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略战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逸待劳

  【原文】因敌之势,不以战.损则益柔。

  【按】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三十六计》)

  【译文大意】控制敌人的发展态势,不一定要首先发起进攻,而应实行积极防御.待敌方精疲力竭声势锐减、攻防双方实力发生逆转时,则我方就由被动而变为主动。

  【按语】这是把敌人诱入圈套而造成其不利态势的方法。《孙子·虚实篇》中说:“先到战场而待机破敌的,便能从容取胜;但是,后来仓卒应战的,就会陷入苦战。所以凡是善战的人,能够巧妙地打败敌人,而绝不会被敌方所欺骗。”《孙子》书中论述的是战争中的劳逸关系,这里探讨的却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艺术。它的目的不仅在于选择地形、待机破敌,重点是以寡敌众;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以静止对活动,以微动对大动,也就是取得主动权,才能支配四周局势的变迁。

  【阐释】以逸待劳的语源出自《孙子·军争篇》。它的语义说的是在敌我双方决战中,一方依靠有利地形,处于从容休整、丰衣足食的安逸地位。做好一切防御准备,养精蓄锐,等待疲劳沮丧的另一方敌人,从而转守为攻,战胜敌人。

  在《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穴,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两棵大树,这两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寻找两个狼崽子,左右找不到,急得团团打转。这时,一个牧童在树上故意掐小狼的耳朵,弄得小狼崽嗥叫不断。老狼闻声,抬头发现小崽在树上,于是气急败坏地奔到树底下,乱咬乱抓。此刻,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拧起怀中的小狼,弄得这只小狼也连连嗥叫,老狼闻声,又赶往那颗大树……,就这样,老狼在两棵大树之间的往返奔波中,终于累得气绝而死。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讲了一个王翦使用“以逸待劳”之计,大破楚军,斩杀楚将项燕的故事:

  战国末期,秦始皇登位后,秦势益强,于公元前230年灭了韩国,之后又灭了赵国、魏国。三晋既亡,秦军东袭燕国,不出数月就将燕国踏平;于是又南破楚军,不想却大败于楚国。

  秦始皇后悔当初没有听老将军王翦关于破楚的计策,为挽回败局,只有请已解甲归田的王翦出山,于是秦始皇亲自来到王翦的老家频阳地方,对他说:“望将军莫记寡人之过,出山抗楚”,“将军即使忍心弃我,难道眼见秦国危机,亦袖手不管?”王翦率60万人军向楚国开来,楚王得知后集合同中全部兵力抗秦。

  正翦大军到达后,并未急于攻楚,而是开沟、垒寨、筑城,既不进攻,也不挑战,只作防御准备。楚军一再挑衅,工翦也坚壁不肯出战,指挥军队一面练兵,一面养精蓄锐。楚军将领天天到秦营挑战,已个把月,秦军总不应战,他们认为秦军确实只是防守而已,于是下令东撤,准备回军。王翦一看楚军东撤,就乘机下令出击。

  楚军挑战一月有余,搞得人人疲惫不堪、士气消沉。秦军吃饱睡足,精力旺盛,今得令出击,个个犹如猛虎下山,楚兵哪能抵挡,被杀得溃不成伍,互相践踏死伤者不可胜数。秦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追击到蕲南,杀死了楚之名将项燕,楚从此一蹶不振。第二年,秦军俘虏了楚王,完全平定了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