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体制作·技能操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第一章 模型和蜡型制作

第一节 制作固定义齿、可摘义齿及正畸工作模型

模型制作是修复体制作的起始步骤。医师通过使用适宜的印模材料制取印模,将患者口内情况传递给技师。随后,技师将调拌好的模型材料注入印模中,获得相应口腔区域的模型。各类修复体的制作一般需要经过制取印模、灌制模型,然后在代型上制作完成,因此保证印模和模型质量是制作优良修复体的前提,要求印模和模型均能够精确复制口腔内部相应部位软硬组织形态。
【相关知识】
一、印模的检查和处理方法
印模制取完成后应进行仔细检查。印模与托盘接触区不应有分离,边缘应完整、清晰、光滑。印模应覆盖修复体所及范围,修复体相关基牙应清晰完整,边缘伸展应适度。印模关键部位如冠边缘、龈沟、缺牙区牙槽嵴等处存在气泡,则应重新制取印模,若气泡出现在非关键部位,如非基牙颊侧等,则可用印模材料进行修补。印模内若有其他义齿附件,如修理的义齿、金属冠、带环等,应完全复位。印模内的唾液、血液、食物残渣等,应在流水下冲洗干净。注意冲洗水流不可过大,不可用工具刮除,以免损伤印模。此外,若印模边缘较薄,可用印模材料加厚加固,以免灌模时发生变形。
二、印模的消毒
口腔是有菌环境,在唾液、血液等组织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其中不乏致病菌,这些微生物通过接触传播存在于印模表面。若未经处理即灌模,则可通过印模或模型污染技师双手,或造成感染,甚至可在义齿加工过程中传播,导致医源性交叉感染。因此,灌模前的消毒处理应引起足够重视。
印模的消毒方法包括浸泡法、喷雾法、紫外线照射法等。目前最常见的模型清洁方法是流动水冲洗。虽然冲洗是必需的清洁步骤,但大量实验已经证实单纯冲洗仅能去除印模表面大部分污渍、残渣等,而不能去除表面的微生物,要达到消除微生物的效果,必须结合其他消毒手段。
1.浸泡消毒
浸泡消毒是常用的印模消毒方法。常用的浸泡消毒材料包括戊二醛、次氯酸钠、氯胺T、碘伏等。戊二醛消毒能力很强,能够杀灭一些芽孢、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次氯酸钠的消毒效果较弱,2%的次氯酸钠对细菌芽孢和无脂质的病毒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结核杆菌,细菌繁殖体和大多数真菌有效。然而,这些消毒剂具有一些缺点,如操作期间的毒性,可导致眼睛和呼吸系统刺激、环境损害以及腐蚀金属托盘等。另一种释放氯的物质是氯胺T。在有机物的存在下,氯胺T比次氯酸盐更稳定,并缓慢释放氯。氯胺T能够与任何种类微生物的有机质反应,渗透和/或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包括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病毒、酵母等。即使在较低浓度下,也可通过氧化反应和蛋白质水解反应很快将有氧和厌氧环境中的微生物杀死。浸泡消毒的时间一般为10min左右,如果超过30min将会影响修复体的制作精度。浸泡法的消毒效果较好,可达到完全灭菌,但消毒剂可能对印模的尺寸、细微结构等造成影响,甚至引起印模和托盘分离。
2.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也是常用的印模消毒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喷雾消毒剂是碘伏喷雾、聚维酮碘喷雾等。喷雾法对印模尺寸影响较小,但由于口腔印模形态的不规则,消毒剂常积聚在印模的某一部分,使得其他部分的消毒不完全。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印模材料,材料的溢水可导致消毒剂浓度变化,影响消毒效果。
3.其他
除上述常用消毒方法外,有学者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激活氮氩等离子流对印模进行消毒;有厂家在印模材料中加入氯化物、四价铵等消毒物质;或者直接用消毒剂调拌印模材料。
三、模型的消毒
模型消毒的常用方法包括浸泡法、喷雾法、熏蒸法、紫外线消毒法、微波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等。由于模型必须保持精确的形状和足够的强度,因此在进行消毒方法的选择时,除了消毒效果还应考虑其对模型精确度、表面特性及强度的影响。
1.浸泡消毒
浸泡消毒法是应用广泛的消毒方法,其消毒效果也得到广泛认可。美国牙医协会(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ADA)建议石膏模型的消毒使用1∶10次氯酸钠或碘伏浸泡。然而有研究显示浸泡消毒可能导致模型变形,或使模型表面侵蚀,强度降低,从而影响修复体的制作。
2.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法也是得到广泛应用的消毒方法。喷雾消毒前,应先用流水冲洗模型,然后将其喷雾到足够湿度,最后再用流水冲洗。喷雾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毒剂对模型精确度和强度的影响,但由于模型表面结构的复杂性,很难消毒完全。
3.熏蒸消毒法
甲醛和戊二醛是常用的熏蒸消毒剂,其杀菌效果好,且对模型影响很小。但醛类消毒剂具有较大的组织毒性和刺激性,在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4.紫外线消毒法
利用紫外灯产生的紫外线进行消毒,具有广谱、有效的灭菌特点,对模型的精度和物理性能没有影响,且该方法清洁、无污染,操作便捷。但是由于模型的不规则外形,常会造成照射不全,影响消毒效果。此外,紫外线照射消毒耗时较长,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微波消毒法
微波的特点是快速均匀的升温,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温,从而达到消毒灭菌。微波消毒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并且可以加速石膏模型的凝固和干燥,但其对模型的精确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6.臭氧消毒法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等。臭氧消毒所使用的臭氧消毒杀菌机多采用电晕放电,并利用空气制备臭氧。采用臭氧消毒也需要足够的消毒时间。研究表明,30min的消毒处理可以达到可靠的消毒效果,且在有效的消毒时间内,不会对模型精确度和强度产生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可以几种方法联合应用。研究表明,臭氧环境下进行紫外线照射可以获得极好的消毒效果。紫外线消毒、微波消毒和臭氧消毒均需采用专门的设备,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相应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意外。
上述消毒方法均局限于模型表面。此外,有学者将消毒剂直接加入石膏粉中,如碘伏、次氯酸钠等,实验证明24h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滋生。有厂家推出了一种含有0.25%氯胺T的石膏,经研究证实确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但该方法对石膏的物理性能是否有影响还有待研究。
四、模型的灌制
(一)模型材料
模型材料是用于灌制口腔印模的材料。常用的模型材料包括熟石膏、人造石、超硬石膏、树脂、电镀铜、电镀银等。模型的性能对修复体的成功至关重要,理想的模型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精确性,在印模内能够稳定成型,待模型硬固后体积变化小,尺寸稳定;良好的可塑性、流动性,对于印模细微部分仍能充满;表面硬度较高,机械性能良好,能够耐受修复体制作而不产生大幅度磨损;凝固时间适宜,从灌制模型到脱模,30~60min为宜;与印模材料不发生化学变化,易脱模;颜色适宜,与修复体蜡型等有差别,以利于修整;可消毒,在应用常规消毒技术后不变形、表面不破坏;操作简便,易于修整、切割等。在选择模型材料时,需考虑印模材料的种类、模型的用途和类型,以及修复体的设计种类等多方因素。
1.石膏模型材料
石膏模型材料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模型材料,主要分为普通石膏、人造石和超硬石膏三类。国际上常采用的ADA标准将牙科用石膏分为五类(Ⅰ~Ⅴ型),依次为印模石膏、模型石膏、牙科人造石、超硬石膏和高强度高膨胀率的人造石。各个类型的石膏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固化反应均为半水硫酸钙的水合反应。
2.树脂模型材料
目前最常用的树脂模型材料是环氧树脂,此外也可采用多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作为模型材料,其强度和耐磨性均高于超硬石膏,但聚合收缩是其不可忽略的缺点。使用树脂材料时,应注意是否与印模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印模材料可为硅橡胶、聚醚橡胶或涂布硅分离剂的聚硫橡胶。
3.电镀模型材料
电镀技术可改善石膏材料耐磨性较差的缺点,较常用的是镀铜和镀银两种类型。镀铜技术常与印模膏和硅橡胶印模技术相结合。镀银则使用聚硫、聚醚硅橡胶印模技术。在电镀设备下,以纯银或纯铜为阳极,印模为阴极,碱性氰化银和酸性硫酸铜为电镀液进行电镀。通常需经过12~15h才可获得足够的金属层厚度。电镀完成后在电镀腔内注入人造石、丙烯酸树脂或低熔金属,然后用蜡片围成型盒,最后进行灌模。
(二)调拌模型材料的方法
调拌模型材料的方法分为手工调拌和真空机器调拌。手工调拌对调拌技术有一定要求,操作不熟练易导致调拌不均、气泡多,且易污染。机器调拌较手工调拌更为均匀,气泡少,且不易污染。上述两种方法在调拌时,均应控制好水粉比例,普通石膏粉的水粉比应为0.4~0.5,人造石粉的水粉比应为0.25~0.35,超硬石膏粉则应为0.22左右。操作中应注意器械的清洁,防止污染模型材料;在调拌过程中不能再加入粉或水。
(三)灌制模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一般灌制法
不做边缘处理直接灌注。
(1)灌制牙列模型:
将调拌好的模型材料注入印模中,待其凝固后取下,即可获得牙列模型。灌制时应注意:从印模的高处注入,使其向低处流动;灌制时需从印模同一方向注入,若从两个方向灌注模型,在模型材料的结合处易产生气泡;上颌印模从腭侧灌入,下颌从舌侧缘灌入;灌注时应用振荡器一边震荡一边少量缓慢灌注,避免气泡形成。初步灌注好的印模应使灌注面朝上静置。
(2)灌制模型底座:
牙列模型灌制后,可调拌模型底座部分。模型底座可以是手工成型,或采用标准型腔或成品底座盒灌制。灌制时应注意:模型的远中部分石膏应加够,下颌模型舌侧应去除多余石膏。
2.围模灌制法
首先在印模周缘下约2mm处用直径3mm的软性粘接蜡条将印模包绕。然后用蜡片沿蜡条外缘围绕一周,使蜡片高于印模最高点以上10mm,并用蜡封闭蜡片与软性蜡条的间隙。调拌均匀的模型材料灌注于其内,并置于振荡器上。此方法制成的模型厚度适宜、外观整齐、方便义齿制作,但操作复杂、耗时。
五、脱模的方法
模型灌制后,1~2h是脱模的适宜时机。根据不同印模材料,脱模方法稍有不同。藻酸盐弹性印模材料脱模方法较简单,一手握住模型底座,一手握持托盘,顺着牙体长轴的方向适当用力,使印模和模型分离。硅橡胶也属于弹性印模材料,但其硬固后强度较藻酸盐大,脱模时,先修去托盘边缘的石膏材料,避免使托盘和印模边缘嵌入石膏中,造成脱模困难,有时还可适度去除边缘过多的印模材料,或借助圆钝的器械稍加撬动,再沿牙体长轴方向用力,使模型脱出。石膏印模脱模时,需先放入沸水中浸泡10min,使印模中的淀粉溶解后再脱模。印模膏印模在脱模时,应先去掉托盘,放入约70℃的热水中浸泡,待印模膏软化后再脱模。当遇有倾斜牙或孤立牙的情况,可适当延长脱模时间,或在灌制模型时在相应牙位放入大头钉等,以增加强度。
六、模型的分类和质量标准
(一)模型的分类
根据模型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诊断模型、记存模型和工作模型。
1.诊断模型
指患者第一次就诊时未经治疗即制取的模型,用于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技师制作诊断蜡型,或与患者进行交流。
2.记存模型
指在治疗前、中或治疗结束后制取的模型,用于记录和对比治疗效果,可具有法律效力,应制作精确,长久保存。一般用于正畸及美容修复的病例。
3.工作模型
指用于制作各种修复体的模型,或正畸矫治装置制作及模型测量分析用的模型。
(二)模型的质量标准
1.工作模型
固定修复模型应能够准确反映口内解剖形态和细节,并且尺寸稳定、表面光滑清晰、无缺陷,但机械强度大。修整完的模型底部最薄处(牙龈缘至模型底部的厚度)至少为10mm,底部颊舌向或唇舌向宽度约为20mm,底面与假想 平面平行。牙列模型邻牙无缺损或断裂,对颌牙清晰,咬合关系稳定或 记录正确。代型修整完成后,应能够精确复位,并不妨碍上 架。
对于固定修复中预备体的预备质量,技师应了解其基本要求,并从模型上对牙体预备做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与医师联系磋商解决方案。技师应对缺失牙的部位、数量、咬合、加工单等进行核实,检查修复体的设计是否符合制作要求。检查预备体的固位形、抗力形是否足够;邻牙是否完整;预备体有无倒凹,轴面聚合度是否适宜;固定桥基牙的共同就位道、铸造桩核根管的就位道是否一致;边缘的位置、形状及其与牙龈的界限;预备体咬合间隙是否足够、是否与修复体类型相适应等。
可摘局部义齿模型也应能够精确反映患者口内,特别是与修复体有关的各种形态特征、伸展范围和牙体预备效果。模型底面应与牙列 平面平行,模型四周应光滑平整并与底面垂直;黏膜转折处应留有约5mm宽度,反折线要高于移行皱襞最低处2~3mm,并与之平行并形成连续的曲线或4~6段对称的直线;模型最薄处应不低于10mm;上、下颌模型避免形成马蹄形,以防折断或损失重要解剖结构;上下颌模型也应存在稳定的咬合关系。
无牙颌模型厚度最薄处也至少为10mm,以保证模型强度。模型应准确再现口腔软组织形貌,避免起泡和空腔。通常距离印模边缘3mm以内的区域都是边缘封闭的关键区域,应当保证该区域模型的完整。
2.记存模型
记存模型也应能够准确反映口内牙体形态和细节,模型底面与 平面平行,模型四周光滑平整并与底面垂直:上颌底座形成前端带尖、左右对称的七边形,下颌前端形成弧形,其余与上颌一致。牙列中线应与底座中线一致。模型底座的厚度约为尖牙牙尖到前庭沟底高度的1/2,底座的后缘距离最后一个牙远中约1/2牙冠宽度,上下颌模型总高度约等于上颌模型高度的2倍。
七、口腔修复体加工设计单
在修复体的制作过程中,口腔修复加工设计单是最常见的医技交流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修复体的整体设计、修复材料的选择、咬合关系设计、选色、制作内容、完成时间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等。修复体加工设计单的本质特征等同于普通商业合同,具有法律文件性质,需要医师和技师认真规范填写,并认真核对和保存。良好的设计单有利于保证修复体的质量,应包含如下内容:
1.医患一般信息
包括修复体加工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指定技师的姓名等信息,修复体加工委托单位名称、电话和医师姓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以及脸型、牙型等。
2.修复体信息
患者口腔内缺失牙齿、组织信息和医师对修复体的设计要求。设计单上一般印有牙列图,医师的设计画在牙列图上。对于各种修复种类和部件的表达方式目前没有明文规定,医技双方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便不会发生误解。若遇到特殊设计要求,医师应在图旁作备注,详细标明制作要求,或在图上附以文字说明,包括牙齿的颜色、形状、大小、桥体设计、金瓷结合线的位置、卡环种类、材质等。
3.修复体完成时间及费用
设计单上应标明修复体完成时间。一般来说,修复体的完成时间应比患者来院复诊时间提前一天,以保证患者前来就诊时修复体已制作完成并送到医师手中。另外,也应注明修复体的制作费用,以便合理体现委托加工的劳动报酬。
4.随模型附带的其他物品清单
有时一些附加信息,如咬合记录、种植基台、患者旧义齿、个别前牙导板、比色的照片等也会一同送到加工部门,应填写于加工单上,方便交接人员进行核对,以免出错。
5.其他
设计单上还可以标示出修复体制作技师的建议或发现的问题。技师在收到模型后应对模型进行检查。此外,技师还应查看修复体的设计是否合理、修复空间是否足够。在制作过程中若出现新的问题,技师有义务将这些问题或疑问形成建议或提醒记录在设计单上,以供医师参考。
总之,在医技交流过程中,医师应详细、明了地把对修复体的要求传递给技师,技师也应在操作之外多了解临床知识。相互尊重并努力合作才能制作出令医技患三者均满意的修复体。
【技能要求】
一、消毒印模
1.将印模置于清水下冲洗,借助水流将印模上的碎屑、杂质冲洗干净。
2.下述方法择其一进行消毒。
(1)浸泡消毒:选择相应浓度的消毒液,将印模浸没其中,浸泡10~30min后取出。
(2)喷雾消毒:将相应消毒喷雾均匀喷涂于印模表面,静置10~30min。
3.印模消毒后,用气枪将印模表面多余的消毒剂吹干。
二、调拌石膏材料
1.手工调拌
①取洁净的橡皮碗和调拌刀,按照先水后粉的步骤将所需水和粉加入调拌碗中;②待粉完全被水浸湿后,用调拌刀将水和粉紧贴调拌碗的内壁沿同一方向搅拌,调拌时间40~60s;③调拌均匀后,将调拌碗置于振荡器上轻轻震动,以进一步排出气泡。
2.真空调拌
①将称量好的粉和适当比例的水放入真空调拌机的调拌杯中,用调拌刀将水和粉沿同一方向紧贴调拌杯的内壁搅拌;②初步调拌后,盖上调拌杯盖子,放置于真空搅拌机上,调整调拌时间30~60s;③调拌结束后取下调拌杯,将其放置于振荡器上充分脱泡。
三、灌制模型
1.调拌模型材料。
2.将调拌好的模型材料从印模的高处注入,使其向低处流动并充满印模。
3.应用振荡器一边震荡一边灌注,排出气泡。
4.将印模灌注面朝上静置。
5.调拌石膏浆,放置于牙列模型上,随后将整个印模和/或模型翻转过来,平放在玻璃板或橡皮布上,稍施加压力,由下向上将四周的石膏刮平,并边刮边加石膏浆,形成底座。
四、消毒模型
目前常用的模型消毒方法为紫外线消毒法、臭氧消毒法:
1.紫外线消毒法
将模型放入紫外线消毒柜中进行照射消毒,放置约30min后取出。
2.臭氧消毒法
将模型放入臭氧消毒柜中进行消毒,放置约30min后取出。
五、模型修整
1.工作模型
(1)牙列部分:
修整对象包括石膏小瘤、气泡等影响修复体制作及颌位关系确定的缺陷。使用技工刀去除模型牙列上的石膏小瘤等,采用毛笔沾取石膏浆填补模型上的气泡,包括各个牙的 面、基牙预备体的轴面和 面、缺牙区牙槽嵴黏膜、缺牙区邻牙近远中面等。对于影响修复体制作的缺陷,应与医师联系,重新制取模型。
(2)模型四周:
采用模型修整机、石膏剪等对模型四周成形。
1)固定修复体模型应去除模型周围多余部分、咬合障碍和黏膜转折处边缘。以基牙的牙颈部下方约10mm为界,采用模型修整机磨除模型的底部,形成平面。采用钨钢车针等工具磨除上颌模型的腭侧及下颌模型的舌侧,并使之形成马蹄形牙列模型。修整时还可使修整面向底部微微聚拢,当模型底座形成并制备代型后,利于代型取下。
2)可摘局部义齿模型的修整,包括对模型底面和四周的修整。底面要求与 平面平行,以便于上 架以及修复体的制作。模型四周应用模型修整机修整前缘、后缘和侧面,使模型四周光滑平整并与底面垂直。模型后缘应形成一条直线,其两侧与前庭皱襞反折处应留有约5mm宽的距离。模型修整时应避免损伤移行皱襞、系带、边缘伸展区、边缘封闭区等部位的重要解剖结构。
3)无牙颌模型底面应与预想的 平面平行,最薄处不应小于10mm,模型边缘应高于前庭沟底2mm,边缘水平、连续、宽度均匀,约3mm。模型侧面应与底面垂直。下颌模型舌侧边缘应平整,高于舌侧黏膜皱襞3mm。此外,在模型底面的前部中线和后缘两侧可制作定位沟,以便于上 架。
2.正畸记存模型
记存模型的修整一般有模型修整机法和成品橡皮托形成法。修整前应核对模型咬合关系,制取蜡咬合记录,在两侧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画线至下颌牙,以确定咬合关系。
(1)模型修整机法:
采用模型修整机,使上颌模型底面与 平面平行,模型底座的厚度约为尖牙牙尖到前庭沟底高度的1/2。修整上颌模型底座的后缘,使其与底面及牙弓正中线垂直,距离最后一个牙远中约1/2牙冠宽度。模型侧壁与前磨牙和磨牙颊尖平行,前壁呈尖形,其尖对准上颌模型的中线。随后将上颌模型底座的后壁与两侧形成的夹角磨去,形成一短夹壁,该壁与原夹角的平分线垂直。上颌模型即修整完毕。下颌模型底面与后壁的修整需参考上颌模型。将上下颌模型按照咬合关系放置,使下颌模型底座的后壁与上颌模型后壁在同一平面上,底面与上颌模型底面平行,并使上下颌模型总高度约等于上颌模型高度的2倍。下颌模型的侧壁和夹壁与上颌一致。前壁形成弧形,与牙弓前部一致。
(2)成品橡皮托形成法:
成品橡皮托形成法类似于灌制成品底座。打磨模型使之略小于橡皮托,模型厚度应使上下颌模型前庭处与橡皮托等高,模型中线与橡皮托中线对齐,上下颌橡皮托中线对齐,且后壁及两侧壁也对齐。调拌石膏浆灌制底座,待石膏完全凝固后,取出模型。在记存模型后壁上用铅笔写上患者信息、取模日期、记存编号等。
六、识别加工设计单
1.识别一般信息 检查修复体加工方和修复体加工委托方基本信息是否填写完整。
2.识别修复体信息 识别模型与设计单是否属于同一病人,检查修复体的种类、材料、颜色等信息是否完整。
3.识别修复体完成时间及费用 识别并核查修复体完成时间和费用是否完整。
4.识别附带物品清单 识别附带物品清单,核对清单所写内容与附带物品是否一致。
5.其他。
(江青松 陈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