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断案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慎断谋反案

古语云:“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意谓敬畏,就会去思考,思考,就会通晓一世事理;敬畏,就会谨慎,谨慎就会事事成功。说明人必须谨慎行事,不能粗心大意。

唐太宗持政断案,一般不草率行事,不轻举妄动,谨慎对待,务求实据,故能够得到群臣信服。其处治侯君集谋反作乱一案正是其中的一例。

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王曲文泰切断西域通商之路,太宗征召曲文泰入朝,曲文泰谎称卧病在床而拒绝应召。太宗命侯君集为交河道(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五公里处)行军大总管,征讨曲文泰。侯君集率军西行数千里,历尽艰辛,终破高昌。侯君集初破高昌时,不曾向太宗上奏战况及请旨行动,而是擅自处治无罪之人,并且私取高昌王的宝物据为已有。部下将士得知以后,竞相前去高昌王宫盗窃宝物,侯君集怕自己的事被人告发,也就不敢制止部下的不法行为。回到京城以后,主管办案的官员奏请太宗,要求惩治侯君集的罪行。太宗降旨,命将侯君集拘捕入狱。中书侍郎岑文本认为对功臣大将不能轻易治罪,于是上奏章请求太宗宽恕侯君集。太宗采纳了岑文本的意见,命人将侯君集释放。

侯君集自认为在西域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心中愤愤不平。贞观十七年(643年),张亮以太子詹事的官爵出任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激怒张亮说:“您为什么被排挤出京城呢?”张亮故意说:“是您排挤我,您又想冤枉谁昵?”侯君集说:“我平定了高昌国,有功反被治罪,我总想大声发泄胸中的不平之气,怎么可能去排挤您呢?”于是侯君集捋起袖子说道:“精神抑郁,简直无法活下去。您能造反吗?我必定与您一起造反。”张亮把侯君集的话秘密上奏太宗,太宗对张亮说:“您与侯君集都是功臣。他单独与您谈话,没有第三个人听见,若把这事交掌刑的官员审理,侯君集必然不承认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旁证,无法判定有否此事。”于是,太宗就将这事搁置起来,对待侯君集还像当初一样,不久,侯君集与众功臣一样,画像被挂上了凌烟阁。

当时,太子李承乾在东宫,唯恐太宗行废立太子之事。他又知道侯君集深怀怨愤之心,就与侯君集通谋。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当时任东宫千牛,李承乾几次让贺兰楚石将侯君集引入东宫,询问保全太子在位的方法,侯君集也知道李承乾是个劣弱不中用的人,只是想利用他,乘机图谋报仇之事。于是帮助太子李承乾出谋划策,欲纵兵攻入西宫,杀魏王李泰,谋夺皇位。

后来,李承乾密谋造反之事被人告发,太宗命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璃等人共同审理,李承乾谋反的情节一一证实。侯君集因参与谋反,也被拘捕入狱,他的女婿贺兰楚石又亲自入皇宫,向太宗报告侯君集的反情。

太宗亲临府衙审问案情。太宗说:“我不愿意让刀笔吏羞辱您,所以来亲自审理。”侯君集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太宗对百官说道:“往昔,国家尚未安定,侯君集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不忍心依法处治他。我将请求饶他一命,公卿们能不能答应我的请求呢?”群臣争着进言道:“侯君集的罪行,天地所不容,请处死他以维护国家法律和尊严。”于是,太宗对侯君集说:“我要与您永别了,从今以后,只能见到您的遗像了!”说完欺欷流泪。审问完毕,将侯君集在街市上斩首,并将其家产全部抄没。

【简评】

唐太宗断案,务求抓到真凭实据,在条件尚不具备时,宁可将案子先搁置起来,也决不草率行事。即使在案情已经完全明朗,按刑律侯君集当处极刑时,太宗乃念念不忘侯君集的大功,请群臣放他一条生路,而决不从自己口中说出一个杀字。太宗如此断案,使被处死者无怨,使生者也会感佩太宗对功臣的深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