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按】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其精兵之所在。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三十六计》)
【译文大意】多次变动它的阵容,暗中抽换它的主力,等待它自趋失败,然后乘机控制或吞并它。这就象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就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按语】布阵有东西南北方位,“天衡”首尾相对的地方,是作阵的大梁;地轴是贯在中央的部位,是阵势的支柱;大梁与支柱部位都是用精兵主力去镇守;因此,只要察看敌人的阵势,就能发现他的精兵主力在何处。当同友军共同攻击敌人时,不仅互相配合,而且阵势变更频繁,达到暗中替换其精兵主力,甚至完全取代掉原来的梁柱,这样就造成了敌人的阵势外实内空,于是便可以击垮敌人兼并它的实力。这是兼并这个敌人的实力用以攻击其他敌人的首要谋策。
【阐释】偷梁换柱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换事物的内容。《红楼梦》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尽姊妹之情。”指凤姐乘宝玉神志不清之时,出计以宝钗冒充黛玉与宝玉成婚。
偷梁换柱,从名称上说,梁,一般指房梁,都采用粗大而坚实的木料;柱,一般指房柱,是指支承主心梁的较细的木料,因是坚直,不需要太粗太好的木料。这里是用来比喻军队的主力与非主力的关系。偷梁换柱,意即把敌人军队的主要力量换掉,使之以次充好,以便我一举而歼灭之。三国时,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对峙于官渡,袁绍派遣大将郭图、颜良率军进攻曹操的东都,把曹操守将刘延包围在白马。4月,曹操领兵北上去解白马之围。谋士苟攸向曹操建议说:袁军在自马的势大,只有把他围守主力换掉,才能战胜他。为此,可以先去延津,伪装成要渡河进攻袁的后方的样子,他就必然的将围攻马白的主力调来,而换成战斗力较弱的兵士来接替围攻。这时,你再领轻装部队去袭击围攻马白的袁军,就可以把它打个措手不及。曹操一听,完全采纳了他的计策。袁绍果然把围攻白马的主力换掉,结果曹操乘机引军去解白马之围,大破郭、颜;并杀了颜良。这一战役的成功,主要是利用偷梁换柱之计,将袁绍围攻白马的主力换掉,使之由梁变成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