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谦德国学文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文帝纪

文皇帝讳丕[1],字子桓,武帝太子也[2]。黄初二年[3],诏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4],奉孔子祀,令鲁郡[5]修起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日有蚀之,有司奏免太尉[6],诏[7]曰:“灾异之作,以谴元首[8],而归过股肱[9],岂禹、汤罪己[10]之义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职[11],后有天地之眚[12],勿复劾三公[13]。”

注释

[1]文皇帝讳丕:魏文帝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去世,终年四十岁。谥曰“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首阳陵。

[2]武帝太子也: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被立为魏太子。

[3]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黄初,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年至公元226年,历七年。

[4]诏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议郎,官名。汉代设置;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孔羡,字子余。孔子第二十一代孙。

[5]鲁郡:西汉高后元年置鲁国,封女婿张偃为鲁元王。公元前180年,诸吕伏诛,张偃废为侯,鲁国为鲁郡。鲁郡治鲁县(山东曲阜市),领六县。

[6]太尉: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东汉时为三公之一。

[7]诏:《灾异免策三公诏》。

[8]元首:君主。

[9]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辅佐之臣。

[10]禹、汤罪己:《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1]各虔厥职:虔,恭敬;诚心。厥,代词。其。起指示作用。

[12]眚:音省。日月蚀。亦指灾异;妖祥。

[13]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东汉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译文

文皇帝,名丕,字子恒,魏武帝曹操的太子。黄初二年,文帝下诏封议郎孔羡为宗圣侯,承奉起对孔子的祭祀。又命令鲁郡修复孔子的旧庙,安置一百户官兵守卫孔庙。(那年)发生日蚀,有关部门按惯例奏请罢免太尉,文帝下诏说:“灾异现象的发生,是上天用来谴责君主的,而归罪于辅政大臣,这难道合乎夏禹、商汤归罪于己的意思吗?我命令百官各自尽忠职守,今后若有天地灾变,不要再弹劾三公。”

三年,表首阳山东为寿陵[1],作终制[2]曰:“礼,国君即位为椑[3],存不忌[4](忌作忘)亡也。封树之制[5],非上古也[6],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7],造园邑,通神道[8]。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9]之宅,礼不墓祭[10],欲存亡之不黩[11]也,为棺椁[12]足以朽骨[13],衣衾[14]足以朽肉(肉上旧有骨字。删之)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15],欲使易代[16]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17],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18],合古涂车、刍灵[19]之义。饭含[20]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柙[21],诸愚俗所为也。季孙以璵璠敛,孔子譬之暴骸中原[22]。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吕(吕作莒)不臣[23]。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24];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25]。霸陵之完,功在释之[26];原陵之掘[27],罪在明帝。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28]、释之之言,鉴华元、乐吕(吕作莒)、明帝之戒,存[29]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30]不亡之国,是无不掘之墓。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31]烧取玉柙金缕[32],骸骨并尽,岂不重痛哉!其皇后及贵人[33]以下,不随王之国[34]者,有终没[35]皆葬涧西。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间,不足为远。若违诏,妄有所变改造施[36],吾为戮死[37]地下,死而重死。臣子为蔑[38]死君父,不忠不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39]。”

注释

[1]表首阳山东为寿陵:表,标明;标出。首阳山,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邙岭乡,魏晋帝后之陵多位于此。寿陵,指帝后生前预筑的陵墓。

[2]终制:死者生前对丧葬礼制的嘱咐。

[3]礼,国君即位为椑:礼,指《礼记》。椑,音必。内棺。后亦泛指棺材。

[4]忌:《三国志·文帝纪》原文作“忘”。

[5]封树之制:堆土为坟,植树为饰。古代士以上的葬礼。

[6]非上古也:《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7]寝殿:陵墓的正殿。

[8]神道:神道:墓道。谓神行之道。

[9]栖神:谓死后安息。

[10]墓祭:在墓前祭祀;扫墓。

[11]黩:音读。轻慢不敬;狎近。

[12]棺椁:亦作“棺郭”。棺与椁。

[13]朽骨:谓死者之骨。

[14]衣衾: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15]丘墟不食之地:丘墟,山陵之地。不食之地,不宜耕种的土地。

[16]易代:更换朝代。

[17]苇炭:苇,芦苇。炭,当为蜃炭(即蜃灰,用大蛤壳烧成的灰。一说,蜃灰与木炭),有防湿之效。

[18]瓦器:用泥土烧制的器皿。亦泛指粗拙的陶器,以别于瓷器。

[19]涂车刍灵:涂车,泥车。古代送葬用的明器。刍灵,刍,音除。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

[20]饭含:古丧礼。以珠玉贝米等物纳于死者之口。

[21]珠襦玉柙:柙,音侠。古代帝、后及贵族的殓服。

[22]季孙以璵璠敛,孔子譬之暴骸中原:璵璠,美玉。暴骸,暴露尸骸。中原,原野之中。璵璠,音于凡。

[23]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吕不臣:乐吕。《三国志·文帝纪》原文作“乐莒”,《左传》作“乐举”。自出《左传·成公二年》。不臣,不守臣节,不合臣道。

[24]霸陵:即灞陵。汉文帝陵名。

[25]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此句疑当断为: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原陵,东汉光武帝刘秀之陵。

[26]霸陵之完,功在释之:释之,即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人。历文帝、景帝两朝。文帝时,官至廷尉。

[27]原陵之掘:原陵之墓于东汉末年被董卓所盗。

[28]丘明:即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相传曾著《左传》。

[29]存:留意;关注。

[30]未有:从来没有。

[31]至乃:犹言甚至,竟至。

[32]玉柙金缕:金缕,指金缕衣。

[33]贵人:女官名。后汉光武帝始置,地位次于皇后。

[34]之国:前往封地。

[35]终没:亦作“终殁”,寿终。

[36]造施:制订并实施。

[37]戮死:受戮而死。

[38]蔑:轻视;侮慢。

[39]副在尚书秘书三府:卢弼注引胡三省曰:“其副本在尚书及秘书及三公府也。”

译文

黄初三年,(文帝)标明首阳山以东之地作为自己的陵园,并留下关于丧葬的遗嘱说:“按照礼制,国君即位后就要为自己制作棺材,表示活着时不忘记死亡。堆土为坟,又在坟上种树,这不是上古的制度,我不会采用。我的陵墓利用自然的山势作为主体,不要垒土植树,不建立寝殿,不营造守陵的县邑,不要开通神道。葬,是藏的意思,是希望人们都看不见。尸骨没有痛痒的感觉,坟墓也并非灵魂安息的地方。礼制规定不应到墓前祭祀,就是希望活着的人不要对亡者轻慢。制作棺椁时,厚度只要能保持到骨头腐朽就够了;穿衣盖被时,件数只要能保持到肌肉腐朽也就够了。所以,我选这块不能耕种的荒山营建陵墓,是希望在改朝换代之后,无人知道埋葬我的地点。墓穴里面不要放置防潮的芦苇、炭灰,也不要藏入金、银、铜、铁的器物,一律使用瓦器陪葬,以符合古代用泥车、草人、草马殉葬的礼仪。遗体口含之物不要用珍珠玉器,也不要使用金缕玉衣,这些都是无知的俗人才干的事。季平子死后,用美玉作殉葬品,孔子将此比喻为把尸体暴露在原野上;宋文公去世后实行厚葬,君子说(主持丧事的)华元、乐莒不符合为臣之道。汉文帝的陵墓没有被发掘,是因为霸陵中没有人们所贪求的东西;光武帝的陵墓被人挖掘,是因为原陵筑起了坟墓,种上了树木的缘故。霸陵保存完好,功劳在于(奉劝汉文帝实行薄葬的)张释之;原陵被盗掘,罪过在于(违背光武帝遗嘱)实行厚葬的汉明帝。这是张释之尽忠而有利于君主,汉明帝爱亲却有害于父亲。凡是忠臣孝子,应当认真思考孔子、左丘明、张释之的话,以华元、乐莒、汉明帝为借鉴,关心如何让君亲死后安宁,让他们的魂灵经过万年也不会有危险,这才是贤圣之人的忠孝啊!从古至今,没有不会灭亡的国家,也没有不被发掘的陵墓。自从汉末天下动乱以来,汉朝皇帝的各个陵墓没有不遭到开掘的,(盗墓者)甚至放火焚烧尸骨以取得金缕玉衣,使得尸骨全被烧尽,难道不是死后又受一次痛苦吗?(我死后)皇后和贵人以下的妃子等,凡是不愿跟随诸国王到封国去的,死后都葬在这片陵园的溪涧西边。假如魂魄真的有灵,就没有不能去的地方,一涧之隔也不能算远。以后,如果有谁违背这道诏书,随意加以改变而实行厚葬,就是对我地下的尸体进行残害,让我死后再死一次。这样的臣下、儿子就是侮慢死去的君主、父亲,就是不忠不孝。要把这道诏书收藏在宗庙中,副本分别存放在尚书省、秘书省和三公府。”

五年,诏曰:“先王制礼,所以昭孝[1]事祖,大则郊社[2],其次宗庙[3]。三辰五行[4],名山大川,非此族也,不在祀典[5]。叔世[6]衰乱,崇信巫史[7],至乃宫殿之内、户牖[8]之间,无不沃酹[9],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10]之言,皆以执左道[11]论。”

注释

[1]昭孝:宣扬孝道。

[2]郊社:祭祀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

[3]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4]三辰五行:三辰,指日、月、星。五行,水、火、木、金、土。

[5]祀典: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

[6]叔世:犹末世。衰乱的时代。

[7]巫史:古代从事求神占卜等活动的人叫“巫”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的人叫“史”。这些职务最初往往由一人兼任,统称“巫史”。

[8]户牖:门窗。牖,音有。

[9]沃酹:以酒浇地而祭奠。酹,音类。

[10]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

[11]左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

译文

黄初五年,文帝下诏说:“先王制定礼法,是用来宣扬孝道、尊奉祖先的。最重要的是祭祀天地,其次是祭祀祖宗。对日、月、星和五行,以及名山大川的祭祀,不属于这一范畴之内,不在祭祀礼仪的典籍之中。末世之时,社会衰败混乱,人们崇拜相信巫师,以至于宫殿之内、门窗之间,没有不洒酒祭祀鬼神的,人们的迷惑真是太深了!从今以后,有胆敢再设立不属于祀典之内的祭祀,听信巫祝之言的,都以施行邪道之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