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必读书:7—8岁叛逆期,妈妈要懂的心理学(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和父母讲条件说明孩子思维独立

叛逆期案例

云云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不过有一点令爸爸妈妈很是苦恼,就是云云现在不管做什么事总是要跟他们讲条件,他们经常被儿子爱“讨价还价”弄得没有办法。

为了让云云积极学琴,妈妈曾与他达成协议,只要他每天认真练完一个小时琴,就答应他一个条件,刚开始效果还不错。但几个月以后,云云做什么都要讲条件,就连写作业也不放过。妈妈叫云云过来吃饭,云云马上会说:“如果你让我看动画片我就吃,不让我看就不吃。”爸爸让云云上床睡觉,云云立刻会提出条件:“你得先给我讲两个故事,不讲我就不睡。”稍不答应,小家伙就说,“你们都是小气鬼,”跟他解释又不听,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为了改掉云云的这个坏毛病,妈妈曾试着不接受儿子的条件,可最后都因为儿子的哭闹没有成功。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讲条件”是孩子思维开始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像云云这种总是跟父母“讨价还价”的孩子,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七八岁的孩子,其独立思维能力、自我权利意识以及对他人的心理猜测能力都大大提高,讲条件实际上是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他们动脑子想办法争取权利的表现。他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和父母一样有权提出要求,而且还不断地猜测着父母的心理,跟父母“斗智斗勇”。

孩子养成做事之前讲条件的习惯,与平时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做某些事情,喜欢提出一些引诱条件。比如,为了让孩子好好练习书法,会跟他们说:“只要你今天好好练习书法,周末我就带你去坐过山车。”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会跟他们说:“下次考试如果每一科都在95分以上,就给你买电脑。”这实际上就是在跟孩子讲条件,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养成了这种习惯。

一旦孩子习惯于“讲条件”,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这会让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做交易,看不到好处就不做,如此下去,孩子便不会主动去学习新事物,也不会有探索精神,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丧失很多主动权。孩子习惯了“讲条件”,也会使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比如,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要和孩子谈很长时间,那么你还有威信可言吗?没有了父母的威信,我们如何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习惯于“讲条件”,虽然有许多不利的影响,但这也说明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所以“讲条件”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当然,我们既不能一味禁止,也不要过于迁就,而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孩子要通情达理。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从一开始就不讲条件

1927年,鲁迅曾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很多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比如,有的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因为担心父母责罚,于是就离家出走,父母很是着急,到处寻找,但过了几天孩子安全回来后,父母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孩子原来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犯错误就相当于“开天窗”,孩子用的就是拆屋效应。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方法一定要恰当,能被孩子所接受,同时,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不能迁就,从一开始就要避免与孩子讲条件。

许多父母在孩子不肯吃饭时,总是习惯说“不吃完饭就不许看电视”,这其实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会效仿父母,动不动就讲条件。也有些父母在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时,常说“你不听我的话,我也不满足你的要求”,这样,不仅容易让父母失去尊严,甚至还会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其实,从一开始就什么条件都不讲,该提出要求时直接提出,并督促执行就是了。这样做,孩子就不可能学会跟我们讲条件。

方法二:让孩子承受讲条件的后果

孩子跟我们讲条件时,有时候我们并不用对他们大吼大叫,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和他们讲道理。只要让他们尝尝自酿的苦酒,可能会更有效果。

慧慧是个漂亮的小女孩,今年七岁了,特别爱美,每次出去都要自己挑衣服。一个星期六,妈妈要带她去外婆家,给外婆过生日,正好慧慧刚看到电视里的小女孩穿的裙子特别好看,于是她也非要穿裙子不可。但那天天气很冷,穿裙子是不适合的。妈妈耐心地劝说了半天,慧慧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反正是不给穿裙子,就不去外婆家。妈妈想了想,于是给她穿上了裙子。

两人走到半路,慧慧就开始嚷嚷:“妈妈,我好冷。”妈妈说:“你刚才不是非要穿裙子吗?不让穿还不去外婆家,跟妈妈讲条件。”慧慧低着头说:“妈妈是我错了,以后穿衣服都听你的。”妈妈问道:“真的以后穿衣服都听我的,不跟妈妈讲条件了?”“是的。”慧慧哆哆嗦嗦地答道。

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妈妈赶紧从包里拿出了女儿的长衣长裤,给她套了上去。妈妈早就知道女儿在路上会叫冷的,于是偷偷把女儿的衣服给塞进了包里。

从那以后,慧慧再也没有因为穿衣服和妈妈讲条件了,妈妈说穿什么就穿什么。

慧慧因为要穿裙子而跟妈妈讲条件,于是妈妈便将计就计,让女儿体验一下冷的感觉,让她承受一下跟妈妈讲条件的后果。结果,慧慧在“品尝”后果后,再也不敢因为穿衣服的问题和妈妈讲条件了。其实,在其他的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孩子上学前,我们要给孩子带上水,但他非要带饮料,否则就不带,那么不带就不带吧,让他渴上一天,第二天孩子就不会再跟你讲条件了,说不让带饮料,他也接受带水了,因为不带又要挨渴了。

又如,我们让孩子吃饭,他非要边看电视边吃饭,那么就不用管他,当我们吃完饭以后,就马上收拾好碗筷,当孩子饿了,过来问我们要饭吃时,不管孩子如何缠着、哭着,都不要理他,让他体验饿肚子的滋味,这样,下次叫他吃饭的时候,他就不会跟我们讲条件了。

方法三:尽量对孩子进行精神鼓励

其实,孩子想通过讲条件获得的“好处”,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如果我们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行动”的习惯,不让孩子跟我们讨价还价也难。

森森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只要得了大红花,妈妈就会奖励他一个玩具。上小学后,森森只要哪一次考得好,妈妈也会给他买个奖品,比如新书包、四驱玩具车等。每次考试前做奖励约定,逐渐成了母子两人的习惯。

但令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今年才刚上三年级的儿子,最近竟然开始要手机、电脑……对于这些过分的要求,妈妈自然拒绝了儿子,但妈妈也很快发现,只要没有满足儿子提出的要求,他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就会下降,考试成绩也变得“阴晴不定”。这让妈妈开始后悔以前给予孩子太多的物质奖励了。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无限制地满足其要求,甚至主动用物质奖励做“饵”,刺激孩子好好学习。长期的物质刺激,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奖励,这会导致孩子以后做任何事都跟我们讲条件,要奖励。

因此,对于孩子的激励,我们要多用精神鼓励,比如,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时,可以给孩子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取得进步时,可以抱一抱,贴贴脸,摸一摸,孩子会当成无比的殊荣。

方法四: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平时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逐渐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应该怎样做。大多数孩子的讨价还价都是试探性的,只要我们能坚持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改掉这个毛病的。当然,我们在拒绝孩子的条件时,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

另外,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做某事,不妨把要求隐藏起来,这样孩子就不会讨价还价了。比如,在上学的路上,希望孩子快点走,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跟孩子讲:“要迟到了,同学们要笑话你了。”希望孩子把碗里的饭吃完,我们可以说:“饭吃不完,你可以放在那里,不过饿了没有其他东西吃。”当孩子顺着我们的暗示,认识到后果会不妙时,一般会主动服从我们暗示的要求,不再跟我们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