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探秘·海豚救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特别策划 冷岸

☆ 念之夏

这片土地神秘莫测,有时白天充裕得似乎没有尽头,有时尽是漫漫黑夜,几乎使人发疯。其严寒能使醋凝固,能冻裂包括石头在内的所有东西。

——巴里·洛佩茨《北极梦》

寒冷海岸

北极有什么?一望无际的冰海、迷宫般的岛屿、荒凉的冻土带……危险、神秘、与世隔绝是人们对北极最直观的印象,就像上面那段文字中描绘的一样。不过,你如果来到斯瓦尔巴群岛,一定会对北极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皑皑雪山上寸草不生,但仔细看,你会发现一连串巨大的脚印。脚印尽头是位居北极食物链顶端的凶猛猎手——北极熊。

这片位于北纬74°~81°的群岛每年有长达3个月的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但夜幕下的人和动物并不孤单,抬起头就能看到如梦似幻的极光在空中飘舞。

“斯瓦尔巴”在挪威语中意为“寒冷海岸”,但北大西洋暖流的经过为那片群岛带去了“热气腾腾”的风景:五彩缤纷的夏季苔原、悬崖上热闹的筑巢鸟群、规模庞大的鱼群……

斯瓦尔巴群岛拥有“地球上最北的城市”,人烟稀少,但慕名而来的游客总会被当地人的热情所感染,被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交融所打动。

这里是普通游客能到达的最接近北极的位置,也是科学家和探险家探索北极的门户和起点。

这就是斯瓦尔巴群岛,一个让人获得多样而复杂感受的地方,一个让人无时无刻不感慨大自然奇妙的地方。它拥有许多种面容,你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番。

阿蒙森的始与终

斯瓦尔巴群岛与一位探险家有着不解之缘。1926年,他从这里起飞,乘飞艇跃过北极点,到达阿拉斯加,创下了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点—美洲的飞艇飞行纪录。1928年,一架意大利飞艇在斯瓦尔巴群岛失事,他在北部冰区搜救时失踪。这个人就是第一位穿过西北航道并率队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

1928年6月20日,阿蒙森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就失踪了。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他的死也就此成了一个谜。如今,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勒松,一座阿蒙森的雕塑表述着人们对这位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没有停下脚步的探险家的尊敬与怀念。

多彩斯瓦尔巴

斯瓦尔巴群岛远离挪威本土,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隔海相望,由7个较大的岛和许多小岛组成,总面积约为6.2万平方千米,其中60%左右被冰川覆盖。那里地处北极圈内,一定异常寒冷吧?事实上还真不是这样。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斯瓦尔巴群岛的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夏季平均气温为4℃~6℃,冬季平均气温则介于-16℃~-12℃,比同纬度的加拿大北冰洋沿岸高近20℃。在很多人心中,白色是北极唯一的色彩,但多种多样的极地动植物在这片群岛上茁壮成长,造就了独特而生机勃勃的多彩斯瓦尔巴。

北大西洋暖流沿欧洲海岸一路向北,进入北冰洋,使得北极的平均温度低于南极。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北的大片海域长年不结冰,造就了摩尔曼斯克等不冻港。不仅如此,北大西洋暖流还影响了大半个亚欧大陆的气候:欧洲气候温和多雨,适宜人类居住;冬季,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暖热空气有时会将北极涡旋等冷气团驱赶到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乃至我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产生寒潮等极端天气。

斯瓦尔巴群岛有3种蓝:天空、大海和冰川。巨大的冰山和一望无际的浮冰铺满海面;蓝色的冰墙如同巨龙一般蜿蜒在海岸边,缭绕的云雾为它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乘坐小艇靠近冰川需要鼓足勇气,因为锯齿状的冰川前沿随时可能断裂、坍塌。碎冰坠海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如同隆隆炮声。冰川融水带着沿途冲刷下来的丰富矿物质流入海湾,加上碎冰激起的水下的营养物质,使得此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群聚集,引来大量海鸟在冰川前盘旋。

白色的积雪层层堆积,经过长时间的挤压后形成冰。在漫长的岁月中,冰里的气泡被逐渐挤出,冰变得致密而坚硬。水分子对红、黄等光的吸收能力强于对蓝光的吸收能力,因此一些年代久远的冰川会呈蓝色。反之,若气泡多而密,冰就会像浪花一样呈白色。

2019年,由于冰川融化加剧,斯瓦尔巴群岛新增了一个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的小岛。这座岛屿过去是一个半岛。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这座半岛与陆地相连的地方淹没,使其变成了岛屿。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圈内,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大,而这次事件只是冰川消融“造岛”的开始,未来还将出现更多这样的岛屿。

位于斯瓦尔巴群岛北部的摩纳哥冰川气势雄伟,延伸至海湾的冰川前沿就有约5千米宽。

碎冰坠海时溅起巨大的水花,将水底的营养物质带到海面。

斯瓦尔巴群岛的某条冰川在115年间的后退情况。

人们形容北极时,往往会用到荒芜、白茫茫、草木不生等词,但在斯瓦尔巴,有一种魔法能将短暂的温暖化作勃勃生机,描绘出一幅幅缤纷冻原的美景。这种魔法就是阳光。

北极苔原是指北冰洋沿岸至泰加林带之间辽阔的冻土沼泽带,总面积约为1300万平方千米,冻土层最厚处可达600米。苔原的年降水量仅为200毫米左右,与我国的黄土高原等干旱地区接近。北极苔原南界的植物每年只有90天左右的生长期,而北界植物的生长期仅为20天左右。

冻土带主要的木本植物是极地柳。它们只有几厘米高,却是很多极地动物的食物。极地柳在植物分类中属于杨柳科、杨柳属,也会飘柳絮,是货真价实的柳树。

冬季,斯瓦尔巴群岛冰雪皑皑,寒风凛冽。春季伊始,重返北极的阳光便迫不及待地打翻颜料盘,将广袤的苔原染成粉色、黄色、绿色……崎岖不平、布满石块的冻土带融化了薄薄的一层,土层裸露的地方,会盛开一朵朵、一簇簇姹紫嫣红的小花,也有蘑菇和浆果隐藏其中。秋天早早来到,白昼越来越短,植物不得不停止分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用叶红素和叶黄素代替。五彩缤纷的冻原也变得如同橙色的晚霞一般美丽。

极夜黑暗、寒冷而漫长,植物会尽可能利用极昼阳光来生长,然而生长季依旧短得可怜。只有最坚强的植物才能在这里生存。

·植株矮小:由于缺乏光照,北极植物生长非常缓慢,一年只能生长几毫米。一株100年树龄的北极柳只有几厘米高。

·耐寒:北极植物的茎和叶片多毛,是温暖的“外套”。白毛羊胡子草的种子上有绒毛,不但能保暖,而且可以像蒲公英那样带着种子随风散播。

·须根发达:很多北极植物的枝干贴地而生,以减少热量散失。

·花朵艳丽且有趋光性:北极罂粟(非毒品用罂粟)和仙女木的花朵整日向着太阳开放,被原住民当作指南针。敞开的碗口状花瓣能直接吸收阳光,提高花心的温度,不仅令种子长得更快,还为昆虫提供了温暖的庇护所。

北极蝇子草的花十分奇特,很像灯笼,花萼上的紫色纵脉宛如灯笼骨。

北极罂粟顽强地摇曳在寒冷的大地上,整日向着太阳开放,尽可能多地吸收阳光。

毛茸茸的白毛羊胡子草好似滚落一地的珍珠。它们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北极雪绒花”。

紫色虎耳草

仙女木

欣赏苔原美景的绝佳方式是徒步旅行。只有走到近旁,你才能切实感受到那些不起眼的野花所呈现的勃勃生机。为了保护脆弱的自然环境,斯瓦尔巴群岛成立了7个国家公园。

北极野生动物之都

斯瓦尔巴群岛之所以被探险家视为冒险的乐园,是因为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拥有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是北极的野生动物之都。北极熊、海象、座头鲸、驯鹿、海鸟……它们就像冰雪世界中的精灵,将荒凉的极地变得如同热闹的社区。

精灵社区

斯瓦尔巴群岛沿海地区是海象、海豹等动物的栖息地。这些体形庞大的哺乳动物大多数时间在海中度过,休息时,会在浮冰或礁石海滩上晒太阳。如果运气好,你会看到一两头把自己拗成“香蕉”的海豹。别笑!它们不是在摆造型,而是为了保持干燥,调节体温。

冬季,太阳终日位于地平线以下,一些动物奔赴温暖的南方,留守的动物则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对抗严寒和黑暗。在陆地上、海洋中、冰雪之间,动物继续觅食、睡觉和繁殖。生命的脉动从未停止。科学家曾在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海域捕捉到了浮游动物在极夜期间进行与其他海域同类相反的垂直迁徙。没有阳光,月光便成了影响它们活动的“集结号”。在陆地上,嗅觉灵敏的麝牛能嗅到积雪下的植物;北极狼能依靠月光和星光在黑夜中猎捕,还能嗅到1.6千米外的猎物;驯鹿的眼睛能看到紫外光,有助于它们辨别冰雪中的植物……

麝牛长有一层厚厚的绒毛,其保温能力是绵羊毛的好几倍。

海豹翘起尾巴是为了保持身体干燥,调节体温。

雷鸟脚上的羽毛如同雪鞋一般,能让它们在柔软的雪地上行走。

海鸟之城

斯瓦尔巴群岛是众多海鸟的繁殖地。春季,阳光渐渐融化冰雪,搬去南方过冬的动物们也陆续归来。海边的陡峭崖壁因为数千只海鸟此起彼伏的叫声而热闹非凡。它们将鸟巢建在悬崖峭壁上,以使海鸟和鸟蛋免受捕食。圆锥形的蛋不易横向滚动,蛋上独一无二的花纹便于海鸟父母从成千上万颗蛋中一眼认出自己的宝宝。

北极狐是北极冻原上的“伪装大师”。厚厚的白色皮毛不但能帮它们隐藏踪迹,而且可以让它们抵御-40℃甚至更低的气温。

熊出没

10月下旬,当温带地区还沉浸在金色的秋风中时,北极已经步入寒冬。怀孕的雌性北极熊会离开浮冰,到内陆的山坡上挖雪洞冬眠,以度过漫漫长夜。到了来年春天,它们就会带着新生的小宝宝一起迎接回归北极大地的第一缕阳光。

北极熊冬天在海冰上猎捕海豹。到了夏天,海冰融化,它们便不得不来到陆地上觅食,很容易与人类产生交集。作为陆地上最大的肉食性动物,北极熊既敏捷又凶猛。没有武器的人类一旦遭遇其袭击,很难生还。1990年,斯瓦尔巴群岛正式立法:所有人进行野外活动时必须有配枪者同行。

远在天边

由于远离大陆,斯瓦尔巴群岛在很多人眼中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在那里居住超过2年的人就被视为常住人口。与野生动物相比,人类更像远道而来的客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有火焰般的生活热情。

朗伊尔城位于冰川湾海滨的峡谷中,是斯瓦尔巴群岛的首府,以北纬78° 13′的纬度成为全世界最北端的城市。它距北极点仅1300千米左右,拥有全世界最北的大学、博物馆、邮局,等等。17—18世纪,这里还只是捕鲸船的沿途停靠点。到了20世纪初,岛上因丰富的煤炭资源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形成了聚居区。时至今日,采矿业仍是朗伊尔城的主要经济支柱,城中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矿工。

“熊出没”的标志牌随处可见。斯瓦尔巴的官方网站上写道:北极熊是这里的王。

斯瓦尔巴德大学

乍看上去,斯瓦尔巴德大学就像一艘停泊在岸边的巨轮。它虽然规模不大,却设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200余门课程,只接受各国学生来此从事与北极相关的研究工作,不授予学位。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斯瓦尔巴德大学的新生在入学第一周必须接受野外生存训练,学会用枪、搭帐篷、在野外做饭、驾驶和修理雪地摩托车等。由于北极熊出没,学生上学也需要带枪——这可不是在开玩笑。

朗伊尔城仅有不足2000名常住居民,附近却分布着约3000头北极熊。学会用枪是当地居民的必修课。路边画有北极熊的警示牌随处可见,时刻提醒人们对这种凶猛的捕食者保持警惕。

在朗伊尔城附近的一座山体内部,藏着一座小型建筑——全世界最大的种子库。这里可存储约22.5亿颗种子,能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核战争等灾难,以防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因灾难而绝种。这座三角形混凝土建筑最高处仅8米左右,宽度不过2.5米,像一把直插入雪山的楔子。种子库建于冻土地带的岩石中,其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格陵兰的冰盖融化,或者南极洲的冰层完全消融,它也会安然无恙。因此,这里也被形象地称为“种子的诺亚方舟”。

一头北极熊曾进入朗伊尔城的一户人家,自己打开冰箱门,把一盒黄油舔得干干净净,临走居然还不忘盖上黄油盒盖子,关上冰箱门。因此,朗伊尔城规定:垃圾箱必须加盖,以免招来饥饿的北极熊。

传说,朗伊尔城是一个禁止死亡的城市。某种程度上的确是这样,因为朗伊尔城地处冻土带,自然环境中的尸体不会腐化,病毒也会被保存下来。朗伊尔城唯一的墓地早在约70年前就停止接收尸体。重病患者如果濒临死亡,会被带回挪威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