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垃圾及人居环境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方服务有助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开展试点工作。从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的成功案例来看,无论是国外巴西赛普利回收、德国双元回收和美国再生银行回收,还是台北三合一回收、深圳盐田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广州低值物回收利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谓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模式,是指由从事垃圾处理的组织,如从事回收利用具有资源价值和一定经济价值的低值物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前延至垃圾产生源头,捆绑地提供垃圾分类服务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垃圾分类的人力、财力和物流困难,是一种可复制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从2014年5月开始,广州市先后在8个区(县级市)的街(镇)示范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实实在在地减少了焚烧填埋处理的垃圾量。

首先,解决了人力问题。广州市以前主要依靠政府及其公共事业机构人员督促公众分类,行政主管部门甚至把18个处室的副处长派驻街道蹲点指导两个月。但事实证明,政府自编自导不能持久,且督导效果差,以致垃圾分类叫好不叫座。为此,广州动用企业、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等力量,按企业化运作方式提供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引导与督促公众自觉分类,保障了人力的持久性。

其次,解决了财力问题。通过与其他垃圾处理事物捆绑,解决了分类控制的资本化难题,便于财政补贴制度化。广州市通过出台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阶梯式计费和区域生态补偿制度,调动了各级政府和社区强化物质回收的积极性。通过出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保障了第三方和分类排放者的利益,调动了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些制度化措施,打开了垃圾治理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新局面,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

最后,解决了物流问题。垃圾分类的目的就是分类处理、物尽其用,必须有相应的分类处理设施。一些地方没有分类处理设施却强推分类,往往给人一种做表面文章、为了分类而分类的印象,导致公众失去分类积极性。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模式将分类服务与后续分类处理捆绑,并根据回收利用的废物量给予补贴,形成了分类垃圾逆向物流,让物流成为一种生产力,保证了分类垃圾得到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第三方企业化服务的核心是通过强化垃圾的物质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关键是要把物质利用当作一种垃圾处理方式并给予财政补贴,以驱动第三方企业化运作。广州通过完善补贴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理顺垃圾全程、综合和多元治理,切实加强垃圾的物质利用,并借此促进垃圾分类,找到了垃圾分类的抓手、推手和先手,让垃圾分类变得简易、可衡量和可持续。

(刊于《中国环境报》,2015年5月22日,作者:熊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