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晴雪走胡同:一个媒体人的北京胡同行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风云神庙,多尔衮、胡适遗痕

地铁天安门东站边,乃南池子大街。与已走过的南长街对称。它是北京古城东部离皇宫最近的街。

街口两侧有长长的红墙。标识说,这是皇城墙遗址。从皇城墙边走,能明显感觉到它的气场跟其他墙不一样。毕竟是存在了几百年的一道墙,它像一个记录仪,凝结了往昔的雨雪风霜。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一种心理暗示。

明清两朝,南池子大街都是皇城内东南隅街道。内务府属库房、衙署等设于此。

南池子大街

南池子大街国槐阵容强大

沿街北行,先经过菖蒲河公园。公园是长条形绿化带,中间是一条小河。这就是菖蒲河。此河系明永乐年间开凿,西接外金水河,东入御河,因河中生长菖蒲而得名。《京师坊巷志稿》载,明代河上曾有牛郎桥。这就对上了!看来此桥与南长街那边的织女桥,是相互对称和情人关系。阻隔他们爱情的不是天上银河,而是此地的小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河沟被填平,改为街道。2002年东城区进行危旧房拆迁,恢复历史风貌,建成菖蒲河公园。

过了菖蒲河。街东侧,隐居着神秘建筑皇史宬。皇史宬乃明清两代皇家档案馆,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皇史宬正殿全部是砖石结构。室内有石台,台上有150多个高大铜皮木柜。其材质皆防火,所以能安全保存珍贵档案。明清两朝都在这里保存本朝《实录》《圣训》等史籍。

皇史宬院子大门紧闭,不对外,只能从门缝看到里面的建筑。

南长街西侧有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门,也就是太庙东门。太庙乃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祖之处。与已走过的中山公园社稷坛遥遥呼应,形成“左祖右社”格局。践行《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太庙建筑保存完好,古树众多。

皇史宬,从门缝里看皇史宬

皇史宬不对外开放,只能看到神秘的屋顶

往前走,普渡寺西巷。进入普度寺势力范围。普度寺的“度”在用作寺名写的都是“度”。而用作巷名时都写成了“渡”。这恰是地名变迁中所发生的错讹现象。

明代,普度寺一带是皇家苑囿“东苑”,与“西苑”中南海对称,又名“小南城”。因“土木之变”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获释回京曾被软禁于此。他在这里隐忍待发,发动“南宫复辟”,夺回帝位。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多尔衮在此地建睿亲王府。彼时顺治帝年幼,军国大权由多尔衮一人独揽,并被封为摄政王。府门前终日出入大小官员,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权力中心。多尔衮死后被顺治皇帝夺爵,王府被查封。康熙三十三年(1694)将其改建为玛哈噶喇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名普度寺。在这块面积不大的土地上,明有“南宫复辟”“夺门之变”,清有“亲王摄政”“夺爵之灾”,故事可谓多矣,许多已被今人拍成电视剧。以与普度寺的方位关系,此处形成普渡寺东、西、前、后诸巷。

普渡寺前巷35号,即普度寺。寺建于砖砌高台之上。现存山门、大殿等清初建筑。寺前有多尔衮塑像。山门孤零零地存在着。大殿建筑精良,建在石质须弥座上。现在像亲王一样被栅栏护卫着。寺里安静,植物很多,小鸟们在叽叽喳喳地私语。

因为寺在高处,往西,可看到故宫角楼。这是多尔衮的视角。不知当年他站在此处,以什么心情看故宫里他的皇帝侄儿以及据说跟他有爱情关系的孝庄太后?

普度寺残存大殿

普度寺前多尔衮塑像

普渡寺诸巷房子比较新,都是后来重修的四合院。有些已成后建之二层青砖楼,相当于把两个四合院摞起来。有些砖墙露出了白色碱痕。因为是重建,这几条胡同,特别清爽干净,但是胡同气质也彻底丧失了。

胡同的气息存在于老房子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株荒草和每一棵古树当中。把它们全部剔除之后,胡同就不是自己了。普渡寺诸巷现在完全像一些仿古街道或电影外景地。在这些巷子,你感觉并不是在北京,反而是在江南某处的一条仿古街。

我在普渡寺西巷拍照片时,边上平房顶上突然下来一位老人。老人姓彭。他父亲以前是国民党军官,抗日战争胜利后来接收北平。因与齐白石是湖南老乡,就认识了。齐白石不仅懂画也懂房地产,劝他父亲买房子,于是,他父亲就买了这栋房子。后来,他父亲起义加入解放军。再后来,房子曾一度被没收,不过又落实政策归还了。但此时彭老人父亲已经去世,子女都在外地。彭老人专程从武汉回来对院子进行整修,并打算与当地政府合作做公益养老事业。老人家不愿说出他父亲的名字。根据老人所说的情况,从网上也查不出他父亲是谁。

老爷子家的后门在这条胡同。前门在缎库胡同。我们一起从后门进去,看看他家的院子。然后从南门即前门出来,进入了缎库胡同。缎库胡同原为缎库后巷,也叫缎库后身。因清时户部缎匹库在此而得名。胡同大部分已经成为三层楼的居民小区。

普度寺一带胡同被改造得像电影外景地

胡同8号曾是胡适旧居。

1918年6月,胡夫人江冬秀从安徽来京后,他们夫妇即住此。8号院现在是一个小铁门,里面的老房子已经不在,起了一个二层小楼,上面还加了一层鸽子房。一些鸽子在院子里飞。

这个小院曾让毛泽东与胡适产生过互动。胡适《日记》记载,1920年1月15日,“毛泽东来谈湖南事”。当年7月,毛泽东还曾从长沙投寄一张明信片给胡适,收信人地址就是缎库胡同这座住宅。信中说:“适之先生: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此颂教安。毛泽东寄。”在缎库胡同,胡适不断思考与写作。他写成《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发表在《新青年》第7卷第1号。胡适白话文诗集《尝试集》也在此问世。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其中有《鸽子》一诗: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现在的缎库胡同8号,胡适旧居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而今天,这个小院里竟还飞着一群鸽子。白羽映衬于灰蒙蒙的天,不太鲜丽。

北池子大街西侧基本上没有胡同,多是连绵连片的大院。东侧还有老胡同。

北池子大街46号是北池子小学,同时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凝和庙。凝和庙俗称云神庙,是祭祀云神之处,建于清朝雍正八年(1730)。民国时改为学校。小学校园挺大,被红墙围起来,从外面看不到里面云神庙内容。

北池子大街东侧,还有宣仁庙。宣仁庙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负责祭祀风神。庙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坐东朝西。宣仁庙西门有一个小孔,可以看到里面的大殿。

风神庙、云神庙,与北长街的雷神庙、雨神庙遥相呼应。它们分列在紫禁城两侧,按照道教理论左右着京城的风云雷雨。

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的精妙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