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
别名 金凤花、灯盏花、好女儿花、指甲花、海莲花、指甲桃花、金童花、竹盏花。
基原 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
产地 主产于全国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阴、烘干。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5~9对。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卵球形,顶端钝。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花药性状 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无总花梗,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单瓣或重瓣;花梗长2~2.5cm,密被柔毛;苞片线形,位于花梗的基部;侧生萼片2,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mm,唇瓣深舟状,长13~19mm,宽4~8mm,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长1~2.5cm内弯的距;旗瓣圆形,兜状,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狭龙骨状突起,顶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长23~35mm,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近圆形,先端2浅裂,外缘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丝线形,花药卵球形,顶端钝;子房纺锤形,密被柔毛。
质量要求 以红、白二色者入药较佳。
化学成分 主要含各种花色苷,山柰酚,槲皮素及萘醌成分。
药理作用 对癣菌和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微温。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用于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骨折,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白带,鹅掌风,灰指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克,鲜品可用至3~9克;或研末。外用:适量,鲜品研烂涂;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血虚无瘀者慎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应用举例
(一)验方
(1)治百日咳,呕血,咯血:鲜凤仙花7~15朵,水煎服,或和少许冰糖炖服更佳。
(2)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凤仙花,研饼,晒干,为末,空心每酒服15克。
(3)治跌扑损伤筋骨,并血脉不行:凤仙花150克,当归尾100克,浸酒饮。
(4)治骨折疼痛异常,不能动手术投接,可先服本酒药止痛:干凤仙花5克(鲜者15克),泡酒,内服一小时后,患处麻木,便可投骨。
(5)治风湿卧床不起:凤仙花、柏子仁、芒硝、木瓜,煎汤洗浴,每日二三次。内服独活寄生汤。
(6)治白带:凤仙花15克(或根50克),墨鱼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7)治蛇伤:凤仙花,擂酒服。
(8)治鹅掌风:鲜风仙花外擦。
(9)治灰指甲:白凤仙花捣烂外敷。
(二)保健方
凤仙花酒
原料:凤仙花90克,红花30克,白矾2克,60°白酒1千克。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关节疼痛等。
制作:将凤仙花切碎,与红花、白矾同装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浸于白酒中,密封20天,经常摇动,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用法:将纱布浸于药酒中20分钟,取出,外敷于伤处;若纱布干时,可随时往纱布上洒药酒液令湿润。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本酒方去白矾,加当归30克,用同样方法制取酒液,可用于内服,每日3次,每次饮服30毫升,主治功效相同。
本草记载 《救荒本草》记载的为本品。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5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