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飞快
我叫林小宅我又又复活了。
哦对了,我叫吕玉老大,
一道瞎光照到了我的脸上,我醒了过来。
明时,常州府无县有一户吕姓人家。
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吕玉,老二叫吕宝,小弟弟叫吕珍。
吕老大成人后,迎娶妻子王氏,后生了个儿子,取名喜儿,两口子满心欢喜,爱不释手。
这喜儿六岁那年,某一天跟着邻居一群小孩子出门逛庙会。
天色已晚,邻家孩子陆陆续续回家,这喜儿却一直没回来。
吕老大两口子心急如焚,出门四处寻找,也不见踪影。
吕老大整天唉声叹气,妻子王氏终日垂泪,可是这日子还得过下去。
平日里,吕家兄弟做一些小生意维持生计。
这些日子找孩子,耽搁了生意,家中开始捉襟见肘。
吕老大无奈之下,向附近大户人家借来一些本钱,决定去大仓、嘉定一带,收一些棉花布匹,到其他州县贩卖。
一路上,吕老大顺便在沿途寻访儿子的消息。
就这样,吕老大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忙活着,也稍稍减轻了丢失儿子的痛苦。
话说到了第五个年头,吕老大这一次再度出门。
半路上,吕老大偶遇一个实力雄厚的皮货商,两人闲聊的时候,皮货商觉得吕老大是个做买卖的好材料,于是就拉他入伙,相约一起前往山西贩卖货物。
皮货商承诺,转运一些皮货沿途贩卖,挣了钱分给吕老大一些。
这些钱虽然属于蝇头小利,但吕老大毕竟不用自己出本钱,于是就欣然前往。
到了山西境内,货物出手不久,山西闹起了灾荒,皮货商赊欠不起,也讨要无门,结果进退两难,无法脱身。
吕老大也断了财路,身处异乡,整天愁眉不展。
吕老大和皮货商在山西苦捱了三年,当地灾情逐渐转好,两人收回了商户拖欠的货款。
吕老大得了银子,归心似箭,自己独自买了一些当地特产的货物,辞别皮货商,踏上了返乡之途。
某日清晨,吕老大走到了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偶然腹中胀满,于是就找了个茅厕打算出恭。
忽然,吕老大发现茅厕的坑板上有一个青布褡裢,打开一看:艾玛!里面竟然是白花花的银子。
吕老大心中暗想:“这属于不义之财啊!虽然我拿走了也无人知晓,可是那失主若是找不到,还不得大病一场啊?
古人讲拾金不昧,归还原主。我今年三十多岁了,儿子又丢了,至今没有子嗣,要这横财有啥用呢?”
吕老大慌忙四下张望,返回茅厕附近,一心等着失主返回,物归原主。
可怜这吕老大苦苦等了一整天,也不见有人来寻找,只好寻个小店住下来。
客店里都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大家闲聊江湖生意,有个人说:“五天前,我一时不小心,把装着银子的褡裢遗落在陈留县。
可惜啊!那里面有二百两银子呢!
我觉得都过去一天了,自然是被别人捡去了,就算是返回去寻找,也是徒劳无益,唉!自认倒霉吧!”
此刻,吕老大在一旁听得真切,于是凑近前问道:“请问这位老客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那个客商拱拱手,说:“在下姓陈,祖籍徽州,如今在扬州闸口镇开了一家粮食铺子,敢问这位老兄贵姓啊?”
吕老大说:“小弟姓吕,常州无锡县人,此番要去扬州办事,和老兄属于同路,可否一起同行啊?”
姓陈的客商笑着说:“那敢情好啊!”
第二天,吕老大和陈姓客商一起结伴同行。
话说两人来到了闸口镇,吕老大来到陈家的粮食铺子,进门后主客互相作揖。
陈姓客商自报名唤陈朝奉,两人客套一番。
这时候,吕老大才说起拾得褡裢的经过,并询问陈朝奉丢失的褡裢啥颜色,里边有多少银子。
陈朝奉说自己的褡裢是深蓝色的,上边用白线绣着一个“陈”字。
吕老大庆幸找到了失主,于是说:“小弟我数天前在陈留某茅厕中捡到了一个褡裢,陈兄看看,是不是你丢失的?”
吕老大于是从包袱中取出褡裢,送给陈朝奉。
陈朝奉喜出望外:“这正是我的褡裢啊!”
陈朝奉打开褡裢,取出银子,发现皆原封未动,大为感激,于是坚持要分给吕老大一半,说:“你收下吧,让我心里好受一些!”。
吕老大固辞不受,陈朝奉千恩万谢,命家人准备酒宴款待客人。
陈朝奉此刻心里边盘算:“这位吕玉是个难得的好人,分给银子还不接受,这可如何报答呢?
我家女儿今年十二岁了,不如和他结个亲家,也不知他有没有儿子。”
宴席上,陈朝奉问道:“这位恩公,不知家中令郎多大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吕老大听到这话,忍不住落下泪来:“小弟我确实有个儿子,七年前逛庙会走丢了。至今下落不明,我妻子此后也没有再生育。
此番我返回家乡,打算认个义子,也好帮我打理生意,只是一直没有凑巧遇到合适的。”
陈朝奉说:“嘿?巧了!我家在数年之前,花银子买了一个小童,那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聪慧乖巧,是一个乡下人带来的。如今已经十三岁了,此时陪着我小儿子一起在学堂读书哩!
恩人若是看中这娃,我就赠送给您服侍左右,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吕老大很兴奋,说:“若是陈兄肯相让,我一定按照其身价赔偿。”
陈朝奉说:“恩人这是说的哪里话?只是怕恩人嫌弃,那我就很难为情了!”
陈朝奉随即命仆人去学堂喊来小童。
过了一会儿,小童进了门,穿着一身芜湖青布做的道袍,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小童整天在学堂,很懂规矩,见了吕老大,立刻躬身施礼。
这吕老大看了小童,满心欢喜,忽然发现这娃长得也像自家走失的儿子,仔细看那左边眉角处,有一处疤痕,和儿子小时候磕伤的位置相同。
吕老大连忙问小童:“你是啥时候到陈家的?”
那小童回答说:“我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我爹叫吕大,还有两个叔叔在一起生活。
我娘姓王,娘家在无锡城外。我小时候被人骗走,卖到了这里……”
吕老大听到这里,心潮起伏,禁不住把那小童揽入怀中,说:“亲儿啊!我就是无锡城的吕大啊!是你的亲爹啊!你这一走就是七年,想不到咱爷俩还能相遇!”
小童也似乎认出了父亲,此时泪流满面,爷俩相拥而泣。
过了好一会儿,吕老大起身拜谢陈朝奉,说:“小儿若不是被陈兄收养,今日哪能在此父子重逢?”
陈朝奉也非常感动,说:“恩人还给我丢失的银子,德行感动了上苍,这是老天安排你们父子团圆啊!
我不知是恩公的儿子,这些年慢待了,甚觉惭愧啊!”
吕老大连忙让儿子喜儿给陈朝奉磕头,感谢这些年的养育之恩。
陈朝奉说:“恩公若是不嫌弃,小弟我有个小女儿,年方十二岁,可否和令郎结成丝萝之好?”
吕老大知道陈朝奉是诚心诚意,也就不再推辞,两下结成了儿女亲家。
当晚,吕老大父子同塌而眠,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吕老大向陈朝奉辞行,陈朝奉苦苦挽留一日,安排了一场酒席,庆贺结成亲家,为亲家和女婿送行。
陈朝奉还给了吕家父子二十两银子,吕老大推辞不得,只能手下。
夜里,吕老大睡不着,心里想:“我去还人家丢失的银子,不想父子重逢,这真是天意啊!
如今又攀上了这门好亲事,真真是锦上添花。我应该把亲家相赠的银子舍给寺庙,也算是感谢老天的福报!”
次日吃罢早饭,吕老大收拾行囊,向陈家人辞行。
吕老大雇了一只小船,刚要启程,忽然听到江边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原来是一只小船发生了侧翻,此刻,落水的人呼号不已,大喊救命。
岸边有人喊着,求船家下水救人。
船家竟提出得有人给他报酬,人们议论纷纷:这什么人呢?这节骨眼儿竟然索要银子?
吕老大此刻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本想去庙宇施舍上天,不如此刻施舍给船家,救人要紧!
吕老大走到近前,对岸边的围观者说:“谁能救出这个落水的人,我这二十两银子就给他了!”
听说有人出了赏钱,岸边好几只小船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把落水者救上了岸。
吕老大兑现承诺,把银子分给几个船家。
此刻,落水者靠近吕老大,说:“哥哥,你这是打哪儿来啊?”
吕老大定睛一看,落水者不是别人,竟然是自己的小弟弟吕珍。
吕老大双手合十,说:“惭愧惭愧!这是老天派遣我来搭救自己的弟弟啊!”
吕老大把弟弟吕珍扶上船,换了身干净的衣裳。
吕老大喊出儿子拜见叔叔,随后就把自己这次奇遇说了一遍,吕珍惊讶不已。
吕老大问弟弟:“你怎么会在这里呢?”
吕珍说:“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啊!自打哥哥出门,一走就是三年,有人传说哥哥在山西得了毒疮,已然亡故。
二哥查访了很多商家,人家都这么说,大嫂也就信以为真了,还给哥哥披麻戴孝呢。
只有小弟我一直不相信,二哥这些日子还逼着大嫂改嫁他人,大嫂死活不同意,让我到山西去寻找大哥,想不到今日在这儿相见了!
又遇到翻船,幸亏哥哥搭救,这是老天保佑我们啊!”
吕老大听完后满脸泪水,马上命船家启程,返回了阔别三年的故乡,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后来喜儿与陈朝奉之女做亲,子孙繁衍,五世其昌,出了很多达官显贵。
有人说:怎么行善不见好报,作恶反倒享受。其实不然,如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善恶,就会发现,凡是作恶多端、恶贯满盈者,没有流芳百世子孙荣贵而受后人尊敬的。
报应是很快的,近则报应自己,远则报应子孙。
不说了,这一次我平安的度过了一生。
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