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女儿的自制能力
现代的孩子比较任性、爱发脾气,做父母的则宠爱有余,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
当孩子任性、生气时,如果一味得到父母的迁就、让步,孩子则变得更难“招架”。孩子的性格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父母的态度、方式很直接地影响他们。
一篇《离家出走的女儿》是这样写的:
我家有女初长成,女儿温柔随和,知书达礼,属于那种在学校、在家里都让人放心的好孩子。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女儿一旦发作起来,那就是温柔者的脾气加随和者的执拗,通常是轰轰烈烈蔚为壮观。一天,宝贝女儿为一件事与我发生了争执,其实是芝麻小事,但双方僵持起来,大有剑拔弩张之势,火气几乎上升到摄氏80℃。女儿呢,她也不甘示弱往小书包里装了两件衬衫、一把牙刷,扬言要离家出走,做母亲的我则心里惊慌并强作镇定,说道:“凭你熊样还想离家出走,看你今晚住哪里去!”谁料女儿针锋相对、胸有成竹:“我先住在小姑家,然后让小姑帮我想办法。”“哈哈,小姑家乘公共汽车要换两次车,到××站换×路,再到××站换×××路,我的钱够啦。”
这个乳臭未干的东西!一听女儿的话,当时我腿都软了,“亏她想得出还装上牙刷!”须知女儿当年刚刚上小学三年级呢!“万一……”一闪念间,我真想对女儿举手投降算了,毕竟又不是海湾战争,你死我活的。好在我还是及时稳住了自己,我想这次若是让了步,以后再要坚持什么原则可就难了。于是我吸口气镇定一下自己,从容不迫地对女儿说了一番话:“真要离家出走,可不是小事。你不要那么着急,把事情想清楚。我是你妈妈,你是未成年人,法律上我必须管着你,你如果真要离家出走,咱们先得上公安局办个手续,解除母子关系。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你的妈妈,你也不再是我的女儿,然后你再出走,就和我没有关系了。不过你得明白,走出这个门,你可就永远不能回来了。虽然以后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人再干涉你,但无论你今后有什么事,也都和这个家没有丝毫关系了。生病啦、没钱啦、交学费啦,只能自己想办法。要回来就回来,要出走就出走,那可不行。我建议你考虑仔细再作决定。至于我呢,虽然常批评你,但我毕竟是你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当然不希望你这样做。不过你如果一定坚持,也只好如此。”如此这般晓以利害。女儿沉默了一会儿,摘下肩上的小书包:“我不走了。”最后矛盾是怎样解决的我已忘了,只是记得,女儿此后再未用这个办法“要挟”我了。
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样理性、自制,她需要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提醒。这位母亲用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女儿交流,将道理分析得透彻、完整。同时,告诉女儿妈妈是最爱她的人,让她自己选择。父母对孩子包揽太多,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她会想着什么事情都有父母顶着,也就不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不会培养自制能力。
一个有自制能力的孩子,将会更好地同父母沟通,同朋友交往,也能更好地学习、做事。父母切忌过多地溺爱孩子,而是在该坚守阵地时,寸步不让,使孩子真正明白事理,懂得该克制时就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