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腹部CT扫描
腹部CT检查前先清空肠道然后口服一定量稀释碘水溶液作为胃肠道的对比剂。对比剂按1%~1.5%的比例调制,检查前30分钟第一次口服300~500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200~300ml。腹部CT检查采用横断面扫描。
一、腹部扫描技术
1.腹部扫描方法的选择
常规做平扫和增强扫描,而且根据不同脏器需做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大血管病变则需做CTA检查。
2.扫描体位
患者常规取仰卧位,双手臂上举过头,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
3.扫描范围
在正位定位像上确定检查部位和扫描范围。肝、胆、脾自膈顶向下扫至右肝叶下缘;胰腺自膈顶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水平段;肾脏自肾上腺区扫至肾下极下缘;肾上腺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其他部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扫描范围。
4.层厚和层距
肝、脾、腹膜后及腹腔常规用8mm层厚和层距,胰腺及肾脏用5mm层厚和层距,肾上腺及胆囊用3mm层厚和层距;巨大肿块可用10mm层厚和层距,较小病灶局部可用薄层扫描。腹部CT应在屏气下一次扫完。
5.图像后处理
腹部图像的窗宽和窗位因脏器不同而异,肝脏窗宽100HU~150HU,窗位45HU~60HU;胰腺窗宽250HU~350HU,窗位35HU~50HU;肾脏窗宽250HU~350HU,窗位35HU~45HU;肾上腺窗宽250HU~350HU,窗位10HU~45HU;腹腔及腹膜后窗宽300HU~400HU,窗位20HU~40HU;同一脏器的窗宽和窗位也因人而异。
二、腹部CT横断面解剖
腹部CT横断面解剖参照图2-5-14、图2-5-15、图2-5-16、图2-5-17、图2-5-18、图2-5-19、图2-5-20、图2-5-21、图2-5-22、图2-5-23、图2-5-24、图2-5-25、图2-5-26。
(一)肝脏的横断面解剖
自上向下以10mm层厚扫描,共分七层。
1.第二肝门层面
本层面自左至右依次可见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和右后上段。左外叶后方可见食管,为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有时可见含气的食管腔,其后方毗邻可见类圆形的胸主动脉。主动脉的右侧为肝实质包裹的类圆形影是下腔静脉。左内叶与外叶之间是肝左静脉。肝右叶此层面可见前叶和后叶的上段,右前叶与左内叶之间是肝中静脉,右前叶和后叶间以肝右静脉为界。注射对比剂后正常大血管有均匀强化,密度明显增高。
2.第二肝门下方层面
本层面自左至右依次可见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和右后上段。各叶段内的血管影为门静脉及肝静脉的分支影,外下段和外上段之间为肝内门静脉左支的分支,左内叶和右前叶间为肝中静脉。由上述各叶段包绕的中间是尾状叶和肝右静脉,余血管走行情况大抵同第一层面。
3.肝门稍上方层面
本层面自左至右依次可见肝左外下段、外上段、左内叶、右前叶、右后上段和主肝裂与下腔静脉间的尾状叶。左外下段和内叶间可见向上分叉的门静脉左支的内侧支,肝左内和右前叶之间为向外分叉的肝中静脉。右前叶和后上段内侧、尾状叶边可见卵圆形的下腔静脉。
图2-5-14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线图
A1.腹主动脉;V1.下腔静脉;V10.奇静脉;V11.下半奇静脉;V12.脾静脉;V33.肝静脉;M12.背阔肌;M21.肋间肌;M22.前锯肌;M32.立脊肌;M51.横膈;O3.肝;O26.肋膈窝;O45.脾脏;O*71.食管开口;O72.胃;S2.肋骨(断面);S11.椎体;S14.棘突;S21.肋骨头;S25.胸骨;S28.肋软骨
图2-5-15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图像
4.肝门层面
本层面自左至右依次可见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和右后叶。此层面上由肝圆韧带将左肝分为左右两叶。右前叶和后叶间可见一横行的肝内门静脉右支,余结构大体同上层所见。
5.肝门稍下方层面
本层面自左至右所见肝脏解剖同上层,只是左叶略见缩小。肝圆韧带向下横行方向是肝门横沟,横沟中间下方可见门静脉主干。余所见结构同上层。
图2-5-16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线图
A1.腹主动脉;A10.腹腔干;A11.肝动脉;A12.脾动脉;A13.左胃动脉;V1.下腔静脉;V10.奇静脉;V11.下半奇静脉;V13.门静脉;M12.背阔肌;M21.肋间肌;M24.腹直肌;M25.外斜肌;M27.腹横肌;M32.立脊肌;M51.横膈(肌);O3.肝;O5.肾脏;O35.肝圆韧带;O43.胰腺;O45.脾脏;O54.肾盏;O55.肾皮质;O72.胃;O74.空肠;O77.结肠肠曲;O82.肾上腺;S1.椎体;S2.肋骨(断面)
图2-5-17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图像
6.胆囊水平层面
本层面自左至右依次可见左内叶、胆囊、右前叶和下方的右后下段,尾状叶仍可见。尾状叶内侧可见卵圆形的门静脉。
7.胆囊下层面
本层面自左至右依次可见左内叶、右前叶和后下段,有时仍可见胆囊。在下腔静脉的前方可见门静脉主干或肠系膜上静脉,其左侧是肠系膜上动脉。
图2-5-18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线图(3)
A1.腹主动脉;A14.肠系膜上动脉;A15.肾动脉;V1.下腔静脉;V12.脾静脉;V14.肠系膜上静脉;V15.肾静脉;M12.背阔肌;M21.肋间肌;M24.腹直肌;M25.外斜肌;M27.腹横肌;M29.腰大肌;M32.立脊肌;M51.横膈(肌);O31.肝右叶;O37.胆囊;O41.胰头;O42.钩突;O43.胰腺;O45.脾脏;O52.肾窦;O53.肾盂;O54.肾盏;O55.肾皮质;O73.十二指肠;O74.空肠;O76.结肠;S1.椎体;S2.肋骨(断面);S14.棘突;S27.肋弓
图2-5-19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图像
(二)胰腺、肾脏和肾上腺
胰腺的形态和位置在腹腔中变化较大,此处将常见的类型以三个层面叙述,并将解剖不太复杂的肾脏和肾上腺统放在一起。
1.第一腰椎椎体水平层面
此层面显示胰腺的体尾部,位于中部和左中部,以斜行条状排列,胰头在此层面不显示,胰腺后与胰体平行走行的细条状结构是脾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可显示。脾静脉后脊柱前圆形影是腹主动脉,脊柱两侧较大的类圆形结构是双侧肾脏的断面,在其前方可见肾上腺,右侧肾上腺位置较高,在肝右叶后段与膈肌脚的间隙内,通常呈条状或倒“V”形,左侧在胰腺后方,常呈三角形或倒“V”形。胰体的右侧大部由肝脏占据,肝与胰体间可见门静脉和胆总管,门静脉后方,腹主动脉的右侧是卵圆形的下腔静脉。胰尾的左侧是部分脾脏,其前方是部分的胃体。
图2-5-20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线图
A1.腹主动脉;A14.肠系膜上动脉;A15.肾动脉;A*14.肠系膜血管分支;V1.下腔静脉;V14.肠系膜上静脉;V15.肾静脉;M12.背阔肌;M24.腹直肌;M25.外斜肌;M26.内斜肌;M27.腹横肌;M28.腰方肌;M29.腰大肌;M33.竖脊肌;M34.背长肌;M51.横膈(肌);O31.肝右叶;O42.钩突;O53.肾盂;O54.肾盏;O55.肾皮质;O73.十二指肠;O74.空肠;O76.结肠;O77.结肠肠曲;S1.椎体;S2.肋骨(断面);S14.棘突;S15.横突;S27.肋弓
图2-5-21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图像
图2-5-22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线图(5)
A1.腹主动脉;A14.肠系膜上动脉;AV*14.肠系膜血管分支;V1.下腔静脉;V14.肠系膜上静脉;M24.腹直肌;M25.外斜肌;M26.内斜肌;M27.腹横肌;M28.腰方肌;M29.腰大肌;M33.竖脊肌;M34.背长肌;O54.肾盏;O55.肾皮质;O56.输尿管;O73.十二指肠;O74.空肠;O75.肠曲;O76.结肠;S1.椎体;S14.棘突;S15.横突
图2-5-23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图像
2.第一、二椎体间层面
此层面胰腺呈横条状位于腹腔的中部,可见部分胰头及胰颈部。其前方是胃和部分肠襻,右侧是肝脏,颈和体交界处后方两个卵圆形影是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胰头处可见胆总管。左肾可见肾门,左肾动、静脉分别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相连,在左肾的外侧仍可见部分脾脏。
图2-5-24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线图
A1.腹主动脉;AV*14.肠系膜血管分支;V1.下腔静脉;M24.腹直肌;M25.外斜肌;M26.内斜肌;M27.腹横肌;M28.腰方肌;M29.腰大肌;M33.竖脊肌;M34.背长肌;O56.输尿管;O74.空肠;O75.肠曲;O*75.回盲瓣;O76.结肠;S1.椎体;S14.棘突;S15.横突
图2-5-25 上腹部主要扫描层面解剖图像
3.第二腰椎中部层面
此层面显示胰头钩突部分,位于腹腔的中线右侧,呈三角形,其前方和左侧大部由胃和肠腔占据,胰头的左前方增强时仍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右后方为十二指肠降段。其他结构如胆总管、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仍可见。右侧肾门显示,分别可见右肾动、静脉和肾盂,左侧肾脏的内侧增强时可见输尿管的截面。
图2-5-26 肝脏血管
P.门静脉;MV.中肝静脉;LP.门静脉左侧分支;LV.左肝静脉;RP.门静脉右侧分支;VC.下腔静脉;RV.右肝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