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
别名 里梅花、喇叭花、白槿花、白玉花、藩篱花、猪油花、榈树花、大碗花、碗盖花、槿树花、木荆花、木红花、白棉花。
基原 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产地 主产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选晴天早晨,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3~4m。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长5~25mm,被星状柔毛;托叶线形,长约6mm,疏被柔毛;叶片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cm,宽2~4cm,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4~14mm,被星状短绒毛;小苞片6~8,线形,长6~15mm,宽1~2mm,密被星状疏绒毛;花萼钟形,长14~20mm,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钟形,淡紫色,直径5~6cm,花瓣倒卵形,长3.5~4.5cm,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长约3cm;花柱枝无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mm,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花药性状 本品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形,长2~4cm,宽1~2cm,全体被毛。花萼钟形,黄绿色或黄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萼筒外方有苞片6~7,条形,萼筒下常带花梗,长3~7mm,花萼、苞片、花梗表面均密被细毛及星状毛;花瓣5片或重瓣,黄白色至黄棕色,基部与雄蕊合生,并密生白色长柔毛;雄蕊多数,花丝下部连合成筒状,包围花柱,柱头5分歧,伸出花丝筒外。质轻脆,气微香,味淡。
化学成分 主要含胡萝卜素类、糖苷类、叶黄素、隐黄质、菊黄质、花药黄质、木槿黏液质等。
药理作用 抗肿瘤,抗氧化,促凝血,消炎抑菌。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凉。归脾、肺、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咯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鲜者30~60克。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应用举例
(一)验方
(1)治下痢噤口: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两个,蘸末食之。
(2)治风痰壅逆:木槿花晒干,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汤下,白花尤良。
(3)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9~13朵。酌加开水和冰糖炖半小时,饭前服,日服两次。
(4)治反胃: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不转,再用米饮调服。
(5)治痔疮出血:木槿花、槐花炭各15克,地榆炭9克。煎服。
(6)治妇人白带:木槿花10克,为末,入人乳半钟,将花末拌于乳内,饭上蒸熟,食之效。
(7)治白带:白木槿花、败酱草、白鸡冠花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8)治盗汗:取木槿花开而再合者,焙干为末,每用5克,猪皮煎汤调下,食后临卧。
(二)保健方
(1)木槿花6克,鲜生姜适量,加水煎煮取汁,加入红糖调匀饮用。功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治疗痢疾。
(2)木槿花9克,白蜜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功用:清热,凉血,利湿。适用于白带过多等症。
本草记载 《日华子本草》:“治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焙入药;作汤代茶,治风。”记载的为本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5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54.
[2]申万祥,崔超,刘向辉,等.木槿药学研究概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1):54-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