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力:如何让你和产品更受欢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学术领域:《生命是什么》竟然出自一位物理学家

“跨界”,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产物,尤其是这几年,被提及率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跨界的大作。

自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之后,很多学者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并开始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人类对生命学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有一本重要的著作《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

很多人知道薛定谔,是因为他那只非常著名的“薛定谔的猫”。他在1935年提出了有关猫生死叠加的思想实验,渴望能从物理学角度去理解生命究竟是什么。

1932年,量子力学创始人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N.Bohr)提出,要把生物学研究深入到比细胞更深的层次中去,试图建立基因量子力学图像。1933年,玻尔的学生德布吕克(M·Delbrück)与生物学家雷索夫斯基(Ressovsky)、物理学家齐默(Zimmer)合作,在1935年发表了论文《突变和基因结构》(On the Nature of Gene Mutation and Gene Structure),发展了靶学说,即基因包含于微观体积(边长为10个原子距离的立方体)。

在此之后,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43年出版了《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这本书被称为“唤起生物学革命的小册子”。薛定谔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来解释生命的本质,说明了有机体的物质结构、生命活动的维持和延续、生命的遗传和变异等问题。

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

斯坦福大学心理系主任马克·莱博(Mark R. Lepper)和他的研究生们在学校附近的超市做了一个果酱的陈列实验:当摊位上摆放了24种果酱时,大约有60%的人驻足,而当只陈列6种果酱时,仅有40%的人会停留。显然,商品品种越多,驻足的人也越多。但是,根据最终购买的数据来看,摆放24种果酱时,只有3%的人付费,而当陈列6种果酱时,则有30%的人付费。

常听人说,当犯选择恐惧症时,干脆就放弃选择。看来,并不是说随着选择的增多,就一定能带来消费的增长,这就是“选择悖论”。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反之,经济形势和经济状态也会影响人们的内心动态。这就是心理学与经济学中的跨界研究。

这一系列的研究来源于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同样地,我们常听说的犯罪心理学、证人心理学就是心理学与法学的结合。而我们听到的性格领导力、管理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结合。如我们所见,学术之间的跨界融合创造出了非凡的应用价值。

延伸思考:

假如你是一位知识领域的从业者,不妨尝试一下将你的理论知识和其他学术专业或者应用场景做一翻结合,也许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新课题,引领一个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