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别名 木棉、斑枝花、琼枝、红棉花、攀枝花、英雄花。
基原 为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的干燥花。
产地 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 春末采收,阴干。
植物形态 落叶大乔木,高达25m。树皮深灰色,树干常有圆锥状的粗刺,分枝开展。掌状复叶;总叶柄长10~20cm;小叶5~7枚,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16cm,宽3.5~5.5cm;小叶柄长1.5~4cm。花生于近枝顶叶腋,先叶开放,红色或橙红色,直径约10cm;萼杯状,厚,3~5浅裂;花瓣肉质,倒卵状长圆形,长8~10cm,两面被星状柔毛;雄蕊多数,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轮,内轮部分花丝上部分2叉,中间10枚雄蕊较短,不分叉,最外轮集生成5束,花药1室,肾形,盾状着生;花柱长于雄蕊;子房5室。蒴果长圆形,木质,长10~15cm,被灰白色长柔毛和星状毛,室背5瓣开裂,内有丝状绵毛。种子多数,倒卵形,黑色,藏于绵毛内。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花药性状 呈干缩的不规则团块状。花萼杯状,3或5浅裂,裂片钝圆、反卷,厚革质而脆,外表棕褐色或棕黑色,具不规则细皱纹;内表面灰黄色且密被有光泽的绢毛。花瓣5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倒卵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外表棕黄色或深棕色,密被星状毛,内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疏被星状毛。气微,味淡,微甘涩。
质量要求 以花朵大、完整、色棕黄者为佳。
化学成分 主要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萜类,黄酮类,挥发油。
药理作用 抗炎,抗菌,抗肿瘤,保肝。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脾、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用于泄泻,痢疾,咯血,吐血,血崩,金疮出血,疮毒,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服。
应用举例
(一)验方
(1)治咯血,呕血:木棉花14朵,呕血加猪瘦肉,咯血加冰糖同炖服。
(2)治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肠炎:鲜木棉花60克,水煎,蜂蜜冲服。
(3)清热祛湿:木棉花15克,土茯苓20克,鸡蛋花15克,菊花15克,槐花15克,薏苡仁20克,葛根15克,甘草5克。水煎服。
(二)保健方
1.木棉花茶
原料:木棉花2克,白术3克,绿茶3克。
制法及用法:上述材料用沸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2.木棉花蜜茶
原料:木棉花3克,蜂蜜适量。
制法及用法:木棉花用沸水冲泡10分钟,温度降至60℃左右加入蜂蜜饮用。
主治:治疗肠炎,胃痛。
3.木棉陈皮茶
原料:木棉花6朵,陈皮少量。
制法及用法:木棉花和陈皮用沸水闷泡1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凉血止血,润肺止咳。
本草记载 《生草药性备要》:“治痢症,白者更妙。”记载的为本品。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5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