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心理学,育儿很简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3~6岁,孩子最容易被错怪

这一阶段恰好是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在大人眼中,这时的孩子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他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自理能力越来越强,最爱把“为什么”挂在嘴边,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还能离开你一整天,开开心心地去上幼儿园。很多家长还会抓住这段时间教孩子识字、背古诗、学数学,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想为即将到来的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以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过是比成年人小一点,知道的东西少一点,所以当孩子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或者你教了很多遍,他还是把1+0算成2时,你会对他很失望。你不知道的是,孩子其实还没有长大,是你高估了他的能力,错把他当成了大人。

之所以说3~6岁是孩子最容易被错怪的年纪,是因为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不是自私,而是指孩子受认知能力的局限,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无法换位思考去理解别人的想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让孩子挑一样礼物送给你,他很可能挑他喜欢的玩具,而不是你喜欢的衣服,因为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这就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正因如此,我们常常会误会孩子自私,不懂得体谅大人的辛苦。其实他不是不爱你,只是能力有限,没办法站在你的角度替你考虑。只要我们合理引导,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就会变得体贴、懂事起来。

还有一件我们容易错怪孩子的事,就是教他学习时嫌他笨。比如做加法题时,掰手指还会算错,写字母、拼音时经常左右混淆,把b写成d,把p当成q。但你知道吗,出现这些情况并不是孩子笨,而是我们教的方法不对。

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仍然主要依靠具体形象,需要通过感知、体验、操作、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不具有逻辑推导能力。但我们在教孩子时却总是用“说”这种抽象的方式,孩子理解不了,学习效果当然就差了。

其实想要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包括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发展他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能力、语言能力等,这些都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阶段的成长任务和育儿重点有哪些。关于如何给孩子做早教的内容,可以阅读本书的最后一章。

2.3.1 成长任务:发展主动性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孩子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平衡好“主动对内疚”这对矛盾。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他们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也日益擅长自主地计划和完成任务。比如,以前玩过家家,孩子是想到什么玩什么,现在却能提前安排好剧本和角色,既当导演又当演员,非常有目的性。

我们要在这一阶段珍惜和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动力,能够驱动孩子不断前进。

一个愿意主动帮大人分担家务的孩子是有责任感的;一个能主动做计划、自主安排时间的孩子不会虚度光阴,不会沉迷于游戏;一个总是主动学习的孩子有很强的求知欲,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一个能主动解决问题的孩子不怕挑战,善于思考,不会逃避和放弃。

当孩子拥有主动的品质后,他就能抓住成长的主动权,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负责,不再需要你的督促和强迫。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事事主动的孩子更省心的了。

不过,当孩子做了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时,比如,捉弄小朋友、乱扔垃圾、说谎等,我们也要及时指出他的错误,让他体验到内疚的感觉,帮助他更好地遵守规则,约束自己。

2.3.2 育儿重点:不要替孩子安排一切

想要培养孩子做事的主动性,我们就要学会后退一步,不要替孩子安排一切、决定一切。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只会听我们的话、没有自己想法的“乖宝宝”。

(1)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主动学习

学习永远是家长最关心的事,但我们却常常本末倒置,一味地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从来没有点燃过他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其实很简单,抓住这个阶段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行了。

比如,很多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绘本阅读,可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爱读绘本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绘本是妈妈选的,怎么读、读多久是妈妈定的,孩子没有选择权,只能默默地听着,当然就对阅读不感兴趣了。

假如我们能让孩子发挥主动权,带他去书店挑选他喜欢的绘本;在客厅放置一个小书架,让孩子自己取书、放书;读的时候让他帮忙翻书,他想听哪一页,就读哪一页;经常停下来和孩子讨论,回答他提出的问题,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喜欢读书。

(2)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想法,不随意批评

不管是玩玩具、画画,还是学习,好像孩子做一切事情我们都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一番,然后批评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地方。然而,孩子从事这些活动最宝贵的地方,就是他独一无二的想法。

就拿画画来说,家长最喜欢用“画得好不好、像不像”来评判孩子的作品,但其实绘画和语言一样,重要的不是笔触、辞藻是否优美,而是表达和创造的过程。

孩子画画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的表达。同样是画一只小狗,经历和感受不同,孩子就会用不同的绘画元素去表达他们头脑里那个独一无二的小狗形象。也许画得不像,也许少了尾巴,却是孩子忠于内心的创作和表达。

如果我们只注重结果,孩子画得不像就批评,或者拿一本画册让他照着画,时间长了,孩子就只会模仿,大人没教过的他就不会画了。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会失去对绘画的兴趣和主动性,还会阻碍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所以,面对孩子时,我们一定要改掉随意批评的习惯,尊重他的独创性想法,让他能够体会过程中的乐趣,保留对事物的喜爱。

(3)给孩子积极的反馈,用肯定代替挑剔

心理学中有一个强化理论,说的是当一个行为得到正面反馈时,行为发生的频率会增加,而当一个行为得到负面反馈时,行为发生的频率会减少。

把这个理论应用到主动性的培养上,就是当孩子主动做事时,我们要给他积极的反馈,这样才能强化他的好行为,让他今后更主动地做事。反之,如果孩子主动做事时我们给了他负面的反馈,就会减少孩子主动做事的动力,从而让这种行为出现得越来越少。

回想一下,生活中我们给了孩子哪种反馈呢?当他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嫌他帮倒忙;当他主动学习时,我们批评他不够认真;当他想要自己解决问题时,我们给他泼冷水,抢着帮他解决。这些行为都在打击孩子的主动性,让他失去做事的动力。

我们要学着当一个捧场的家长,把关注点放在好的方面。孩子主动帮忙时对他说一声“谢谢”,孩子主动学习时称赞他好学,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时肯定他的坚持。

即使他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得不够完美,又如何呢?只要保护好孩子的主动性,只要他愿意一直努力下去,总会慢慢取得进步,变得越来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