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战国到东晋·共11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第四 周纪四

(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主要历史事件

赵章叛乱 092

白起崛起 094

宋康王,从疯狂到灭亡 097

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098

完璧归赵 103

负荆请罪 107

田单的火牛阵 112

黄歇上书退秦兵 119

主要学习点

数胜必亡 097

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099

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 101

政治家的三个层次 104

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109

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 111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113

耳朵根子不能软 115

赧王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97年)

1 楚怀王逃跑,被秦国人发现了,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就抄小路逃亡赵国。赵国主父在代,其他人不敢拿主意接受楚怀王入境。楚怀王只得转道再往魏国去,被秦国追兵追上,又抓回咸阳。

2 鲁平公薨。儿子姬贾继位,是为鲁湣公。

赧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

1 楚怀王病,死在秦国。秦国人将他的遗体归还楚国安葬。楚国人都怜悯他,像亲戚死了一样悲伤。秦国惹了众怒,诸侯各国都指责秦国的不是。

2 齐、韩、魏、赵、宋五国联军伐秦,打到盐氏城而回。秦国归还韩国武遂,归还魏国封陵以求和。

3 赵国主父巡幸新取得的中山土地,接着去代郡巡察,向西到西河,与楼烦王会见,并请他帮助招募战士。

4 魏襄王薨。儿子魏昭王继位。

5 韩襄王薨。儿子韩咎继位,是为韩釐王。

赧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

1 秦国一位叫“错”的国尉率军攻打魏国襄城。

2 赵国主父与齐、燕联合,攻灭瓜分了中山,把中山王流放到肤施。主父回到邯郸,赏赐功臣,大赦天下,全国欢宴五天。

3 赵国主父封其长子赵章于代,号安阳君。

【华杉讲透】

赵章本是太子,主父因为爱母及子,由对吴娃的爱,到对小儿子赵何的爱,于是废长立幼,立了赵何为王。这本来已经犯了政治上的大忌。既然已经这么干了,就应该彻底绝了长子赵章的念想。但是他又觉得愧对长子,要给他仅次于赵王的封地和地位。有了本钱,赵章即使自己没野心,也架不住身边的野心家鼓动了。

人往往犯低级错误。主父一世英雄,也会犯最低级的政治错误,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灾难。

安阳君的性格,一贯好大喜功,心里对他弟弟为王,本来就不服。如今封了代郡,主父又派田不礼做他的相国,大臣们都觉得祸根埋下,惴惴不安。李兑跟肥义私下商量说:“公子章年轻力壮而志气骄傲,党羽众多而欲望很大,田不礼呢,残忍好斗,也是骄傲不可一世,这两人凑在一起,必有阴谋。小人有欲,总是轻虑浅谋,只见其利,不顾其害,大难就要临头了!先生您权势大,责任重,宫廷有变,发难一定从您这儿开始,祸事首当其冲。我建议先生您哪,自保要紧!不如称病不出,把权力移交给公子成,不要给他们做祸梯啊!”

肥义说:“当初主父把赵王托付给我,叮嘱我说:‘不要改变你的方针,不要改变你的意志,一心一意坚守,直到老死!’我再拜受命,而且把主父的话记在竹简上,鞭策自己。谚语说‘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托付我的人即便死而复生,我面对他也毫无愧色。我要成全我的承诺,就不能成全我的性命!您的话,对我是一片忠心好意。但是,我对主父已经承诺在前,不敢违背啊!”

李兑说:“好!先生勉力为之!只是我看先生的性命,活不过今年了啊!”说完涕泣而出。

李兑又数次面见公子成,商量防备田不礼。

肥义对信期说:“公子章与田不礼,表面上名声不错,实际都是恶人,在内得到主父关爱,对外就行横暴之事,如果有一天矫诏,假传主父命令,发动政变,这是不难做到的。我非常忧心,睡不着,吃不下,俗话说,有强盗出没,不能不防备。从今天开始,如果主父传令要见赵王,必须先告诉我,我先去,确认没有变故,才能让赵王去。”

信期说:“好!”

主父让惠文王朝会群臣,自己在旁边偷看,看见公子章懒懒散散的样子,心里又开始怜悯公子章了。想着自己拿走了本该属于公子章的王位,怎么补偿他呢?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在代郡建一个新王国,封公子章为代王。这个计划当然很不成熟,想想又放下了,没有决定。

一日,主父和赵惠文王出游到沙丘,晚上分别住在两座行宫。公子章和田不礼抓住这个机会发动政变,矫传主父令,召见赵王。肥义先去,中伏被杀。高信即刻动员,双方血战。公子成和李兑从邯郸赶过来,火速征调周围的军队平叛,杀死公子章和田不礼,尽灭其党羽。肥义死了,公子成做宰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这时候惠文王年少,赵国政权就由公子成、李兑专政。

公子章战败时,投奔主父寝宫,主父开门收留保护他。公子成、李兑就包围了主父的寝宫。杀死公子章之后,公子成、李兑两人商量说:“因为公子章,我们包围了主父,现在即使收兵,咱俩也是灭族大罪!”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包围,传令说:“后出宫的一律格杀勿论!”宫中的人都出来了。主父无法出宫,又没有食物,只能捕食初生的鸟雀。这样也坚持了三个月,主父饿死在沙丘宫。公子成、李兑一直等到确认主父死亡后,才向各国报丧。

主父开始时以公子章为太子,后来得了吴娃,爱得不得了,为了她,几年都不出门。吴娃生下儿子赵何,主父就废了太子章,立赵何为太子。吴娃死了之后,主父把爱情慢慢淡忘了,又开始怜悯公子章,想把两个儿子都封王。还在犹豫未决,乱事就起了。

4 秦国罢免了楼缓的丞相职务,魏冉为相。

赧王二十一年(丁卯,公元前294年)

1 秦军在解城打败魏国军队。

赧王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293年)

1 韩国派公孙喜为大将,和魏国联军伐秦。穰侯向秦王举荐左更白起,取代向寿为大将。白起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生擒公孙喜,占领了五座城池。秦王封白起为国尉。

2 秦王给楚王写了一封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将率诸侯联军伐楚,希望您好好整顿军队,咱们痛痛快快大战一场!”楚王害怕了,于是重新和秦国和亲。

赧王二十三年(己巳,公元前292年)

1 楚襄王迎娶秦国公主。

【司马光曰】

秦国也太无道了!杀了人家的父亲,又胁迫他的儿子。楚国呢,又太不争气了!父亲被人害死,还和仇人联姻!呜呼!如果楚国君王有道,下有能臣,秦国再强,也欺负不了楚国吧!我现在相信荀子说的话:“治国之道,如果能善加运用,就算是只有一百里土地的小国,也可以独立自主。不善于运用呢,就算是楚国那样六千里土地的大国,也被仇国奴役。”所以君王不力行正道,还老想扩大势力范围,正是国家所以危亡的原因了!

2 秦国丞相魏冉因身体健康原因辞职。客卿烛寿接任丞相。

赧王二十四年(庚午,公元前291年)

1 秦伐韩,占领宛城。

秦相烛寿免职,魏冉重新出山做丞相,封于穰与陶,称为穰侯。又封公子市于宛,封公子悝于邓。

赧王二十五年(辛未,公元前290年)

1 魏国割让河东地四百里给秦国,韩国割让武遂地两百里给秦国。

2 魏国的芒卯开始以诡诈而被重用。

赧王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289年)

1 秦国大良造白起,客卿错率师伐魏,打到轵城,取得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赧王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288年)

1 冬,十月,秦王称西帝。派遣使臣到齐国,立齐王为东帝,约齐国两面夹攻,进攻赵国。苏代从燕国到齐国。齐王问他:“秦王派魏冉来,要我跟他一起称帝,你以为如何?”苏代说:“我建议大王您接受秦王的赠封,但是不公开。等秦王自己称帝,如果天下人都觉得不错,您再称帝也不迟。如果天下人都讨厌,您没有称帝,就收复天下人心了,这是很大的政治资本。再说这伐赵的事,这伐赵的利益,不如伐桀宋。大王您不如不要帝号,以收天下之人望;然后呢,出兵攻打人人都说他暴虐的桀宋宋康王,只要攻下宋国,楚、赵、梁、卫都害怕齐国了。这样,用称帝之名去让天下人都憎恨秦国,正是以卑为尊之计。”

齐王同意苏代的道理,称帝两天,就把帝号又去除了。

十二月,吕礼从齐国到秦国。秦王也去除帝号,重新称王。

2 秦军攻打赵国,占领杜阳。

赧王二十八年(甲戌,公元前287年)

1 秦军攻打赵国,打下新垣、曲阳。

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

1 司马错率秦军攻打魏国河内地区,魏国割让安邑求和,秦国归还魏国战俘。

2 秦军在夏山击败韩国军队。

3 宋国都城城墙拐角一个麻雀窝里,发现孵出了一只雏鹰。太史占卜说:“大吉大利!小鸟生大鸟,宋国必霸天下!”宋康王狂喜,马上行动,起兵先灭了小国滕国,又攻打薛国,向东打败齐国,占领了五座城市,向南攻打楚国,占领了三百里土地;向西打魏国,魏军也让他打败了。宋康王同时跟全世界作战,包括齐魏这样的大国,居然连战连胜,更加信心爆棚,对小鸟生大鸟的吉兆深信不疑。为了加速成就霸业,他“射天笞地”,人家是弯弓射大雕,他直接射天,表示天也没有他大;然后又用长鞭笞地,表示地也要臣服于他。然后,他把自己家宗庙社稷也拆毁,一把火烧了,表示威服鬼神。战天斗地,再扫除鬼神之后,他在宫中大摆筵席,做长夜之饮,他纵酒狂欢,让室内侍从高呼“万岁”,堂下的官员呼应“万岁”,门外的人再呼应“万岁”,然后全城百姓一起高呼“万岁”。

天下人送给宋康王一个绰号,叫“桀宋”,意思是他和夏朝的暴君桀一样昏暴。齐湣王起兵伐宋,宋国人一哄而散,没有一个替宋康王守城的。最后宋康王逃往魏国,死在温城。

宋国灭亡。

赧王三十年(丙子,公元前285年)

1 秦王与楚王在宛城会晤。秦王与赵王在中阳会晤。

2 秦国以蒙武为大将伐齐,打下九座城池。

3 齐湣王灭了宋国,他也骄傲了,觉得霸天下的应该是他,于是全面开战,南侵楚国,西侵韩、赵、魏,准备吞并东周、西周,登基做天子。狐咺谏止,被斩首于檀衢,陈举直言,又被杀于东闾。

【华杉讲透】

桀宋的故事和齐湣王的骄狂,正应了之前李克对魏文侯说的著名对话——数胜必亡。

魏文侯问于李克:“吴国为什么会亡国呢?”李克说:“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怎么会亡国呢?”李克说:“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当桀宋骄傲不可一世的时候,他的人民,已经没有一个人愿意跟着他作战了,甚至恨不得赶紧有别人来把他收了才好,他却毫不知情。现在齐湣王又走进了一样的套路,他还不知不觉。

这边齐湣王开始发昏,那边燕国却已经励精图治多年了。燕昭王日夜访求培养人才,不吝惜给他们高官厚禄,朝中人才济济,上下一心。当年和齐国的大仇,燕昭王可是一天也没忘,如今机会来了,于是和乐毅密谋伐齐。乐毅说:“齐国是个大国,而且之前齐桓公曾经称霸诸侯,余威还在,地大人多,咱们单独进攻,恐怕力有不足。大王如果一定要伐齐,不如约赵国、楚国、魏国一起伐齐。”于是派乐毅出使赵国,别的使者出使楚国、魏国,并且托赵国再去联络秦国,承诺伐齐后的利益分配。诸侯各国早都已经对齐湣王的骄暴难以忍受了,于是一拍即合,争先恐后要和燕国一起伐齐。

赧王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284年)

1 燕王全国动员,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国尉斯离率师与韩、赵、魏三国军队会师。赵王将赵国相印授予乐毅。于是由乐毅统帅燕、秦、魏、韩、赵五国联军伐齐。

齐湣王也全国动员,战于济西,齐军大败。秦、韩两国隔得远,土地跟他们没关系,乐毅让秦国、韩国两国军队分了战利品后各自回国了,分派魏国军队去经略和魏国接壤的宋国土地,部署赵国军队去收取和韩国接壤的河间之地。然后独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北上,要灭了齐国。剧辛劝谏说:“齐大而燕小,如今咱们靠着诸侯联军,击破他的军队,应该及时攻取和我们接壤的边城,扩大地盘,这是长久的实利。现在放着这些能攻下的城池不攻,深入敌境,也不能把齐国怎么样,燕国得不到实利,还和齐国结怨太深,以后您一定会后悔呀!”

乐毅说:“齐王自以为功高盖世,又觉得自己的本事比手下人都大,有事不跟臣下商量,贤良的人都被他废黜了,身边全是阿谀奉承之徒,政令暴虐,百姓怨恨。如今主力部队崩溃,如果我们乘势攻打首都临淄,他的人民一定会反叛,他内部乱了,齐国就可以拿下!如果现在不抓住机会,等他悔悟自己的过失,痛改前非,开始体恤下属,安抚人民,他们又团结起来了,那就难搞了。”

于是大军深入,直取临淄。齐国果然大乱,失去章法,齐湣王直接就跑了,乐毅进入临淄城,把齐国宫廷宗庙的宝物、祭器,全都运回燕国。燕王亲自到济上劳军,赏赐将士们,并封乐毅为昌国君,派乐毅继续攻取齐国剩下的城镇。

齐王逃亡到卫国,卫国国君把正宫让给他住,供给他所需之物,自己称臣侍候他。但是呢,齐王还非常不逊,把卫君呼来喝去,真把自己当主人了。卫国人气愤不过,言语就不好听了。他只好离开卫国,又先后投奔邹国、鲁国,但他放不下骄傲的架子,邹国、鲁国就闭关不让他进,于是到莒城去。

楚王派淖齿将兵救齐,齐王任命淖齿为齐国宰相。淖齿看了齐国这形势,产生了一个新想法,他想和燕国秘密结盟,瓜分齐国土地。于是逮捕齐王,数落他的罪状,问:“千乘、博昌之间,方圆数百里,天降血雨,衣服都被污染了,你可知道?”齐王说:“知道。”“嬴邑、博邑之间,土地崩裂下陷,地底的泉水都露出来了,你可知道?”“知道。”“有人在宫门外大哭,到宫门口去看,找不到人,走开呢,又听到哭声,你可知道?”“知道。”淖齿说:“天雨血沾衣,是天警告你;地裂及泉,是地警告你;人哭宫门,是人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你却不知警醒,是不是该杀?”

于是在鼓里将齐王弑杀。

荀子评论说:国家,是天下的利器和权势。得道者掌握国家,则大安乐、大尊荣,积众美之源,世间所有的好事、美事,全都归你!不得道的人掌握了国家呢,则是大危险,大负累,有还不如没有,到了极端情况,你就是想放弃王位,只做一个小老百姓,也得不到,一定要你死!齐湣王、宋康王,就是这个下场。

所以说,有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义立而王:率领全国人民追求礼义,自己率先垂范,绝不违背礼义,就像孟子说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诚意正心,一切以仁义为标准,内心就像巨石一样坚固坚定。所任用的人,都是义士,所颁行的法律,都是义法。国家的理想,率领群臣去追求的,都是义志。这样,在下位的百姓,都以道义仰望于上,这国家的根基就奠定稳固了。基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所以说:以义立国,一日之间,就可显白于天下,商汤、周武王就是明证。

信立而霸:德没有达到尽善尽美,义也没有都到位。但是,天下之理,纲纪要领,也大概有个规模,奖赏刑罚的标准,已经取信于天下,各方面的要点,臣下百姓们也都基本了解。政令发布之后,虽然有失败错误或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也依法行政,不会随时按自己的利益需要修改规则,欺骗人民。和别国契约盟誓也是一样,一旦承诺,不会发现对自己不利,就反悔背约。能做到这样,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来犯。这些基本标准达到了,盟国必然信赖他,就是处在偏僻的地方,也能威动天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春秋五霸,就是明证。

权谋立而亡:率领人民追求功利,不主张正义,不维护信誉,唯利是求,对内欺压百姓,与民争利;对外呢,欺诈盟国,追求大利。“内不修正其所有,而常欲人之所有。”自己有的东西,不珍惜,不好好干,老惦记着别人的东西。这样一来,臣下百姓没有一个不以诈心来对付上面的。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上下分崩离析。敌国会轻视他,盟国会怀疑他,权谋日行,天天阴谋诡计,争权夺利,殚精竭虑,国家却走向危弱,甚至灭亡,齐湣王、薛公就是明证。

【胡三省曰】

薛公,指孟尝君。孟尝君死后,齐国与诸侯共灭薛。

齐湣王治理强大的齐国,不修礼义,不搞好政治教化的根本,不朝着统一天下的王道前进,而是连车接马,派人不断向各国奔驰游说。当他强势的时候,南足以破楚,西足以拒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灭宋。可是,等到燕、赵起而攻之,就像摧枯拉朽一样,让他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永为后世讲恶人的反面教材。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不由礼义而由权谋。

义、信、权谋这三者,是明主需要谨慎选择的,仁者必须搞明白的。懂得选择的人,可以制服别人;不懂得选择的人,就被别人制服。

【华杉讲透】

任何事业,都一定是理想主义的,不是实用主义的。只有理想主义的事业,才能基业长青。义就是理想,是全天下共同的理想,而信就是道路,君王有信,人民才能在大道上走。

我们习惯了种种“智取某某”,而所谓“智取”,都是巧取豪夺,或者自作聪明。信义无需智取,都靠身体力行。义者,宜也,是大是大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需要权谋智力;信呢,是信誉,承诺的就照做,也不需要思虑衡量。所以王阳明说:“我等用功,不求日增,但求日减,减一分人欲,则多一分天理,这是何等简易,何等洒脱!”权谋思虑,总是因为有非分之想,就像荀子说的“内不修正其所有,而常欲人之所有”,自己的东西不认真努力、踏踏实实搞好,老惦记想谋取别人的。你只需要把自己搞好,商汤以七十里土地起家,周文王以一百里,但是,他们以义立国,代表了全天下人民的终极梦想,所以完成了王天下的大业。商朝享国六百年,周朝八百年。曹操是权谋之王,他自己说的:“任天下之智力。”但是,当他死后,他的后代智力就玩不过司马懿。你既然是任天下之智力,天下之智力也跟着智力最高的走,这就是轮回。

不可任其私智,但求天下公义。

这就是基本原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乐毅听说画邑人王烛很有贤德,下令军队不许进入画邑方圆三十里之内,派人去请王烛。王烛推辞不来。燕国人说:“你不来,我们就屠灭画邑。”王烛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我也不愿苟活,现在又用武力胁迫我。我与其不义而生,不如慕义而死!”于是把脖子挂在树枝上,奋力跃起而坠下,折断脖子而死。

燕军乘胜长驱直入,齐国城镇都望风而降。乐毅整顿军纪,禁止抢掠,访求齐国的隐逸贤士,彰显而给予优待,又减轻人民的赋税,废除齐王的暴虐政令,修明善政。齐国人民都很喜悦。于是分兵五路,左军渡过胶水到胶东、东莱;前军沿着泰山以东到大海,经略琅琊;右军顺着黄河、济水,屯兵阿、鄞,以连接魏军;后军依傍北海,安抚千乘;中军据守首都临淄以镇齐国。又在郊外祭祀齐桓公、管仲,表彰贤者所居的闾巷,隆重安葬王烛。齐国人在燕国被封为君并有采邑的有二十多人,在燕国首都蓟城有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之内,平定齐国七十余城,都设置为燕国郡县。

3 秦王、魏王、韩王在周国首都洛阳会晤。

赧王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283年)

1 秦、赵两国在穰城会晤。秦国攻陷魏国安城,一直进军到魏都大梁,才班师回国。

2 齐国淖齿之乱,齐湣王的儿子法章改名换姓,在莒国太史家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发觉他相貌不凡,认为他不是平常人,因而怜悯他,常常私下送他衣服饮食,进而和他私通。

王孙贾跟随齐王。齐王没了。他回到家里。他母亲说:“你早出晚归,我就在家门口等你回来;晚出而不归,我就跑到里弄口去张望。如今你事奉齐王,齐王没了,你也不知道王在哪里?你还回家来干吗!”

王孙贾于是跑到市中心呼喊:“淖齿乱齐国,杀了湣王。愿意跟我去诛杀淖齿的,请袒露右臂!”有四百人右袒,跟随他发动突袭,杀掉了淖齿。于是齐国亡臣们一起找寻齐湣王的儿子,要立他为王。法章开始时担心是圈套,害怕被杀,过了好久才确信是真的,鼓起勇气表明身份。于是立法章为王,就以莒城为基地以拒燕军。同时,在临淄城中张贴布告说:“新王已经在莒城登基了!”

3 赵王得到了无价之宝——楚国的和氏璧。

【胡三省曰】

和氏璧的发现,在距赵王得到它四百多年前。楚国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把他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叫玉工来看,说是块石头,判了他欺君之罪,砍了他的左脚。楚厉王薨,楚武王继位,他又去献宝,玉工还是说是石头,再被判欺君,又砍了右脚。等到楚文王继位,他抱着玉璞在荆山下哭泣。文王听说了,派玉工去问他,凿开璞一看,果然是块绝世美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就是纪念它的发现者,被冤枉砍了双脚的卞和。

和氏璧重出天下,到了赵惠文王手里。秦昭王就惦记上了,派使者来商量,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当然不想给,但是秦国那么强大又蛮横,惹不起;给吧,秦王的话怎能相信,十五座城肯定是空话一句!赵王问蔺相如:“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玉璧,咱们还不答应,那是咱们不给面子了。如果我们给了他玉璧,而他不给咱们城池,那就是他理亏。两相比较,不如答应他,让他理屈。我愿意带着玉璧去办这件事,如果秦国的城池不交割,我保证完璧归赵!”

于是赵王派蔺相如出使,到了秦国,秦王根本就没有给城池的意思。蔺相如于是用诈术将玉璧骗回来,交给随从,抄小路快速送回赵国,自己待在秦国待命。秦王倒也敬佩蔺相如的勇气和贤能,没有杀他,以礼相待,送回赵国。赵王以蔺相如为上大夫。

4 卫嗣君薨,儿子卫怀君继位。嗣君的为人,喜欢去调查别人的隐私,有一个县令,一次收拾被褥时,露出了下面的破席子。嗣君听说了,就送他一张新席子。县令大惊失色,认为嗣君简直是神!嗣君又派人经过关卡,故意给关卡的税收人员行贿。然后又把那关吏召来,说:“有客商过关给了你多少贿赂,你应该还给人家!”关吏吓得要死。

嗣君宠爱泄姬,信任大臣重耳,又怕他们因为受到宠幸而蒙蔽自己,于是提拔薄疑,和重耳对抗,尊宠魏妃,和泄姬平衡,还自鸣得意,说:“让他们互相制衡!”

荀子评论说:卫成侯、卫嗣君,都是榨取百姓财富和玩弄权术伎俩的君主,还没能做到“取民”。子产做到了取民,但是没做到为政。管仲做到了为政,但是还没做到修礼。所以说,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华杉讲透】

荀子这一段评论,从卫成侯、卫嗣君,一下子说到子产、管仲,跨度有点大,又提出了政治家的取民、为政、修礼三个层次,需要我们仔细学习一下。

取民是什么呢,就是取得民心。大家都知道那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在荀子的评论里,得民心属于档次最低的政治。因为百姓被愚弄惯了,得民心太容易。

子产是郑国执政,也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贤相,在他执政期间,郑国气象一新,国泰民安,深受百姓爱戴。子产是好的统治者,也相当得民心,子产去世的时候,郑国的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那么,荀子为什么说子产还算不上为政呢?我想他是读了《孟子》: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这是人们传颂的一件子产爱民的事迹,郑国境内有两河交汇,一条溱河,一条洧河。冬日的某一天,子产从两河交汇处经过,看见有老百姓涉水渡河。那冬天水寒,冻人彻骨啊,子产看了于心不忍,就招呼老百姓上自己的车,把他渡过去。这老百姓感动了,传颂啊,人民的好宰相!

那河上没有桥,是谁的责任啊?子产的责任是修桥,不是拿自己的车去渡人,如果河上有桥,就用不着他来做这件好事了。如果拿自己车去渡人,他能渡多少人啊?孟子就说:“子产这是小恩小惠,不是政治家该做的。如果十一月修成能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能走车的桥,百姓就不会为过河发愁了。你把政治搞好了,出门鸣锣开道,让老百姓回避你都可以,用不着你搞这些亲民表演。如果搞政治的人,一个一个地去讨人欢心帮人渡河,恐怕你的时间也不够用吧?”

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张居正曰:“为政不必人人问其疾苦,而需事事立有规模。”你把制度搞好,公平正大,不要拿你的车去载老百姓渡河。

比子产高一个层次的,是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的管仲,荀子认为,管仲就算是能为政的了。管仲非常了不起,他是了不起的宰相,更是超前的经济学家。富国、足民、强兵,他都做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就是管子说的。管子之伟大,在于他爱人民,让大家都过好日子。他不像商鞅,把人民当畜生驱使,要国富民穷,要人民穷,以便于驱使。

管仲还懂得消费对经济的作用,懂得拉动内需,在《管子》中,专门有一篇《侈靡》,就是管子的奢侈理论。管子说,富人一定要奢侈,富人奢侈,穷人才能赚钱嘛!财富就重新分配了。所以他提出了著名的“雕柴画卵论”,说那富人家烧柴,最好雕上花再烧,富人家煮鸡蛋,最好画上彩绘再煮。这样穷人就可以来雕柴画卵挣钱嘛!鼓励消费,拉动经济,管子早就明白,而且用这办法干了好多大事。

总之管仲是绝世奇才,超级天才,管仲的文治武功,孔子也赞叹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人民到今天还受着管仲的恩德所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成野蛮人也。被发左衽,是披头散发,衣襟向左,是蛮夷。

但是,荀子只给管仲能为政的评价,没给他能修礼的最高评价。这也是孔子的话。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子的器局还是太小啊!

孔子是赞叹管子,也可以说非常羡慕管子,因为管子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执政治国平天下的机会,而且管子做出了大功业。但是——他的器局还是不够大啊!

跟谁比不够大呢?跟周公比,不够大。

那管子为什么器局不够大呢,因为他只有经济战略,没有大政治思想,所以他的事业止步于此,没有能“为万世开太平”,开创新的政治伦理和礼制。这是孔子想做的,也是他认为管子那么智慧,又有那么好的机会,打下那么好基础,却在器局上差了那么一点。可惜!可惜呀!

管仲死后,齐国就衰落了,甚至齐桓公也没有得到善终。

为政者强,但只能强到“人亡政息”为止。

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致力修明礼义的,能够王天下;善于治国理政的,能够强国家;能争取民心的,可以保平安;而聚敛财富的,只会灭亡!

赧王三十三年(己卯,公元前282年)

1 秦国攻打赵国,夺下两座城池。

赧王三十四年(庚辰,公元前281年)

1 秦国又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

2 秦国穰侯魏冉再度出任丞相。

3 楚国想联合齐国、韩国一起伐秦,同时图谋攻打周国。周赧王派东周武公对楚国令尹昭子说:“周国是不能图谋的!”昭子说:“我们根本就没有图谋周国的意思,不过,我倒想听听你的道理,为什么不可图呢?”武公说:“西周的土地,截长补短,也不过百里,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你占了它的土地,不足以富国,得了它的人口,不足以强兵。但是,你攻打它,却有弑君的罪名。那你攻打它图什么呢?无非就是图那夏商周三代传下来的天子祭器。这老虎肉腥臊难吃,又有利爪钢牙,人们还要攻击它,就图它那一身虎皮。如果是沼泽中的麋鹿蒙上虎皮,那想要杀它的人恐怕万倍于虎。如果能瓜分楚国的土地,足以富国;如果取缔楚国僭越的天子王位,则足以尊王。今天您想要杀害天下之共主,霸占三代传下来的祭器,恐怕那祭器南运到楚国的时候,天下讨伐的大军也跟来了。”

于是楚国放弃了图谋周国的念想。

【华杉讲透】

这里为什么会同时有东周、西周,需要作一说明。大家知道,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两段。周朝是由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次年,申侯和其他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东迁之前的周王朝称为西周。

但是,这里讲的西周不是朝代名,而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名称,即西周国,是战国末年周王室分裂的产物。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分出东周、西周二侯国。两国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西属西周都王城,东属东周都巩。周赧王在西周,那么天子祭器也在西周了。

赧王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80年)

1 秦国派大将白起率军大败赵军,斩首二万级,攻取代地的光狼城。又派司马错动员陇西军队,经由蜀地攻打楚国黔中,全部占领,楚国并献出汉北及上庸土地求和。

赧王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279年)

1 秦国大将白起伐楚,占领鄢、邓、西陵。

2 秦王派使者邀请赵王,希望两国和睦,约在黄河以南的渑池会晤。这秦王邀请会晤,肯定不怀好意,甚至暗藏杀机,之前楚怀王的下场大家都知道。所以赵王不想去。但是,廉颇、蔺相如跟赵王商量说:“大王不去,那是显得我赵国弱小和胆怯了。”赵王于是决定赴会,蔺相如跟随。廉颇送到赵国边境,与赵王告别时说:“大王此去,计算来回路途及会议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您还没回来,我请求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让秦国绝了挟持我王而勒索土地的念想!”赵王答应了。

到了渑池会晤,秦王和赵王一起酒宴。因为赵国人善于鼓瑟,秦王请赵王表演一下,赵王不好拒绝,依言鼓瑟。蔺相如马上请秦王击缶,那是秦国的特色乐器。秦王不肯。蔺相如说:“五步之内,恐怕我脖子上的血就要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想冲上来杀了蔺相如。蔺相如瞪圆了眼睛厉声呵斥,秦王之前因和氏璧之事跟蔺相如打过交道,知道他是个狠角色。那些人怕他真乱来,也不敢上前。秦王很不爽,勉强敲了一下缶。

一直到酒宴结束,秦国人也没占到赵国什么便宜,赵国这边严加防备,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赵王维护了国家尊严,安全地回到国内,以蔺相如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不服了,说:“我是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出身低贱,就靠耍嘴皮子,居然地位就在我之上!等我遇到他时,一定好好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了,就处处躲着廉颇,朝会也称病不去,避免和廉颇争位次。出门望见廉颇的车,马上改道躲避。他的手下人,都引以为耻。蔺相如就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如何?”左右说:“当然不如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武,我都敢当众呵斥他,侮辱他的群臣,我虽然窝囊,独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我只是想,以秦国之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我赵国,不过是因为有我们两位在罢了。如果两虎相斗,势不能全活。我之所以忍让,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能泄私愤,报私仇啊!”

廉颇听到了这话,悔悟羞愧,脱光了上衣,光膀子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二人遂结为刎颈之交。

3 当初,燕军攻打安平,临淄市掾管理市场的官员田单,正在安平。他指示他的族人用铁皮把车轴卷起来。等到安平陷落,人们都正门而逃,但是纷纷因为车轴断了,车散了架,被追兵擒了。只有田单的铁皮包轴没事,于是逃往即墨。

这时候齐国全境都被燕军占领了,只有莒城、即墨两城未下,乐毅于是合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身死,即墨人说:“安平之战,就田单一族人以铁皮包轴,得以保全,可见田单足智多谋,能打仗!”于是拥立田单为将,抵御燕军。

乐毅包围两城,打了一年也没打下来。于是解围,离城九里筑营,准备采取怀柔政策,下令说:“城里居民出城的,不要抓捕,困难的给予救济,让他们恢复旧业,以安抚新归附的人民。”这样过了三年,两座城还是没拿下来。

乐毅在最后两座孤城上耗了三年,既不围,也不打,燕国国内就犯了嘀咕了。有人对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就拿下七十余城,现在攻不下来的,就两座城而已。这不是他真攻不下来,他是故意拖延,想要久仗兵威以服齐人,等齐国人服了,习惯了他的威严,他就会自立为齐王。现在齐国人已经服了,他之所以还没有发动,是因为妻子儿女在燕国罢了。但是这齐国美女甚多,再过一段时间,他恐怕也就把燕国的妻子忘了。大王您要想想办法呀!”

燕昭王听了,召集群臣,置酒大会,把那进谗言的叫来,当众数落他说:“先王(燕王哙)举国以礼贤,让国给子之,本来就不是为了贪得土地以传给子孙,只是所托非人,子之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服,所以造成乱局。齐国无道,乘我国内乱,害死了我先王。寡人继位以来,痛之如骨,所以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谁能替我报这大仇的,我愿意和他共享燕国!如今乐先生替我攻破齐国,夷平他的宗庙,让我大仇得报,齐国本来就应该是乐先生的,不是燕国的。乐先生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这正是燕国的福分,寡人的心愿啊!你怎么竟敢说乐先生坏话!”于是推出斩首。赐给乐毅妻子王后之服,赐给乐毅儿子公子之服,又配置诸侯国王规格的车马,护卫车队一百辆,派宰相专程护送乐毅家眷到齐国,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上书以死自誓,于是齐国人佩服他的高义,诸侯畏惧他的威信,没人敢谋害他了。

【华杉讲透】

燕昭王这一手,跟后来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非常相似,不过燕昭王做得更彻底。那位进“谗言”的先生,他的话实在不能就定性为“谗言”,应该说也是“合理怀疑”。这个内控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但是燕昭王就明白,这个问题无解。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因为你解决问题的举措,会制造出新的、更大的问题。我们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学会带着问题前进,努力做时间的朋友,把问题留给时间去消化。但是,既然有人把问题提出来了,挑明了,燕昭王就必须有态度。他的态度,就是把齐国这个皮球,一脚踢给乐毅。不是说你妻子儿女还在燕国吗?我也都给你送来。为了把这一脚球传得漂亮,传得有轰动效应,传得天下皆知,正好借那进谗言的人项上人头一用,斩了他,他的人头,就成了燕昭王传递信息的“超级媒体”。

乐毅功劳再大,他也只是“职业经理人”,哪能独占投资人的利益呢?裂土封侯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整个齐国都拿走。乐毅明白这个道理,发毒誓拒绝,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就过去了。

燕昭王和乐毅,都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人,等到了燕昭王的儿子燕惠王继位,他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更大的问题就被他引爆了。

没过多久,燕昭王就死了,儿子燕惠王继位。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和乐毅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田单听说了,就使一个反间计,宣称说:“齐王已经死了,乐毅没有攻下的城池就两座而已,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怕被诛杀,不敢回国,所以以伐齐为名,实际上是拖延时间,想自己做齐王。现在齐国人还没有亲附他,所以他就放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成熟。齐国人现在最害怕的,就是燕国换别的将领来,那即墨就完了。”

燕惠王即刻中计,派骑劫为大将,换乐毅回国。乐毅知道新王来者不善,不敢回燕国,就投奔赵国去了。燕军将士为乐毅鸣不平,非常愤懑,于是上下不和。

田单下令城中百姓,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先在庭院中祭祀祖先。这一到饭点,家家院子里都摆着食物,那周围的鸟全都来了,城市上空盘旋着鸟儿,翔舞而下。燕军在城外看着奇怪,田单就宣称说:“这是祥瑞,将有神师下凡来帮我!”旁边一个冒失的士卒听了,脱口而出说:“我可以当神师不?”说完觉得不妥,转身就走。田单把他喊回来,东向而坐,以神师之礼待之。士卒惶恐说:“我开玩笑的,我骗您的!”田单说:“你不要讲话!”于是以师礼待他,每次出去巡察或做出决定,都说奉神师指示。

【胡三省曰】

田单担心人心还未亲附,自己的权威还不够,所以假借一个神师来命令其众。

然后田单又放出谣言:“我最担心燕军把齐国俘虏鼻子割了,推到阵前,那即墨人就吓破了胆,战斗意志就崩溃了。”燕军听说了,马上照办。于是城中士兵百姓看见城外俘虏都被割了鼻子,非常愤怒,更加坚定坚守,决不能做俘虏。

田单又放出反间计,说:“我们最怕燕国人把我们城外祖宗坟墓挖了,这样就会让我们心惊胆寒。”燕军马上去把即墨人的祖坟全部挖开,把棺材尸骨拖出来烧了。

齐国人从城上望见,痛哭流涕,群情激愤,愤怒十倍,都愿意出城作战报仇!

【华杉讲透】

燕军怎么这么容易中计,就是因为一没有价值观,二没有战略。乐毅的价值观,是仁政爱民的价值观;乐毅的战略,是给齐国人更好的统治者,用时间慢慢感化,让所有齐国人都觉得做燕国人更好!骑劫来了之后呢,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如何最快能拿下即墨,怎么快,就怎么来,什么办法都可以尝试。有价值观、有战略的人,志有定向,一心不二,止于至善。没有价值观、没有战略的人,就会为外物所移,为利欲所牵,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会上当、中计。

田单的战略呢?是标准的《孙子兵法》:“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

军队开出去,必须给士兵一个杀敌的理由,让每个人都成为“激情杀人”的亡命徒。这就要利用人的感情。有两种感情可以让人忘记生命危险:一是愤怒,怒气上来,就什么也不顾;二是贪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杜牧说:“万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势使然也。”千万人的军队,你要他们都恨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所谓同仇敌忾,就是要想办法去激他。

激发仇恨主要是靠宣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拉斯韦尔写了一本传播学的奠基之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将仇恨宣传列为最重要的宣传战略,制造“恶魔崇拜”,把敌人塑造成恶魔。

田单更厉害,他不用编排戏剧来搞宣传,他是“仇恨真人秀”,以城墙为看台,让燕军士兵在城外演给即墨人看,而且参加演出的受迫害者就是自己的父老兄弟、祖先坟墓,全是真实的!那燕军恶魔,是他们自己现场直播的。我想如果拉斯韦尔再写一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他应该收录田单的宣传战略,超过后世两千多年各国任何将领。

田单知道差不多了,士卒可用,士气可用!于是田单身操打土墙用的木板和铁锹,和士卒一起劳动,修筑城防工事,他的妻妾都编在行伍之中参战,饮食全分给士兵们。让身披铠甲的士兵埋伏起来,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守卫,派使者去向燕军约降。燕军围了三年,即墨终于要投降了,燕军都高呼万岁!

田单还觉得把燕军骗得不够彻底,于是搜刮民间黄金,得两万四千两,叫一个富户出城献给燕将,说:“城中马上就要投降了,恳请将军进城之后,保护我家生命财产安全啊!”燕将大喜,承诺保护他家。于是燕军就更加松懈,等着摘胜利果实了。

田单在城中收集一千多头牛,为他们缝制火红色的丝绸衣服,上面画上五彩龙纹,角上绑着尖刀,尾巴绑上苇草,灌上油脂,然后在牛尾上点火。事先在城墙上挖了几十个洞穴,半夜把牛一起放出去,五千壮士跟在牛后面。那牛尾烧烫负痛,怒而冲向燕军,燕军大惊,看见牛身上都是龙纹,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是不是神师来了。被牛撞到的,非死即伤,城中百姓,杀声震天,全城老弱都狂敲铜器,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国人一战杀死了骑劫,乘胜追亡逐北,所过城邑都叛燕而复归于齐。田单的兵越来越多,乘胜追赶,燕军日渐败亡,一路退到黄河边。齐国七十余座城,全部光复。

于是到莒城迎还齐襄王,入临淄,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王以太史敫之女为后,生太子建。太史敫说:“女儿未经媒妁之言,自己出嫁,辱没了我的家门,不是我的女儿。”断绝父女关系,终生不见王后。王后呢,并不因父亲不见她而失去人子之礼。

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尊崇乐毅,以牵制燕、齐两国。

燕惠王派人来责备乐毅,跟乐毅评理,说:“将军您误信谣言,认为自己与寡人有矛盾,就抛弃燕国,投奔赵国。您这样做,为了自己嘛,也无可厚非。但是,你怎么对得起先王对你的知遇之恩呢?”

乐毅回信说:“当年伍子胥事奉吴王阖闾,阖闾对他言听计从,于是一路伐楚,占领楚国国都郢城。到了夫差继位呢,就不是这样了。伍子胥屡次进谏,夫差不仅不听,而且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死,人死了,还不能安葬,再用一个革囊,装了他的尸体,沉到江底去喂鱼。吴王当时并不能认识到,他听了伍子胥的话就可以立功,而因为没有听,后来身死国灭,所以呢,他也不后悔杀伍子胥。伍子胥呢,他不能早看出来新君跟先君不一样,所以一直到临死,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改变态度。我的态度呢,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为国立功,彰显先王的圣名,这三条,是我的上计。而被离间、诽谤,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又毁掉了先王的圣名,这是我最大的恐惧。所以我只能走啊!如今到了赵国,还请大王您放心!背负不测之罪名,侥幸谋利,以赵国的资源去攻打燕国,这样有违道义的事,我是绝对不会做的!

“我听说:‘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然不才,愿遵奉先贤教导,做一个君子而已!请大王放心!”

于是燕王封乐毅的儿子乐闲为昌国君,乐毅也经常和燕国友好往来,最后死在赵国,得以善终,号曰“望诸君”。

【华杉讲透】

乐毅留下一句千古名句,我们今天每个人还都应该学习的:“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好朋友翻脸了,不要说对方坏话。成功人士都是相互抬轿子,只有小人才相互拆台。共事的合作伙伴翻脸,是因为贡献和利益分配不平衡,要分手,总是分手对其中一方有利。绝交后出恶声,把对方说得十恶不赦的那个,往往是在分手中受损的,但是,如果你在分手中严重受损,恰恰证明你的利益严重依赖对方。那个在分手后得利的,他是靠自己本事。他通常出恶声会少些,因为是他要分手的嘛。

燕惠王和乐毅的情况,是两败俱伤。乐毅本来可以裂土封侯,结果只能找个地方养老。燕惠王本来已经兼并了齐国,又被打回原形。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就是要随时调整利益分配,把利分出去,你就安全了。对别人,可给可不给的,都给;对自己,可要可不要的,都不要。不要反过来,老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别人的最大支持,把利都死死地抓在自己手里,那你就要准备迎接斗争了。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不管如何,不要说对方坏话。很多人相反,到处找人倾诉。倾诉又怎么样呢?你以为朋友们都跟你同仇敌忾,实际上呢,是你的朋友附和你,他的朋友附和他而已,别人没那么关心你们的是非曲直。更可笑的是,本来你们之间的关系,比你找上门去倾诉的朋友的关系要亲密得多!而最终人们如何评述这件事,还是得看后来的结果,所有人都会偏向于成功者。燕惠王和乐毅的公案,两千多年来,肯定没有人说燕惠王做得对。

第二句,“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这一句没有前一句那么知名,因为要求更高,也更体现了乐毅的厚道。什么是忠臣呢,被列了罪名,炒鱿鱼了,他也不洗清自己的名誉,不说前老板的坏话,都是我的错!什么错?老板说我什么错,就是什么错!这个我们招聘的时候就经常碰到了,问他为什么离开之前的公司?那觉得之前的老板都对不起他的,人事经理肯定对他有看法了!

田单任齐国宰相时,有老人过淄水河,河水冰冷刺骨,老人腿被冻僵了,过了河就走不动道了。正好田单路过,解下自己身上的皮袄给老人披上保暖。齐襄王听说这事,非常不爽,自言自语说:“田单这么收买民心,想要当齐王吗?不早点防备,恐怕会有事变!”说完四下看看有没有人听见,正看见屋檐下有个贯珠者——穿珠子的工匠,就问:“刚才我的话你听见了吗?”贯珠者说:“听见了。”齐王问:“你以为如何呢?”贯珠者说:“大王不如把田单的善行,变成您的善行。大王您嘉奖田单,说:‘寡人担忧有人挨饿,田单就收留赈济他们;寡人担忧有人受冻,田单就解下自己的皮袄给他穿;寡人担心人民劳苦,田单也担忧。田单真是理解我的心意啊!’田单有善行,而大王嘉奖他,那田单的善行,就是大王的善行了。”

齐王说:“好!”于是派人给田单送去丰盛的酒宴作为赏赐。

过了几天,那贯珠者又见齐王说:“大王应该在上朝的时候召见田单,当面作揖,当众嘉奖他,然后下令寻找全国挨饿受冻的人民,收容赈济。”齐王依计而行,然后派人到街巷中偷听人们的议论,听见大夫们彼此谈论说:“田单这么爱护人民,原来都是大王教他的啊!”

田单向齐王保举貂勃。齐王有九个宠幸的近臣,想陷害田单,就一起对齐王说:“当初燕国攻打齐国,楚王派了将军,带了一万人的军队来救齐国,如今国家社稷都已安定,应该派人去答谢楚王啊!”齐王说:“对啊!派谁去呢?”他们回答说:“貂勃合适!”于是派貂勃出使楚国。楚王很开心啊,招待貂勃,留他在楚国住了几个月都没回来。这九个人就跑去跟齐王说:“楚王万乘之君,哪能给一个小小的貂勃那么大的面子,还不就是因为他是田单的人!如今田单和大王您,简直没有君臣上下的分别!他对内安抚百姓,对外勾结他国,又结交天下贤士,他这是志在有所图谋啊!希望大王明察!”

这一番谗言,齐王听进了心里,过了几天,突然发话:“把田单召来!”

田单知道来者不善,脱了帽子光着头,还脱了衣服光着上身,脱了鞋光着脚,战战兢兢去见齐王,退出时还自请死罪。

齐王也没什么态度,过了五天,才传话说:“你对我也没什么罪,只不过你尽人臣之礼,我尽君王之礼而已。”意思是咱俩各自把位置都摆正就行!

过些日子,貂勃从楚国回来了,齐王摆酒给他接风,也问问出使的情况。酒酣耳热之际,齐王说:“召田单来!”貂勃一听这话,马上离席叩头说:“大王自认为比周文王如何?”齐王说:“我当然赶不上周文王。”貂勃说:“臣也知道大王赶不上周文王,那么跟齐桓公比呢?”齐王说:“那也赶不上。”貂勃说:“是的!我知道大王也赶不上齐桓公!但是,周文王得到姜子牙,尊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尊为仲父。大王您得到安平君,就呼喝一声‘田单’!这不是亡国之言吗!从开天辟地,有国家人民以来,为人臣之功,还有超过安平君的吗?当初大王自己不能守卫社稷,燕国兴师攻打齐国,大王逃往城阳山中。安平君以区区即墨,内城不过三里,外城不过五里,残兵疲将不过七千人,斩杀燕军统帅,收复齐国千里国土,这都是安平君的功劳!在那时候,如果安平君自立为齐王,天下也没谁能阻挡他!但是他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于是架栈道,修木阁,到城阳山中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您才得以回来,君临百姓。如今国已定,民已安,大王您就称他为‘田单’,即使是最不懂事的婴儿,也不会这样做的!愿大王赶快杀掉这九个人,以表达对安平君的歉意,否则,国家必有危险!”于是齐王杀了那九个家伙,并流放了他们的家属,又把夜邑一万户人家加封给田单。

【华杉讲透】

齐襄王这种人,是一种典型的原型人物,他的特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耳朵根子软”,特别容易受人影响。谁跟他说啥,他都能听进去;但是,下一秒有人跟他说相反的意见,他又能听进去。所以,他的决策,往往取决于谁是最后一个给他意见的。他的决策往哪边走,取决于谁离他最近,跟他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而时间永远对小人有利,小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和君王在一起的时间多。如果今天这顿酒喝完之后,过几天那九个人再跟他谈一次,他的态度还会变。貂勃是个狠角色,他的建议直接就是催着齐王马上杀掉那九个人,齐襄王听了貂勃的话,那九个人死了,剧情就没法再反转了。田单当初举荐貂勃,收效也在这里了。

田单要攻打狄国,去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这次去攻打狄国啊,恐怕打不下来!”田单很不高兴,说:“我以即墨一个破城,几千残兵,也能击破万乘之燕国,恢复齐国。今天攻打一个小小的狄国,还打不下来?哼!”田单转身就走,上车都不行礼道别,拂袖而去。

打了三个月,奇了怪了,果然打不下来。齐国小孩编了童谣讽刺田单:“戴个簸箕大帽子,长长宝剑撑面子,攻打狄国攻不下,白骨堆成大山子!”

田单害怕了,回去找鲁仲连:“请教先生,当初您怎么知道我攻不下来狄国呢?”

鲁仲连说:“当初将军您在即墨的时候,坐着就在编织草筐,站着就在挥舞铁锹,跟士卒们一起唱军歌:‘无路可退了!国家灭亡了!今天不拼命!明天没地方去了!’当此之时,将军有必死之心,士卒无偷生之念,听到将军的话,没有一个不挥泪奋臂而欲战,这是您之所以破燕的原因啊!可是如今呢,将军您东有夜邑一万户人家的采邑,西有临淄城亭台楼阁之游乐,系着黄金腰带,驰骋于淄、渑二水之间。有生之乐,而无死之志,所以不胜也!”

田单说:“我田单能再有必死之决心和志气,都是先生您的教导啊!”

第二天,田单亲自到最前线,绕着狄人的城墙指挥攻击,冒着箭雨抛石,撸起袖子敲战鼓,一举攻下狄人城池。

【华杉讲透】

这就是“艰苦奋斗”的含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就是安乐死,要保持血性,才能奋进。

当初,齐湣王灭宋之后,想驱逐薛城的孟尝君。孟尝君逃亡到魏国,魏昭王以孟尝君为相,与诸侯一起伐破齐国。齐湣王死,齐襄王复国,而此时孟尝君独立为诸侯,既不属于魏国,也不属于齐国。齐襄王新立,畏惧孟尝君,就和他连合交好。孟尝君死后,诸子争立,这时齐、魏共灭薛国。诸公子被屠灭殆尽,孟尝君绝嗣。

赧王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278年)

1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攻占楚国首都郢,烧了楚王的祖坟夷陵。楚襄王的兵被打散了,不能再战,于是往东北迁都于陈。秦国将郢都改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赧王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277年)

1 秦国武安君白起继续攻略楚地,平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

2 魏昭王薨。子安釐王立。

赧王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276年)

1 秦武安君白起伐魏,占领两座城。

2 楚王东迁之后,在东部征兵,又得十几万兵,向西收复江南十五座城邑。

3 魏安釐王封其弟无忌为信陵君。

赧王四十年(丙戌,公元前275年)

1 秦相国穰侯魏冉伐魏,韩国派大将暴鸢救魏,魏冉大破韩军,暴鸢逃往开封。魏国割让八座城以求和。魏冉收了城池,再度伐魏,击败魏国大将芒卯,占领北宅。魏国又割让温邑以求和。

赧王四十一年(丁亥,公元前274年)

1 魏国被秦国打得受不了,改变连横政策,重新与齐国合纵结盟。秦国即刻惩罚魏国,魏冉再次率师伐魏,打下四座城池,斩首四万。

2 鲁湣公薨。子姬仇继位,是为鲁顷公。

赧王四十二年(戊子,公元前273年)

1 赵、魏联军攻打韩国华阳。韩国向秦国求救。秦王不救。韩国宰相对陈筮说:“事态很紧急了!您虽然在生病,还是得请您跑一趟!”陈筮入秦,见了穰侯魏冉。魏冉说:“事态很紧急了吗?你老人家都出马了?”陈筮说:“不急,不急。”穰侯怒了:“不急你找我?”陈筮说:“如果真急,韩国就投降,跟赵、魏结盟了。因为还不急,可以打,所以又来找您。”穰侯说:“好!我们马上出兵!”

于是派武安君白起和客卿胡阳率师救韩,大军八天就抵达华阳城下,大败魏军,魏将芒卯逃脱,俘虏三名魏将,斩首十三万。白起又与赵将贾偃战,把赵军两万人驱入黄河喂鱼了。

魏国段干子向魏王建议,割让南阳给秦国以求和。苏代对魏王说:“段干子想得到秦国的相位,秦国想得到魏国的土地。现在大王您让想得到土地的秦国,控制了想得到秦国相印的魏臣,又让想得到秦国相印的魏臣,得以支配魏国的土地,这么下去,恐怕魏国的土地很快就割光了。以地事秦,就像抱薪救火,起火了,不用水救,还往里面扔柴,柴什么时候扔完,火什么时候才能灭啊!用土地请和,和平只有到您的土地全没了,才会到来。”

魏王说:“您说的道理我也明白,但是,事情已经决定了,也没法改变了。”

苏代叹息说:“这就像下六博棋,枭棋最大,可以吃散卒。但是,吃不吃看策略,有利就吃,不利就不吃。大王您怎么用智还不如下棋啊!”

魏王不听。割南阳以请和,集中力量在修武设防。

2 韩釐王薨。子桓惠王立。

3 韩、魏都已臣服于秦,秦王就派武安君白起,征调韩、魏两国军队,一起伐楚。

大军还未出动,正好楚国使者黄歇来了,得到这个情报,害怕秦国乘胜一举灭楚,于是上书秦王说:“我听说物极必反,就像冬夏交替一样;极高必危,就像叠垒棋子,垒高了它就会垮。现在秦国土地之大,从最西到最北,两边都是秦国,这是从有国家人民以来,没有过的事。我楚国三代先王,一直不忘与秦国交好,利用楚国与齐国接壤的地理条件,断绝东方各国合纵抗秦的联系。如今大王您派盛桥做韩国宰相,盛桥就促使韩王割地给您,这样大王不用甲兵,不用威逼,就可轻松得到韩国百里土地,这是大王您的贤能啊!然后您就举兵攻魏,封锁大梁,占领河内,打下酸枣、虚、桃,进军入邢。魏国军队在周围周旋,就是不敢来救援,这是大王您的武功啊!大王休甲息众,歇了两年,又再发大兵,吞并蒲、衍、首、垣,进逼仁邑、平丘,包围黄邑和济阳,魏国就臣服了。大王又占领濮磨之北,连接齐、秦二国的腰部,断绝楚、赵二国的脊梁,天下诸侯五次缔结合纵盟约,六次高层会晤,也不敢合兵来救,大王您的威力,也是举世无双了!在这样的功绩下,大王您如果能保功守威,克制攻取之心,施行仁义之政,让已经得到的土地人民,没有后患,那您可以与三王并列为四王,与五霸并列为六霸,那都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大王您仗着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挟摧毁魏国之余威,而欲臣服全天下诸侯,我恐怕大王有后患啊!《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开始的时候都很好,但能善始善终的就很少很少了。《易经》说:‘狐涉水,濡其尾。’狐狸珍惜它的尾巴,过河的时候,把尾巴高高翘起,不要打湿了,但是,它要过的河太宽了,举了一半就举不动了,尾巴耷拉下来,全打湿了。今天大王您要过的河,不知道有多宽呢!这两句话,都是说做什么事,开头容易,要圆满完成就难!以前吴王夫差相信越国,伐齐称霸,结果倒是在艾陵打败了齐国,但在班师的时候,就被越王勾践伏击于三江之畔,身死国灭。智氏也相信韩、魏,联合他们一起去攻赵,包围晋阳,眼看就要得手了。结果呢?韩、赵、魏三家联合把智氏灭了,杀智伯于凿台之下。如今大王您看见楚国没有灭亡,觉得不爽。但是您没有想到,如果楚国灭亡了,韩、魏就强大了,我觉得大王您的想法真是不周全啊!楚国,是随时可以向您伸出援手的朋友,韩、魏这样的邻国,才是您真正的敌人。今天大王您相信韩、魏会跟您好,就像当初吴王夫差相信越王勾践一样。我担心韩、魏对您卑躬屈膝地讨好,而实际上是为解除自己的祸患而欺骗您罢了。为什么呢?大王您对韩、魏,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恩德,多的是世代的仇怨。韩、魏两国的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国之手,已经十代人了吧!这世上有十代血仇的友邦吗?所以说,韩、魏两国一天不亡,秦国的危险就一天不能解除。在这种形势下,大王您还要出资把他们武装起来,和他们联盟攻楚,不是大错特错吗?再说了,要攻打楚国,走哪条路啊?从哪儿出兵啊?您是不是得向韩、魏借道啊?向仇敌借道,我担心兵出之日,您的大军就回不来了!如果不向韩、魏借道,您走哪条道呢?那就只能进攻随水西岸,那一带,都是没有人的地方,只有大山、大水、山林、溪谷,那大王您有攻楚之名,却没有得地之实惠。再说,大王您攻楚之日,韩、魏、齐、楚四国必将全国动员。秦楚交战不休,魏国跟您一起打楚国,您在穷山恶水里打,魏国则攻打留、方舆、铚、湖陵、砀、萧、相,这些之前宋国的土地,就全被魏国吞并了。齐国也趁火打劫啊,它也南下攻楚,泗上之地就归它了,这些都是平原四达膏腴之地,如此,恶战的是您,得利的是魏国和齐国。战争结束,天下最强的就是魏国、齐国了。我替大王您考虑,不如和楚国亲善。秦、楚联盟以威慑韩国,韩国一定屈服称臣,大王再以崤山之险,黄河沿岸之利,威逼利诱,韩国就降格为秦国的关内侯,藩属国了。大王再出十万兵戍守韩国国都新郑,则魏国心惊胆寒,许邑、鄢陵都要闭城固守,上蔡、召陵交通断绝,如此,魏国也不能主权独立了,也成了秦国的关内侯。大王与楚国交好,就能在关内臣服两个万乘之主,再把手伸向齐国,齐国西部地区就可拱手而取。这样,大王的国土,东到东海,西到西海(青海湖),约束天下诸侯,燕赵和齐楚,都被秦国隔绝,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这四个国家,不必流血,就自动降服了。”

黄歇一番宏论,把秦王说动了,告诉武安君,谢绝韩、魏,伐楚计划取消,礼送黄歇回国,约亲于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