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现代麻醉学的历史不过170余年,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兴学科。这门学科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工作的需要,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学科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建立起来,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麻醉技术的基本概念
麻醉技术广义上讲,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麻醉或麻醉学,狭义的概念是实施麻醉的方法。麻醉的含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目的,从而能为进一步的手术或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在人类遭遇各种伤害和手术引起的疼痛时,人们一直在寻找解决疼痛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华佗是第一位采用麻醉技术的医师,他利用麻沸散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然后为患者进行外科手术;1842年3月30日在美国佐治亚州杰佛逊市,Crawford Williamson Long医师首次采用了麻醉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终于出现了 “麻醉”的概念。
二、现代麻醉技术
随着外科手术及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已远远超过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早期目的,工作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因而现代麻醉和麻醉学的概念有了更广的含义,它不仅包括麻醉与镇痛,而且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准备与治疗、监测手术时重要生理功能的变化、调控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以及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和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保障,一旦手术或麻醉发生意外能及时有效地抢救患者。
麻醉工作者正在不断地提高临床麻醉工作的质量、充实麻醉学的内涵。临床监测技术、临床麻醉技术等麻醉核心技术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麻醉深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已成为常规,神经阻滞技术的再重视、可视化麻醉技术的研发、精准麻醉技术的理念又进一步推动麻醉学快速向前发展。
三、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方向
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是跟随麻醉学科的发展方向而发展。2016年9月,中华医学会在第24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中明确提出,麻醉学科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从单一麻醉学范畴延伸至麻醉学及围手术期医学的范畴。围手术期医学是麻醉学的发展方向,现代麻醉技术也会紧紧围绕着围手术期医学而向前发展。
在科技高速发展、麻醉安全性和可控性不断提高的今天,麻醉医师仅仅关注手术期间麻醉实施的传统工作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麻醉医师必须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麻醉医师应保障围手术期安全、减少麻醉对于手术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并积极参与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实践中。
麻醉学专业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和指南的发布标志着麻醉学的发展正在融入围手术期医学领域,麻醉管理质量的优劣正从术中麻醉管理延伸至以术后患者康复质量、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高低检验麻醉管理水平。随着围手术期医学的发展,现代麻醉技术将会产生更多适应围手术期医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项目,麻醉学顺应社会要求正向着医疗安全、舒适化医疗、加速康复外科等目标发展。
四、我国麻醉技术的明天
21世纪是 “信息化的时代”,电脑正主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许许多多的行业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同样电脑也在逐步进驻临床麻醉工作中。如果说 “喉镜”是麻醉医师手中的 “枪”,那么,进入21世纪,电脑和互联网则是麻醉医师的新式 “武器”。
传统模式下,麻醉医师需要对麻醉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采取措施在麻醉记录单上一一记录,并术后总结,这不仅增加了麻醉医师日常工作量,而且也很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今,这一切已经大为改观,下面的景象已是随时可见:一名多器官衰竭伴有肝脓肿、昏迷的重症患者被急送到医院手术室,麻醉医师熟练地为患者接入多台监护仪,监测心脑电图和生命体征,同时启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静脉麻醉工作站和多功能麻醉机。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系统启动,各种镇静、镇痛药按照预定的剂量分别输注到患者体内,并准确计算出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以便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同时机器能预测患者的清醒时间,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整麻醉药物用量,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使麻醉更加精准化。
现在麻醉学强调的是全面控制,这种控制涉及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的所有生理指标。手术中麻醉医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患者的一切指标 “尽在掌握中”,这也意味着麻醉技术已经迈入安全、有效、舒适的信息化时代。
根据现有发展,未来麻醉学领域所有麻醉技术都可能通过计算机的监控反馈系统进行遥控,麻醉医师将占主导地位并更专注于围手术期医学。现在有些环节已经离我们很近,甚至有些已经实现了,但是麻醉学仍然在快速发展中,未来的手术室麻醉技术主要依靠科技手段,如影像学、模拟技术以及机器人辅助技术来实现,而临床工作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