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攻五法
【原文】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日火人,二日火积,三日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利、子兵法·下卷·火攻篇》)
【译文大意】孙子说,凡是火攻,总共有五种:一是烧毁敌军的兵马营寨,二是烧毁敌军的粮秣积聚,三是烧毁敌军的随军辎重,四是烧毁敌军的军用物资仓库,五是烧毁敌军的运输车队和粮道。实施火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发火的器材一定要随时准备好。放火的时候要选择有利的时机,起火要选择好日期。所谓时机,是指干燥的天气;所谓日期,是指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位置上的时候。凡是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的位置上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是实施火攻,就必须根据上述五种火攻后所引起的各种情况的变化,来采取相应的军事策略。如果从敌人营内放火,就应该及时派兵队外面策应。大火燃烧起来以后,敌军仍然保持镇静不动的,就应该观察等待,而不要急于进攻。在火力很旺盛的时候,要根据情况,可以乘火势进攻的就攻,不可以进攻的就停止。如果火可以从外面施放的,就不必等待内部的策应,遇到适当的时机和条件就可以放了。从上风放火,不要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晚上风就容易停止。凡是指挥军队作战。都必须要懂得这五种火攻的方法及其变化,并且等待时机,加以利用。
所以,用火来辅助进攻的,效果很明显。用水辅助进攻的,攻势可以加强。水只可以断绝敌军和道路,而不能象火那样可以焚毁敌人军需物资和战斗力。
【阐释】孙子论述了如何利用天时、气象等自然条件,灵活地实施火攻的战法。这种战法在历代的战争中都显示出了极大的威力。孙子除了强调火攻要准备“素具”等物质条件以外,还强调了“时”和“日”的气象条件,也就是充分利用天时。这也是孙子的“知天”的理论在战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历史上吴将陆逊同蜀帝刘备在彝陵交战时,等待时机,火烧蜀营,以弱胜强,是历史上以火助攻的著名战例。
公元221年,刘备亲自率兵,攻入吴国国境。吴国大都督陆逊奉命抵抗蜀军。在蜀军兵势强大,居高守险,士气旺盛的情况下,陆逊决定先避免与蜀军作战,退据了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夷道和唬亭一线,把蜀军引入了五六百里长的高山峻岭地带。至公元222年,两军相持已半年,刘备虽派兵阵前辱骂挑战,陆逊仍是坚守不出。蜀军将士互相抱怨,斗志涣散,刘备只得将山谷里的军队开出山林,把水军移到陆地,把军营设在密林深山依傍溪涧处,屯兵休整。
陆逊分析了刘备运输困难、处处设营、兵力分散、士气低落等弱点,认为反攻时机已成熟,确定用火烧连营的作战方法。当时江南正气候炎热,蜀军营寨都是木栅构成,周围又都是树木、茅草。陆逊令士兵各持茅草一把,乘夜袭击蜀军营寨,顺风点火,火势迅猛,蜀军大乱。陆逊趁机发动反攻,连破40余座蜀军营寨。陆逊又用水军切断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使蜀军无法救援,结果,蜀军溃不成军,刘备连夜逃回白帝城。
孙子指出,火攻只是作为一种助攻的作战手段,战争的取胜还要靠发挥兵攻的作用,只有利用火攻的协助,及时去组织兵力进攻,才能扩大和巩固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