不可的,我们现在就应该开始培养这种人才。”

此外,战地政务应该根据实际的状况、可行性,以及实际的需要性来做修正。现在金门实行得不够彻底,总是跟政治有牵扯,又有战地政务,又有县政府,其实有县政府就不要有战地政务。至于接近战地的行政如果介乎战地政务跟政府之间,应该由政府来做;如果做的是战地所需要的,应该有另一套设计。战地政务可以由战区司令官兼战地政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既是地方军事首长也是最高行政长官。

当时为了这个名称,我特别举了美军的一个例子,美军在整个参谋组织里面(第五部门),它是受参谋长的统一督导,第五部门就叫做军政府;后来国军就把战地政务交给政战部,由政治部来管,改称为政战部,也就是战地政务,管战地的事情。最后父亲说:“称政治作战,也称政战部,另外成立战地政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过,问题是跟军事幕僚要如何非常有效的合作,需要大家确实的研究。今天在此就不必多讨论了。原则上你们一定要密切合作,要以军事为主。当然军事要掩护战地政务,这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最后还是为了要完成军事的使命。”这是父亲对战地政务的指示。

本来我们设置了一个战地政务委员会及动员委员会,动员与民防原来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因为哥哥就他的方便,在他当行政院长时,把这两个单位推到父亲那里去,推给总统。等到他自己当上“总统”了,他又把这两个委员会裁掉了。他只要督导而不必负实际的责任,以减轻他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