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去旅行:自驾游完全攻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车辆选择—适合自驾游的车

时常能见到这样的询问:我的车能去西藏吗?

事实上,无论川藏公路还是青藏公路,都是一条与您家门口的柏油路相似的路,除了海拔高,没有其他区别。也就是说,只要车况良好,什么车就能去西藏,当然,同时还包括人与天气的状况。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话,我认为第一位是人,天气排第二,车是第三位。

您也许不信,那可是世界屋脊呀,排量小的车,动力不足,爬不上去吧?

网上有各种说法—非大排量涡轮增压的车根本无法进藏,进藏必须开“霸道”……弄得没去过的人不知所措。

北京刚开始有人玩越野的那几年,几个爱好者驾车沿河谷穿越,当他们费尽移山填海之力,终于把车开到一个好像人迹罕至的地方,感觉已达巅峰,无人可比。陶醉间,忽见不远处停着一辆破旧的小货车,几个人正在往车上装石头。满脸问号地过去询问是否另有路至此。小货车司机指着河谷说,打这儿上来,一天两次。

川藏公路上有位养路工,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辆排量0.8升的二手奥拓,与三位工友一起,每天从海拔2000多米的驻地,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垭口干活。

我想说的是:没有不行的车。

川藏公路上的养路工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这些年我国公路建设很不错。2000年藏区那些难行的公路,比如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到了2015年,不仅全程铺了柏油,途中的一些高山,还打通了隧道。对于游客来说,藏区行车艰难,已经成为历史。

其次,我国公路的坡度,是有统一标准的。即使最险峻的山区,等级最低的公路,纵向坡度也不会大于9%。与之相比,动力最差的小车,爬坡能力通常也能达到30%。可见,只要行驶在公路上,无论排量多小,也不必担忧。至多是打算以最快速度超车时,可能没那么轻松—其实这也许是好事,盘山公路强行超车,本身就存在一定危险,不值得提倡。

2017年我驾车前往新疆,出发前,有两辆车任选:帕杰罗与劲炫。前者是货真价实的越野车,空间大、性能好;后者是辆经济车,而且是合资车里最便宜的紧凑型SUV,售价10万元出头儿。为了节省油费,我选择了劲炫。

这个选择,引来友人疑问。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去新疆开帕杰罗非常合适,但我考虑的是费用—劲炫的油耗比帕杰罗低多了。事后统计,那次出游的总里程为1.2万公里,加油花费5257元,折合每公里0.43元,百公里平均油耗约7.1升。这个成绩令我很满意。旅程中经历了许多坎坷(比如帕米尔高原上的瓦罕走廊)、攀爬了许多山峦(比如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吐鲁番盆地接近50℃的气温中,空调从早到晚“火力全开”。如此条件下,还能有这么低的油耗,对于自驾游来说,当然是好事。如果我选择的是帕杰罗,油费至少增加1倍。可问题在于,新疆的公路状况很好,完全没必要开越野车。

所以,如果您只是偶尔自驾游,家里有什么车,就开着去吧。无论去西藏还去新疆,都没必要为了这么一次旅游,单独买辆车。

参考实例

2002年,我驾驶一辆车况较差的BJ2020S去西藏。那辆车的动力原本就不算大,只有75马力,车里还载有大量装备,基本满载。当我来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阿里地区时,动力衰减严重。临近狮泉河,遇到一座山,我挂上低速1挡,把油门踩到底,走之字形,车子才勉强往上爬。此时,当地一辆“霸道”,走直线,轻快地直奔山头。

75马力、满载、车况差、自然路、人迹罕至。五个不利因素凑齐了。居然还能顺利地跑遍阿里,穿越羌塘,最后返回北京。如今的车,即使是1.2升排量的宝骏310,都有82马力;如今的路,别说川藏公路与新藏公路,即使是羌塘,也已经铺了柏油。可见,自驾游进藏,车不是问题,主要问题在于人。

作者体会

无论大排量还是小排量,对于自驾游来说,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当然,排量大的车,不仅动力更好,在其他方面,同样具有优越性—乘用车的排量与舒适度往往成正比。1.6升排量的车,通常都属于紧凑型;而3.0升排量的车,往往是中大型、甚至大型。级别不同,带来的驾乘感受自然不一样。

适合自架游的车的特征

我认为,适合自驾游的车,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故障率低,品质口碑好

什么样的车故障率低,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相信,不少人的心目中,都会有几个自己喜欢的汽车品牌。但品质如何,作为个人,恐怕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因为,个人往往是通过朋友或网络进行了解,所得信息,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毫无疑问,只有拥有海量的调查样本,汇总出来的数据,才具备参考价值。在这方面,美国《消费者报告》每年一度的新车品质排行较为资深。在它的榜单中,雷克萨斯、丰田、马自达、现代、起亚、本田、奥迪、宝马、奔驰、别克、大众等品牌,都处于不错的位置。经常位于榜单后面的,是沃尔沃、吉普、道奇、克莱斯勒、菲亚特、路虎。

由于美国市场上的汽车,与我国并不完全相同,有人据此认为,这份榜单对咱们毫无意义。但是,这些年我在工作中,对汽车品质的了解,与上述排行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就是说,榜单上那些排名靠后的品牌,在品质方面的负面消息,明显多一些。

我国自己的汽车,进步很大,价格低廉、配置丰富的车型越来越多。就拿2019年年底出现的几款新车—广汽传祺GS4、上汽荣威RX5、长城魏派VV5、长安欧尚X7来说,平顺性处理得相当不错。事实上,即使是几万块钱的经济型车,头几年的状况也都不错,开着它旅游,完全没问题。

对于汽车品质,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人无完人,车无完车。任何一辆车,不管它多么昂贵,总会有出故障的那一天。就拿咱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大众汽车来说,它的部分车型机油消耗比较大,是延续多年的问题。我手头就有这么一辆,购车10多年,行驶超过20万公里,除了机油消耗大,没有其他任何问题。所以,我随时在车里带一瓶备用机油,经常检查,一旦发现亏欠,自行添加便是。

后部空间大,座椅能折叠

SUV、MPV、旅行款、两厢车,都是非常适宜旅行的车,因为它们的后排座椅都能折叠,空间具备可塑性—可以根据需求,或打开、或收起。尤其是两人自驾游时,后排座椅折叠,不仅能放置更多行李,甚至能在车内过夜。

折叠后地板平整的车辆最适合自驾游

与SUV、MPV、旅行款相比,两厢车后部空间最小,但由于后排座椅可折叠,拓展之后的空间也还不错。比如,福克斯三厢后备厢容积526升,福克斯两厢后备厢容积385升,后座折叠,容积上升为1245升,超出三厢车一倍有余。事实上,不仅是福克斯,其他两厢车也是如此(表2-1)。

表2-1 两厢车与三厢车的容积对比(数据仅供参考)

如果打算在车内住宿,仅看后部容积还不够,主要观察以下两点:座椅折叠后地板平整,犹如一张双人床,才更适合在车内住宿;后部长度至少有1.7米,如果能达到2米左右,是最理想的(表2-2)。

表2-2 部分车型后部长度(数据仅供参考)

参考实例

普拉多与帕杰罗都是中大型越野车,但是,由于座椅设计不同,导致后部长度差异较大。普拉多后排座椅是椅背向前放倒,放倒后地板很平,最大长度1.92米。帕杰罗的座椅折叠有两个步骤,先是椅背放倒,然后是座椅整体掀起,往前翻转。由于占用空间大,故座椅折叠后,地板长度仅为1.5米,是很难睡觉的。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可以在出发前,把后排座椅整体拆掉(所有汽车的座椅都是靠几根螺栓固定,将其拆下,是很容易事儿)。

普拉多

安全配置齐全,具备驾驶辅助功能

汽车安全有两个内容: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前者包括各种辅助设备,比如车身稳定控制、车道保持、自动刹车、行人提醒、疲劳提示等。它们的作用是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后者指的是安全带、结构设计、气囊、头颈保护等,它们的作用是当事故发生时,尽可能保证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车外人员的受伤程度。

选择自驾游用车,在价格近似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安全配置而不是享受配置上,追求自动刹车比追求真皮座椅更划算。

在安全方面,最好具备如下配置。

车身稳定控制—它能在一定的前提下,把汽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尽最大可能防止失控的发生。该项配置目前已经比较普及,无论七八万元的经济型车,还是十多万元的紧凑型车,大多数都有配备。

后视镜电加热—雨中,外后视镜一片水雾,电加热可以保证驾驶者有清晰的视野,是雨天最能保证安全的配置之一。这项配置的构造很简单,仅仅是在镜片后面贴了一层电热膜。但并非所有车都具备。某款合资中型SUV,即使在30万元那一档,都没有配备。

有无电加热的后视镜对比

自适应巡航—路况好时,开启它,驾驶会变得轻松一些。前方如果有情况,而驾驶者碰巧走神时,它能自动减速、甚至停车。此外,按限速设定车速,能有效避免超速。

车道保持—这功能有两类,一是预警,二是干预。前者只是提醒,后者能将车辆控制在本车道内,更有利于安全。不过,车道保持目前分为两种:第一种无法将车辆控制在车道正中,只能走之字形;第二种,能主动把车辆保持在车道里走直线。很显然,后者更为先进,对自驾游更有利。

车载导航—导航的指引与提前告知,其实是一种安全辅助,因为它可以让驾驶者更专心驾驶。在内容丰富程度与操作便利性方面,车载导航比不上手机导航。但它也有胜过手机导航的地方。比如,无需充电,能够长久工作;画面较大,有利于以较大的视角,观察行走路线。所以,对于自驾游来说,车载导航与手机导航同时具备,一个看宏观、一个看微观,更为可靠,值得提倡。

经常深度自驾游,底盘离地间隙要大

长途自驾游,难免遇到烂路,底盘离地间隙大一些,就能比较轻松地驶过。通常情况下,轿车底盘离地间隙为120~150毫米,城市型SUV底盘离地间隙为130~200毫米,至于越野车,底盘离地间隙都在200毫米以上。

MPV的空间较大,比轿车更适合自驾游,但其底盘离地间隙与轿车基本相同,所以,它的通过能力与轿车也是相同的。具体数据见表2-3~表2-6。

表2-3 部分MPV通过性一览(数据仅供参考)

表2-4 部分紧凑型SUV通过性一览(数据仅供参考)

表2-5 部分中型、中大型SUV通过性一览(数据仅供参考)

表2-6 部分越野型SUV通过性一览(数据仅供参考)

参考实例

2007年9月,我驾驶途安从新疆返回北京,由于去程走的是国道312线,本着不走回头路的原则,返程我选择了国道315线。途中,遇到新疆若羌与青海茫崖之间全线施工。过往车辆,只能走临时路。临时路仅仅是因为施工车辆来回走,形成的一条路,是条自然路。

途安底盘离地间隙小,由于满载,底盘距地最低的地方,估计只有100毫米。面对凹凸不平的地形,我只好放慢车速,小心翼翼。虽然花费大半天时间,才开了200多公里,但毕竟安全抵达茫崖。

2017年,我驾驶劲炫又一次前往新疆,从巩留去特克斯的路上,遇到几十公里的施工路段。劲炫虽然很普通,但底盘离地比较高,面对坑洼,无需担忧,照常驾驶即可。路上的轿车们,则像我当年开途安一样,缓缓而行。

可见,开轿车自驾游,没什么问题,至多是遇到烂路,减速而已。

放慢车速通过不平路面

最好是全尺寸备胎,备胎安置以吊装为佳

有些车,为了节约空间,装备小尺寸备胎,还有些车,干脆将备胎取消。小尺寸备胎虽然可以保证继续行驶,但行车速度必须降低,遇到坎坷时必须加倍小心—在某些情况下,它损坏的概率非常高。所以,小尺寸备胎至多是应急,如果您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换上它,心里肯定忐忑不安。

对于自驾游、特别是长途自驾游来说,不仅应该携带备胎,而且应该携带全尺寸备胎,以防不测。

多数车的备胎,安置于后备厢地板下面。有些SUV或越野车,将备胎竖立在后备厢尾门上。在长途自驾游中,这两种方案都不理想。

备胎在地板下面,长途自驾游时如果要换胎,很麻烦。因为,此时后备厢里一定是满载,打算取出备胎,就得先把所有行李卸下。

安置在尾门上看着很气派,拿取也很方便,但如果遇到持续颠簸的路况,存在隐患。在越野路段上,我甚至见过备胎从尾门上脱落的个案。

所以,最佳方案是吊装在底盘上。既能避免颠簸带来的隐患,又能很方便地取出。对于自驾游来说,这是最棒的设计。

据我所知,在市场上的SUV中,备胎吊挂在底盘上的车型,主要有荣威W5、江铃域胜S350、比亚迪S6和S7、英菲尼迪QX60和QX80、雷克萨斯LX570、丰田普拉多、丰田汉兰达、丰田兰德酷路泽、讴歌MDX、沃尔沃XC90、马自达CX-9、双龙雷斯特、别克昂科雷、雪佛兰科帕奇、现代胜达、起亚霸锐、起亚索兰托、三菱欧蓝德、日产途乐。

备胎吊装在底盘上

选择自驾游车的常见问题

为您分析了适合自驾游车辆的五个基本特征,再讲述一下常见的四个问题。

自驾游必须SUV吗—不是

SUV是非常好的车型,特别适合自驾游。但并不是说只要自驾游,就必须开SUV。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您的自驾游频次。

如果经常自驾游,且前往地区大多为山区,建议买辆SUV。

如果经常进行富有开拓性的自驾游,建议买辆越野车。

如果偶尔自驾游,且主要沿公路行驶,任何车辆都能胜任。

● SUV的底盘高、后部空间大。

SUV即运动型多功能车,它的外形与越野车很相似,但实际上,大多数SUV从轿车改造而来,与轿车最大的区别是底盘离地间隙有所增加,后部空间比较大。对于绝大多数自驾游来说,这两个变化,前者足以应付可能遇到的不平路面,后者则能携带更多装备或在车内住宿。

上面谈到,如果经常前往山区自驾游,建议考虑SUV,不是因为它更适合爬山,而是在山区旅游时,难免遇到不平路面,SUV底盘高,因而更适合。比如,沿川藏公路(国道318线)前往拉萨,过金沙江之后有一段路,时常破损,轿车虽然也能走,但必须放慢车速,以免磕底盘。驾驶SUV的话,就不用为此过分担心。

2012年,我驾驶一辆性能非常出色的越野车前往藏西北的阿里与羌塘,一个多月跑下来,差速器锁、低速四驱等卓越的越野设备,一点儿没用上。在返回北京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些配置究竟是给什么样的地形预备的?

事实上,只要不是发烧友,城市型SUV足以满足日常所需。越野车在普通自驾游中,很难有机会展示它的真功夫,除非特意寻找某种地形。

● SUV与越野车存在差异。

越野车从卡车演变而来。SUV综合了越野车的通过性与轿车的舒适性,本质上偏向于轿车。所以,虽然如今的汽车分类,将越野车归属于SUV范畴,但实际上,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只不过这种差异对于多数人的自驾游来说,并不明显。

如果您不愿意循规蹈矩,喜欢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自行开拓更多的路线,有一辆品质好的越野车,很有必要。

● 轿车也可以满足长途自驾游。

如果您打算为了长途自驾游买辆车,确实可以把SUV放在主要考虑的位置。如果您只是偶尔玩一趟,或者说,不太可能去偏远地区,就没必要一定追求SUV。毕竟,在动力、配置相同的前提下,SUV售价贵,油耗也比轿车高。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自驾游,都是沿着公路行驶。长距离、长时间离开公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轿车完全没问题。它唯一的不足,是很难在车内过夜(特指三厢轿车),除非一个人,凑合着躺在后排座。相比之下,在三厢轿车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旅行款轿车(也称旅行车),更适合自驾游。

● SUV的动力不一定是最棒的。

有人看到SUV外形高大,便想当然地认为它的动力强,这是个误解。如果一个汽车厂家既生产轿车又生产SUV的话,它们的发动机往往是一样的。而在发动机一致的情况下,轿车的动力表现如提速,往往会胜过SUV,因为它的自重轻一些。比如,从思域与思威(CR-V)、途观L与帕萨特的对比就能看出,轿车具有售价低、油耗低、比功率高的优势(表2-7)。

表2-7 同级轿车与SUV对比

注:比功率是汽车最大设计质量与额定功率之比。

● SUV的性能很普通。

由于SUV车身高,重心会随之升高,由此会出现两个问题。

●● 在前提一致的情况下,爬坡性能有可能输给轿车。

城市型SUV的驱动方式与轿车相同,都是前驱车。上坡时,后轮承受更多重量,作为驱动轮的前轮,由于负载较轻,一旦摩擦力不足,就会打滑,导致爬坡失败。与轿车相比,SUV重心高,更容易出现这类情况。

当然,如果坡度太大,轿车也会败下阵来。因为它的接近角小,通常只有14°左右,遇到陡坡,刚要爬,车头底部就会碰到地面。而SUV的接近角相对大一些,通常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 在前提一致的情况下,弯道性能有可能输给轿车。

由于重心高,过弯的速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牵制。比如,开轿车能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过弯,换成SUV就得略微慢一些。我没有这方面的实际测试数据,只能参考国外同行的麋鹿测试成绩。尽管数据有限,但依旧可以看出,SUV由于重心高,在同等条件下,它的性能往往会低于轿车(表2-8)。

表2-8 轿车与SUV麋鹿测试成绩对比

注:麋鹿测试是项针对汽车紧急避险能力所进行的测试。具体内容是在维持原车速的情况下,紧急打轮变线,以此考察底盘性能。由于SUV重心高,多数情况下,它的成绩低于同级轿车。

● SUV中真正的越野车并不多。

市面上的多数SUV,都是城市型。越野型SUV、更准确地说,真正的越野车其实并不多。这种车的核心价值是用于非铺装路。典型特征是扭矩强大,底盘厚重,通过能力强,讲究实用,具有铁血硬汉般的外表。比如路虎卫士,售价高达70多万元,虽然内饰特别简单,甚至有些粗糙,可它是路虎家族中唯一真正的越野车。由于市场上对越野车的需求并不高,再加上我国近年来对排放管理日趋严格,市面上的越野车越来越少,常见车型为哈弗H9、日产途达、三菱帕杰罗、丰田普拉多、吉普牧马人、铃木吉姆尼、奔驰G。

有人把SUV称为吉普车,这是个错误。“吉普”是商标,1987年被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收购,但克莱斯勒已经破产,并于2014年与菲亚特合并。能够被称为吉普的,只有它旗下的牧马人、自由客、指南者等。路虎卫士、奔驰G,虽然也都是真正的越野车,但不能称为吉普车。

作者体会

在川藏公路上,时常能看到一些自驾游的人,开着高大的越野车或SUV,风驰电掣,以很高的车速行驶。事实上,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以我个人所见,整个藏区,弯道护栏大概半数以上有撞击痕迹,或许能够证明,有太多人没有掌控好入弯车速。其中,自认为车的性能好,恐怕是原因之一。

实际上,即使有四驱的帮助,即使有车身稳定控制的介入,当车速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然会出事儿。在藏区,我曾目睹一辆普拉多因为车速过高,在弯道处失控翻车。

自驾游必须要大功率吗—不是。

有人或许担心,功率小,行吗?

如果了解一下汽车的性能,就会发现没什么值得担忧的。

在表2-9中,列举了10款车—5款微型/小型车,5款紧凑型车,对比它们的最高时速就能发现,微型车虽然排量小,但最高时速并没有逊色太多,起码完全够用—我国高速公路限速每小时120公里。

表2-9 5款微型/小型车与5款紧凑型车

小排量发动机肯定不会有“动力澎湃”的表现,这类车追求的是够用即可,以满足日常驾驶为目标。就拿时速0~100公里加速成绩来说,1.2升排量的宝骏310约13.6秒,与之相比,思域11.2秒,1.2T速腾11.3秒,英朗和朗逸都是12.1秒。至于排量较大的车,君威2.0T是7.2秒;迈腾2.0T低功版8.2秒,高功版7.5秒;奥迪A4L 2.0T低功版9.2秒,高功版6.5秒。

通过上述几个数字可以得知,2.0T高功版的奥迪A4L,比1.2升排量的宝骏310,加速性能高了一倍。但是,不考虑经济能力,忽视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单纯追求大功率,实在没必要。只要不是竞速,慢点儿就慢点儿吧。至于满载时动力下降,那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降低挡位就能解决。

汽车动力有两个常见数据:功率和扭矩。

功率指的是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是千瓦,还有个单位称为马力,但它不是法定计量单位;扭矩指的是发动机输出的力矩,单位是牛顿·米,简称牛·米。汽车提速的快慢,与上述两个因素均有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功率与扭矩和发动机转速呈正比,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往往就是“最有劲儿”的时候,发动机最大扭矩什么时候出现,标注在汽车说明书里。比如,某台发动机最大扭矩出现在每分钟4800转,通常来说,只要达到每分钟3500转,最大扭矩的90%就会出现,此时换挡,自然能让汽车飞快提速。如果每分钟2000转换挡,扭矩还处于比较小的阶段,提速就会比较慢。

最大扭矩出现的转速比较低,持续时间比较长,显然是有好处的。比如,某款发动机的扭矩指标为220牛·米(发动机转速范围为每分钟1750~3500转)。意思是说,这款机器的最大扭矩,从每分钟1750转开始,一直保持到每分钟3500转。这个转速正好处于日常驾驶中最常用的区间,因而它的动力表现或许会好一些(也不是绝对的,与功率、油门设定、变速器也有很大关系)。

部分车型的动力对比见表2-10。

表2-10 部分车型动力对比

对于自动挡汽车来说,厂家为了适应排放政策,通常都会把转速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比如每分钟1500~2000转。而这样的转速在满载+爬坡时,有可能动作迟缓,甚至有力不从心之感。此时,如果把挡位置于“S”挡,或将驾驶模式设定为运动模式,立刻就能感觉到“有劲儿”了—其实是降低了一个挡位,发动机转速提升了。

作者体会

对于手动挡汽车而言,如果您时常感觉动力不足,请先检查一下自己的驾驶方式是否正确,如果车速刚刚加速到每小时40公里,挡位就已经处于最高挡了,汽车显得“没劲儿”是很正常的。如果把换挡时间往后延迟一些,比如从之前的每分钟2000转换挡,改为每分钟3000转甚至每分钟3500转换挡,就会立刻“有劲儿”了。

用比功率衡量动力性。

汽车的比功率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个指标。比功率越大,动力性越好。普通车的比功率,通常为0.04~0.06,如果能达到0.08以上,就相当不错了。在副驾驶车门的门框上,有个小牌子,上面标着最大设计质量(最大允许总质量)和额定功率(发动机最大净功率),把这两个数相除,就能知道您的车比功率是多少。

铭牌

如果对提速,尤其是中、后段提速比较在意,不妨找辆比功率大的车(表2-11)。

表2-11 部分汽车的比功率

参考实例

便宜的小车虽然动力很普通,但开着它跑趟西藏,毫无问题。早在2001年,川藏公路到处坑坑洼洼时,一位江南奥拓车主,就开着它走了全程,最后甚至跑到珠峰大本营。满载时动力下降是必然的,通过延迟升挡、让发动机转速升高就能解决。

自驾游必须要四驱吗—不是

如果沿公路驾驶,有没有四驱,并不重要。如果走在湿滑路面上,或者是非铺装的山路上,四驱的价值有时就会显现出来。

四轮驱动有三种模式:全时四驱、分时四驱、适时四驱。

象征功能大于实际意义—全时四驱。

顾名思义,四个车轮随时随地都有动力。但是,在状况良好的柏油路上,全时四驱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显得有些浪费。唯有湿滑路况,或过弯车速过高,才会彰显一些作用。也就是说,对于日常驾驶而言,全时四驱并不像传说的那么有价值。有人以为全时四驱更有劲儿,加速更快,其实恰恰相反。就拿大众探岳来说,它的2.0T两驱时速100公里加速成绩为8.7秒,而2.0T四驱是8.9秒;再比如,别克昂科旗2.0T两驱加速成绩8.6秒,2.0T四驱是9.1秒。

当然,如此评价仅仅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如果不考虑成本,只追求性能,全时四驱还是相当棒的。

玩越野的利器—分时四驱。

分时四驱是越野车中最常见的配置方式。它的前后轴之间有个分动器,驾驶者根据需要,接通或断开,从而实现两驱或四驱。此外,分动器还有高低挡之分,因为越野时需要的不是高车速,而是大扭矩。挂上低速挡,扭矩成倍扩大,有利于越野。对于越野爱好者来说,分时四驱是一把利器,没有它,越野就无从谈起。对于绝大多数驾车人来说,由于不具备相应的车感,很难将其性能充分发挥。所以,分时四驱只能满足极少数越野爱好者的需求。

根据需要自动控制—适时四驱。

适时四驱既能减少全时四驱的“浪费”,又能避免当有需求时,没有四驱的尴尬。在城市型SUV里的四驱车型当中,绝大多数都是适时四驱。日常行驶以前驱为主,遇到打滑,前后车轮转速不一致时,系统会自动介入,把一部分动力分配给后轴。这种结构最初效果很一般,如今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了,比如瑞典的瀚德。但比起分时四驱,它的性能还是逊色一些,毕竟,它不是为“真越野”设计的。

一般来说,两驱与四驱之间,至少相差1万元。比如,欧蓝德两驱致行版是18.28万元,四驱致享版是19.48万元;汉兰达两驱精英版是24.88万元,四驱精英版是25.88万元。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宝马X1两驱尊享版是29.68万元,四驱尊享版是33.98万元,差得更多。

有人认为,自驾游时,或遇到烂路、或遇到冰雪、或上青藏高原,必须是四驱才有保证,才更安全。其实没有四驱,也不必担忧,可以靠轮胎弥补。

我曾驾驶汉兰达2.7前往黑龙江,仅仅是因为更换了冬季胎,在冰雪覆盖的柏油路、砂石路,以及冰封的江面上,累计行驶4000多公里,一路顺畅。还有一次,我驾驶普拉多,单人单车行走藏北-羌塘,那辆车虽然是顶配,拥有数个强大的越野功能,但我一个没用,就顺利走完了。

没错,在野外,有四驱当然比没有四驱要强得多。但也不是绝对不行。与四驱相比,同等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更重要的,是轮胎。关于轮胎的话题,后面还会再次讲述。

MPV空间更大,适合自驾游吗—适合

由于GL8等车型的影响,有人将MPV误解为商务车。其实,这种车的核心价值是家用。它是货真价实的家庭车,驾驶感与轿车基本一致,并拥有轿车所不具备的超大空间与良好视野。对于自驾游来说,它非常合适。

许多MPV有6个或7个座位,一家老少三代集体出游,靠一辆车就能实现。虽然多数车型的第三排座椅间距很窄,乘坐并不舒服,但对于身材瘦小的人来说,还算过得去,起码比多开一辆车强。何况,紧凑型轿车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同样很不舒服。也就是说,MPV的优点,轿车并不具备。有人将其称为休旅车,意思是休闲+旅行,我认为这个名字不错,比MPV这个英文名,表达得更精准。

MPV座椅分布情况

SUV的意思是运动型多功能车;MPV的意思是多功能车。它们共同特征是多功能。区别在于SUV同时强调了“运动”两字。

从车型看,它们都是两厢造型,因而都具备空间的可塑性,但是,它们的多功能含义并不相同。SUV的多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运动”,MPV的多功能主要体现在空间利用。

在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两驱的SUV,通过能力也比轿车高。原因很简单—底盘离地间隙大。由于底盘离地间隙以及前后悬的长度设定,它的接近角、离去角及纵向通过角,比轿车占优。这是它具有不错的通过能力的根本原因。

凡事有利就有弊。SUV为了获得通过性,车身被抬高,车内空间必然被压缩。与之相反,MPV底盘离地间隙与轿车是一样的,而上半身的高度与SUV差不多,所以,这种车的内部空间,往往胜过SUV。再加上多数MPV的座椅具有可变功能,因此造就了MPV空间利用价值比较大。无论乘坐还是载物,MPV都具有轿车、SUV难以媲美的优势。

表2-12中的数据,是源于同一标准的实际测量值。由于车型时常有变化,这些数字仅供参考。列举在此的意义是,如果非常喜欢自驾游,打算时常远足,挑选时就应该把后部空间作为一个考虑内容。

表2-12 部分SUV、MPV后备厢数据(数据仅供参考)  单位:毫米

作者体会

有人选车,总是纠结,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我的建议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定出花费(别忘了日后养车与用车的花费,比如停车费、保险费、燃料费、保养费、维修费),然后在设定好的价格区间里,选一辆能让自己一见钟情的车。

有人担心品质。没有任何一辆车,可以做到永远不出问题。当然,有的车可能出问题次数多些,有的车可能很少出问题。据我个人观察,这里似乎没什么规律,总之重在使用和保养得当。

对于自驾游来说,物色一辆空间够用、外观与内饰看着顺眼的车,就行了。与其操心它能否胜任长途自驾游,动力与操控性能是否足够强,不如锻炼一下自己的驾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