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时间
时间是关键。忘了美元、玛瑙贝壳和黄金吧。衡量一种东西价值的真正标准,是看获取它所花的时间。如果你想自己把它做出来,通常所花时间会比买其他人提供的现成品要长。而倘若你得到的这样东西能由其他人高效率地制造出来,那么你就能负担得起更多。照明变得更便宜了,所以人们用得更多了。如今英国人平均消费的人工照明,大致相当于1750年的40 000倍,41消耗的功率大概是50倍,运输量(以旅客旅行的里程数来计算)差不多为250倍。
什么叫繁荣?这就是繁荣:你以同等工作量换取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增加了。迟至19世纪中叶,从巴黎到波尔多的驿马旅程,费用与一名职员的月工资相等;如今,同等里程的费用只相当于一天的薪资,速度更是提高了50倍。1970年,半加仑[7]牛奶要花费普通美国人工作10分钟的收入,但到1997年,则只需7分钟。从纽约往洛杉矶打3分钟电话的费用,以1910年的平均薪资计算,要耗费90个小时的工作;今天,这耗费不到2分钟。购买1千瓦时的电,1900年须工作1个小时,而今天是5分钟。20世纪50年代,买一个麦当劳的汉堡,要工作30分钟,而今天只用3分钟。从工作小时数的角度看,今天只有极少数东西比20世纪50年代的费用高,比如教育和医疗。42
哪怕是19世纪末出现的最为臭名昭著的“强盗大亨”,大多也是靠让产品更为廉价而致富的。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是《纽约时报》最早拿这个说法称呼的人。他简直就是这个词的缩影。看看《哈泼斯周刊》在1839年怎么说他的铁路吧。43
只要在范德比尔特架设了竞争铁轨的地方,结果无一例外是票价永远地降低了。只要他一“铺设”竞争铁轨,票价就立刻降低,而且,不管角力结束之后,是他“买断”了对手(大多数时候是这样),还是对手“买断”了他,票价永远不会再涨回原先的标准。我们社会的这一伟大福音(廉价的出行)应主要归功于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
1870~1900年,铁路运费下降了90%。毫无疑问,范德比尔特有时会靠不入流的方式来铺垫他的成功之路,有时付给工人的薪资也较他人更低——我并不是想把他打扮成圣人君子,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一路走来,他带给了消费者原本无法享受到的巨大福利——负担得起的交通。类似地,同一时期的安德鲁·卡内基,一方面大赚其钱,一方面也把铁轨的价格降低了75%,约翰·洛克菲勒则把石油的价格削减了80%。那30年里,美国的人均GDP增长了66%。当然,他们也变成了更富裕的大亨。44
亨利·福特致富靠的是制造廉价汽车。45他的第一款T型车售价825美元,在当时可算前所未有的便宜,仅仅4年以后,他又把价格降到了575美元。1908年,购买一辆T型车大概需要工作4700个小时。到了今天,买一辆普通汽车(其功能与特性之丰富,是T型车无法相比的)只需要工作1000个小时。多亏了查尔斯·马丁·霍尔及其美国铝业公司继任者们的创新,铝的价格从19世纪80年代的每磅[8]545美元,降低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20美分。46(美国铝业公司把价格降了这么多,得到的“奖励”却是遭到政府以140项垄断罪提起诉讼:其产品价格的快速降低,被拿来当成了它决意阻止竞争的证据。20世纪末,微软也遭到了同样的指控。)1945年,泛美航空公司的胡安·特里普出售廉价的航班座位,47其他航空公司深感受辱,竟向政府请愿要求取缔泛美航空。英国可耻地同意了,于是泛美航空公司改为飞往爱尔兰。20世纪最后25年里,计算器运算能力的价格猛跌,一台2000年的袖珍口袋型计算器在1975年要花普通人一辈子的工资才买得到。英国DVD播放机的价格,从1999年的400英镑跌到了5年后的40英镑,这一下跌趋势跟之前的录像机完全吻合,只是速度还要快得多。
消费品价格下跌,让人们变得更富裕了(当然,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紧缩会毁掉他们的财富,但那是因为他们想靠着股票、房地产等资产赚钱,筹措购买消费品的现金)。这里,我再次提醒各位读者注意,衡量繁荣的真正尺度是时间。如果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或者亨利·福特不光让你能够更快速地前往想去的地方,还缩短了你为购买车票或车辆所付出的工作时间,那也就是说,他们带给了你大量的自由时间,让你变得更为富裕了。如果你选择用这部分的闲暇时间来消费其他人的产品,那么你也就让对方变得更富裕了;而如果你选择用这部分时间来为其他人的消费进行生产活动,你就进一步富裕了自己。
房屋,本来也跃跃欲试地想变得更便宜,但出于一些“糊里糊涂”的原因,各国政府竭尽全力地阻止它降价。1956年,16个星期的工作能换到100平方英尺的住房,现在则只需要14个星期就能买到同等面积质量更好的住房。48但考虑到现代机械组装好一所房子是何等的轻而易举,它的价格跌幅应该远远不止这个水平。这是政府造成的,第一,政府利用规划或分区法规限制供给(尤其是在英国);第二,它利用税收制度鼓励抵押贷款(主要是在美国);第三,它想方设法地阻止房地产在泡沫破裂后降价。这些措施的效果是,还没买房子的人生活更艰辛了,买了房子的人却占了大便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只好硬性规定修建更多的廉价住房,或是为穷人提供按揭贷款资助。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