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筋骨三针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人体筋膜的组成

人体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一、 浅筋膜
人体浅筋膜是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该层位于全身皮肤层下,覆盖于肌肉、肌腱和深筋膜上层,主要分布在关节周围,如人体的背部、臀部等部位,具有保护人体的肌肉、内脏,缓冲外界撞击力的功能(图2-1、图2-2)。
图2-1 颈部浅筋膜示意图
浅层筋膜结构又是皮下脂肪组织的支架,此层筋膜内富有脂肪组织。浅筋膜主要分布在人体的面部、腹壁、臀部,长期受到挤压的部位形成较厚的“筋膜脂肪垫”,比如人体颈胸棘突周围、臀部坐骨结节周围、髋部的大粗隆周围、足部的跟下结节周围。因此水针刀法及筋骨三针疗法治疗时,应用筋膜扇形松解法松解“筋膜脂肪垫组织”,促进脂肪组织的吸收,因此可用于减肥。
浅筋膜内纤维束的强弱、松紧,关系到皮肤连接深部结构的紧密程度,其他部位的浅筋膜较疏松并有弹性;筋膜延续形成鞘。浅筋膜内有浅动、静脉,淋巴管及皮神经分布。浅动脉一般细小不明显。浅静脉则较显著,有的相当粗大。浅静脉一般不与动脉伴行,循行中相互吻合,并常与深静脉相交通。浅静脉最后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
图2-2 胸背部浅筋膜示意图
二、 深筋膜
图2-3 腰背部深筋膜示意图
人体的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是位于浅筋膜下层,并包裹在肌肉、肌腱纤维组织及骨关节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在肌浅面者为深筋膜浅层,包被深层肌者为深筋膜深层(图2-3)。四肢的深筋膜还深入肌群之间,深部连于骨骼,称肌间隔。肌间隔是包绕着一块或一群肌肉的结缔组织,如“刀入鞘”,故称之“肌鞘”。在人体关节周围的筋结点及筋膜间隙点,是肌腹、肌腱移行处的筋膜损伤点,也是中医经筋系统所指腧穴次的经筋交汇处和筋结点,还是水针刀法及筋骨三针法的治疗点。
人体各部的深筋膜,其厚薄强弱分布不同。人体躯干部及四肢关节的背侧面筋膜分布较厚,屈侧面筋膜分布薄弱,如人体腕踝部的深筋膜浅层分布增厚,形成支持带。人体活动的力学应力部位深筋膜为肌腱的起止点,形成腱样结构,如胸腰筋膜、髂胫束等,也是人体经筋部分的筋结处。在人体四肢末端关节的屈伸肌肌腱上包绕两层筋膜,形成筋膜鞘,保护肌腱,参与和维持关节的活动。在人体躯干部和四肢肌肉与肌肉、肌肉与骨骼之间,深筋膜包绕并分隔和固定软组织,并由疏松结缔组织充填,称筋膜间隙或筋膜间室。这些部位是筋膜容易损伤处,也是酸性代谢物容易聚集的部位、临床引起疼痛的部位,也是水针刀法和筋骨针的治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