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不求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急性支气管炎

一、葱豉桔梗汤

(方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鲜葱白10克,苦桔梗5克,淡豆豉15克,焦山栀9克,薄荷叶5克,连翘6克,甘草3克,鲜淡竹叶12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辛凉解肌,疏风清热。

(主治)风温初起。证风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白,脉浮数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发热恶风,咳嗽,心烦,口渴,脉浮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气管炎。

二、桔梗散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薄荷6克,黄芩6克,甘草6克,桔梗2克,连翘10克,山栀子6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解肌透邪,清热宣肺。

(主治)外感风热郁肺。证见发热无汗,口渴,苔薄白或微黄,脉浮大而数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发热,口渴,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气管炎。

三、葶苈定喘汤

(方源)《陕西中医》引载袁志仁医疗经验方。

(组成)葶苈子5克,白果4克,麻黄4克,款冬花4克,半夏4克,桑白皮3克,黄芩3克,杏仁3克,苏子5克,甘草2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发热烦躁,苔黄者,加石膏8克(先煎),改麻黄为炙麻黄;喉中痰鸣,喘急气促者,加川贝、重用葶苈子至8克;大便稀者,以桔梗易杏仁;面色青滞,口唇紫绀,舌质暗紫者,加桃仁、红花。

(功效)化痰清热,宣肺降气以平喘。

(主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热阻肺,宣降失司型。

四、宣肺化痰汤

(方源“陕西中医》引载张邦福医疗经验方。

(组成)麻黄3克,甘草3克,桑白皮8克,地骨皮8克,杏仁6克,款冬花6克,天竺黄6克,鱼腥草6克,矮地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鼻塞流涕者,加荆芥、蝉衣各3克;发热口渴者,加生石膏8克,花粉6克;痰声辘辘者,加胆南星3克,海浮石6克;干咳少痰者,加沙参、麦冬各6克。

(功效)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主治)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

五、复方桂枝散

(方源)《吉林中医药》引载姜厚德医疗经验方。

(组成)桂枝5克,干姜5克,杏仁5克,芍药5克,甘草5克,桔梗5克,盐酸异丙嗪15毫克,盐酸林可霉素0.4克,三乙醇胺0.2克,二甲基亚枫0.2克,葱汁适量。

(用法)杏仁捣成泥状,其余中药研成7号粉,和盐酸异丙嗪、盐酸林可霉素混合均匀,三乙醇胺和二甲基亚枫用少许水湿润后加入杏仁泥中,研匀,再将上述粉末倾人,混匀,用大葱2根,榨汁过滤,加入已混匀的上药中调成药饼,外敷神阙穴。

(功效)去咳平喘化痰。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六、定喘汤

(方源)《浙江中医杂志》引载谢宗冒等医疗验方。

(组成)麻黄3克,桔梗3克,青黛3克,杏仁5克,川椒目5(克,甜葶苈5克,冬花5克,地龙5克,天竺黄6克,桑白皮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高热加生石膏15克,地骨皮7克;腹泻加茯苓、车前子各7克。

(功效)宣肺降逆,清化痰热。

(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七、金沸草散

(方源)《类证活人书》

(组成)金沸草10克,前胡10克,荆芥10克,细辛3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疏风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感受风寒咳嗽。证见咳嗽痰稀,鼻塞流涕,或兼头痛,寒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滑。

八、芥菜姜汤

(方源)《偏方大全》

(组成)鲜芥菜80克,鲜生姜10克,盐少许。

(用法)将芥菜洗净切成小块,生姜切片,加清水4碗煎至2碗,以食盐调味。每日分2次服用。连服3日见效。

(功效)宣肺止咳,疏风散寒。

(主治)风寒性咳嗽,头痛鼻塞,四肢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九、利肺汤

(方源)《经验方》

(组成)僵蚕9克,百部15克,紫菀15克,枳壳9克,蝉衣9克,前胡9克,杏仁9克,款冬花9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剂。加减:若痰黄,口苦口干者,加黄芩10克;咳嗽,痰难咯者,加瓜萎仁9克,麦冬9克;胸痛者,加丝瓜络10克,薤白9克。

(功效)透表止咳。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证见咳嗽,痰黄,咯痰不爽,口干咽痛,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按语)本方以咳嗽,痰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为用方要点。

十、桑菊饮

(方源)《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8克,菊花3克,薄荷2克,杏仁6克,桔梗6克,连翘5克,甘草2克,苇根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2次分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证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微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身热不甚而咳嗽频频,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流行性结膜炎。

十一、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方源)《上海中医药杂志》引载庞华威医疗经验方。

(组成)麻黄1.5—3克,杏仁4.5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黄连1.5克,半夏6克,蒌仁6克,鲜茅根12克,胆星3克,玉蝴蝶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煎取汁液100毫升,分3-4次温服,年长儿可1次顿服。加减:咳痰不利,尤其是哮鸣音多者,加前胡6克,白前3克,紫菀4.5克;高热者(超过39℃),加羚羊角粉1克,分2次服;痰多者,加川贝6克;便秘者,加川军1.5克—3克。

(功效)清肺祛痰定喘。

(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十二、急支方

(方源“北京中医学院院报》引载常忠莲医疗经验方。

(组成)瓜蒌仁10克,前胡6克,白前6克,炒苏子6克,菜菔子6克,皂角子5克,炙百部6克,枇杷叶6克,鸡内金6克,蒲公英6克,炒枳壳。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降气化痰,导滞平喘。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吐白色泡沫样痰,早晚尤重,食纳差,苔白微腻,脉细滑。

十三、利肺汤

(方源)《浙江中医杂志》引载于世良医疗验方。

(组成)僵蚕、紫菀、百部各15克,枳壳、蝉衣、前胡、杏仁、款冬花各9克,桔梗、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解痉,化痰平喘。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十四、开闽汤

(方源)《新中医》

(组成)麻黄6克,橘红6克,枳壳6克,甘草6克,杏仁10克,前胡6克,苡仁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罂粟壳4克,鱼腥草15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成人每日1剂,煎取药液300毫升,分3次服,每次服100毫升。小儿日用罂粟壳量1.5克,其他药量减半,每日服1剂,煎取药液100毫升,多次分服。加减:若身热,咽喉痛者,加黄芩9克,马勃10克;喉中痰鸣者,加葶苈子9克,浙贝母9克;心悸,喘咳、气短者,去枳壳,麻黄,茯苓,加太子参10-20克,沙参12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证见咳嗽,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按语)本方以咳嗽,痰黄稠,胸肋胀满,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为用方要点。

十五、辛平透疹汤

(方源)《实用中国小儿科学》

(组成)粉葛根5克,荆芥3克,薄荷叶3克,前胡3克,桔梗3克,苦杏仁3克,牛蒡子3克,连翘3克,灯心草5扎。

(用法)上药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邪蕴肺麻疹初起。证见发恶寒,咳嗽流涕,眼泪汪汪,疹点隐而不透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发热恶寒,眼泪汪汪,咳嗽,口渴,指纹紫滞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十六、喘支饮

(方源)《江西中医药》引载周炜医疗经验方。

(组成)粉射干8克,炙麻黄3—6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葶苈子10克(包)、法半夏10克,苏子6克,大贝母6克,钩藤(后下)10—20克,蜈蚣1条,僵蚕3—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宣肺化痰,清热定喘。

(主治)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十七、止咳平喘汤

(方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邓纯莲医疗验方。

(组成)炙麻黄6克,桔梗6克,陈皮6克,甘草6克,杏仁12克,百部12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白前12克,板蓝根15克,生石膏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天为1疗程。

(功效)宜肺化痰,行气宽胸。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十八、参贝母散

(方源)《新中医》引载张梓芬等医疗经验方。

(组成)1岁以下患儿沙参10克,川贝母20克;1岁以上患儿沙参15克,川贝母30克。

(用法)两药打粉匀等分6包,每次1包,倒入小杯加等量白糖加水搅成湖状,隔水蒸10分钟即成糕状,温服,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功效)止咳除痰,养阴润肺。

(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十九、蒿麻杏苈汤

(方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载邹云翔医案选方。

(组成)炒青蒿16克,净麻黄2.4克,光杏仁9克,桑白皮9克,清半夏9克,化橘红3克,广橘络3克,菜菔子9克,南沙参9克,炒竹茹9克,炙甘草1.8克,生雪梨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外达,化痰清热。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二十、清肺止咳汤

(方源)《李宝顺.名医名方录》(第一辑)引载赵冠英医疗经验方。

(组成)黄芩15克,金莲花15克,蜜麻黄8克,杏仁9克,百部15克,川贝母9克,桔梗9克,炙甘草8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二十一、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18克,石膏40克,杏仁12克,甘草9克。

(用法)上药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喘平停服。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或感受风热。证风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若鼻翼煽动,口渴,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滑数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发热,咳喘,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原剂量大,麻黄与石膏之比为1比2,在江南地区可减少麻黄用量。使之成为1:3或1:4。

③本方用治麻疹麻毒内陷。

④本方可用治急性气管炎、肺炎。

二十二、越婢加半夏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18克,石膏25克,生姜9克,大枣5枚,甘草6克,半夏9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主治)肺胀。证见咳而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滑大者。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气喘,胸满,气闷至甚,脉滑大为辨证要

点。

②“目如脱状”,历代医家认为足气壅咳喘之甚所致的,是病人的自我感觉。

③本方用治外有风水,里有热饮者。

④本方可用治急性肾炎兼治急性支气管炎者。

二十三、清金化痰丸

(方源)《统旨方》

(组成)黄芩10克,山栀了12克,桔梗10克,麦冬12克,桑白皮12克,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瓜蒌仁10克,橘红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亦可水煎服,每剂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化痰。

(主治)痰浊化热,咳嗽痰黄稠,发热,胸闷,舌苔黄腻,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痰黄稠,发热,胸闷,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二十四、节斋化痰丸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天冬10克,黄芩10克,浮海石10克,橘红6克,桔梗10克,瓜蒌仁10克,青黛3克,连翘12克,芒硝6克,香附10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

(功效)清化顽痰。

(主治)咳嗽痰粘稠,咳痰不爽,胸脘作闷,舌苔黄腻,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痰粘稠,胸脘作闷,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二十五、清咽宁肺汤

(方源)《统旨方》

(组成)桑白皮12克,黄芩10克,山栀子12克,知母10克,浙贝母12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清泄肺热,化痰利咽。

(主治)语声嘎哑,重浊不扬,咳痰稠黄,咽喉干痛,口干苦,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声嘎哑痰黄,咽喉干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

二十六、泻肺丸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马兜铃10克,赤茯苓12克,桑白皮12克,杏仁12克,款冬花10克,甘草6克,甜葶苈子5克,防己10克,陈皮6克,皂荚3克。

(用法)上药共研制小丸,每次服10克,每日服3次。

(功效)清热泻肺,化痰平喘。

(主治)痰壅气滞,哮喘咳嗽,痰黄稠,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痰黄稠,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

二十七、葶苈大枣泻肺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子10克,大枣12枚。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泻肺逐痰,平喘。

(主治)肺痈初期,喘咳不得卧,胸满胀痛,一身面目浮肿,痰涎壅盛,舌质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按语)

①本方证以喘咳胸满痛胀,痰涎壅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肺脓疡,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胸积液。

二十八、桑白皮汤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桑白皮12克,半夏10克,苏子10克,杏仁12克,浙贝母12克,黄芩1克,黄连6克,山栀12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涤痰清火,止咳平喘。

(主治)湿痰化热或痰火素盛,咳痰黄稠,喘急面红,烦热口干,苔黄腻,脉滑数之证。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痰黄稠,烦热,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

二十九、桑杏汤

(方源)《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0克,桑叶10克,沙参12克,象贝母6克,香豉6克,栀皮6克,梨皮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清宣润燥。

(主治)外感温燥。证见头痛身热,口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质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亦治麻疹收疹期余热未清之证。

③本方可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三十、清燥救肺汤

(方源)《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18克,石膏18克,杏仁4克,麦冬8克,人参4克,阿胶6克,炒胡麻仁6克,炙枇杷叶6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清燥润肺,益气生津。

(主治)温燥伤肺。证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舌质红无苔。

(按语)

①本方证以头痛身热,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急性咽喉炎,百日咳。

三十一、养阴清肺汤

(方源)《重楼玉钥》

(组成)贝母4克,丹皮4克,薄荷3克,白芍4克,生地12克,麦冬8克,玄参9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解毒。

(主治)白喉。证见喉间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喉间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拭去,似喘非喘,脉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作为教师、夜作业工人、演员、歌唱家的饮料。

③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

三十二、滋燥饮

(方源)《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天冬10克,麦冬10克,生地12克,花粉12克,白芍12克,秦艽9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煎取药液加入蜜10毫升、童便10毫升后服。每日服2剂。

(功效)滋润肺燥。

(主治)肺燥咳嗽。证见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口干咽燥,舌质红干,脉细数。

(按语)

①本方证以咳嗽,痰少,口干咽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急性咽喉炎。

三十三、蝉衣安嗽汤

(方源)《奇效验秘方》引载唐福安医疗验方。

(组成)蝉衣6克,炙枇杷叶15克,桔梗6克,牛蒡子9克,前胡9克,象贝9克,紫菀9克,车前子12克,车前草12克,甘草5克,黛蛤散24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嗽。

(主治)支气管炎。证见咳嗽痰少,咽痒,咯痰欠爽,痰白粘或黄稠,舌质红,脉弦数。

(按语)本方以咳嗽,咽痒,痰白粘,舌质红,脉数为用方要点。若咽痛者,加板蓝根30克,玄参12克;高热,加鱼腥草15克,鲜芦根12克;痰多者,加法夏9克,橘红6克;纳呆者,加麦芽10克,焦曲10克;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30克。

三十四、止咳开肺汤

(方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引载温治江医疗验方。

(组成)荆芥3—6克,杏仁3—5克,前胡4-7克,苏子3-6克,黄芩3-9克,陈皮4—9克,菜菔子3-6克,百部3-9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煎取药液分3到5次服,病重者日服1剂半。加减:热盛舌红者,加山栀、连翘;表寒无汗者,加桂枝,苏子易紫苏;喘甚者,去荆芥,加麻黄、射干;呕吐腹泻者,去苏子、菜菔子,加葛根、半夏。

(功效)解表宣肺,降气化痰。

(主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气促,痰多,烦燥。

三十五、麻杏云香汤

(方源)《民间祖传秘方大全》引载吴静等医疗验方。

(组成)麻黄12克,杏仁10克,云香草15克,胡颓子叶10克,重楼10克,虎杖10克,羊蹄根1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剂煎3次,药液合并,分3次服,每次1茶杯;每日服1剂。小儿份量酌减。

(功效)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喘息痰多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