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人体蛋白质的营养状况评价
目前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体格测量以及生化检验。其中膳食蛋白质摄入量是评价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基础,需要结合体格检查和生化检验进行评估。生化指标包括多项血液指标和尿液指标,虽比较灵敏,但是缺乏特异性。由于人体蛋白质营养不良常常伴随其他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因此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评价需要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一、膳食蛋白质摄入量
以蛋白质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和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作为标准。当群体的蛋白质摄入量低于EAR,说明人群中约有50%的人可能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风险。个体蛋白质摄入量远低于EAR,则表明个体摄入量很可能不足,需要进行改善;个体蛋白质摄入量远高于EAR,则表明个体摄入量可能是充足的。蛋白质RNI是作为个体每日蛋白质摄入的目标值,达到RNI水平时,个体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概率很低。
二、体格检查
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好坏,可反映到机体体格构成上,测量体格的指标包括Z评分法、体成分、皮褶厚度等。
(一)Z评分法
年龄别体重Z分(weight for age Z scores,WAH),以<-2界定低体重,表示近期营养不良;年龄别身高Z分(height for age Z scores,HAZ),以<-2界定生长迟缓,反映较长期的营养不良;身高别体重Z分(weight for height Z scores,WHZ)是将体重和身高结合起来评价体格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以<-2界定为消瘦,>2界定为超重。在用Z分评价体格发育状况时,多采用WHO推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NS/WHO)的参考值。
(二)体成分
采用一些仪器设备可以测定机体组成,包括蛋白质成分的变化。机体可简单地分为脂肪组织和瘦组织两部分,瘦组织部分又可进一步分为体细胞部分与细胞外液部分。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脂肪组织和瘦组织均减少。
(三)皮褶厚度
可用皮褶厚度计测量腹部、背部的皮褶厚度。WHO推荐选用肱三头肌、肩胛骨下和脐旁三个测量点。三者之和低于10mm(男性)或20mm(女性),则可诊断为消瘦。
三、生化检验
(一)血液指标
血浆(清)蛋白是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常用的生化指标,血浆蛋白对蛋白质营养状况变化的灵敏性受其代谢周期、代谢库大小的影响。半衰期短,代谢库小者,则比较灵敏。
1.总蛋白
血清总蛋白具有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和pH、运输多种代谢物、免疫以及营养等多种功能。总蛋白本身代谢库较大,而且受球蛋白变化影响,不够灵敏。参考值为60~80g/L,<60g/L为缺乏。
2.白蛋白
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并起重要营养作用的蛋白质。由于白蛋白代谢库较大且半衰期长(14~20天),因此血清蛋白不能灵敏地反映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短期变化。参考值为35~55g/L,30~35g/L为轻度缺乏,25~30g/L为中度缺乏,≤25g/L为重度缺乏。当白蛋白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3.血浆前白蛋白
半衰期短,对蛋白摄入量的改变敏感,当蛋白质营养不良时,前白蛋白浓度迅速下降。因此,可作为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征。参考值为250~500mg/L,150~250mg/L为轻度缺乏,100~150mg/L为中度缺乏,≤100mg/L为重度缺乏。
4.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是一种β球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转铁蛋白半衰期较短,约为8~10天,但在体内的代谢库非常小,因此血清中转铁蛋白能快速反应机体蛋白质的营养状况。但是转铁蛋白和白蛋白一样,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参考值为2~4g/L,1.5~2g/L为轻度缺乏,1~1.5g/L为中度缺乏,≤1g/L为重度缺乏。
5.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
半衰期约为12小时,是运输维生素A的特殊蛋白。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急性变化的敏感指标。参考值为40~70μg/L,由于此指标高度敏感,即使在很小应激情况下,也会发生变化,因而临床很少使用。
6.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纤维结合蛋白在蛋白质缺乏时并不能迅速反应,而在恢复时则变化较快,可能对于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康复有灵敏的预测意义。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参考值为200~280mg/L。
7.甲状腺素视黄质运载蛋白
亦称甲状腺素蛋白、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运载蛋白,可以同时结合甲状腺素和视黄质。半衰期约为2天,机体代谢库为0.01g/kg体重。参考值为0.16~0.4g/L,0.11~0.16g/L为中度缺乏,<0.11g/L为重度缺乏。
8.血清氨基酸比值(serum amino acid ratios,SAAR)
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儿童,血清游离氨基酸的模式发生变化,空腹血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减少,而其他非必需氨基酸正常或增高。这一改变主要在浮肿型(kwashiorkor)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中常见,消瘦型(marasmus)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SAAR变化不明显。SAAR<2为正常,>3为蛋白质营养不良。
(二)尿液指标
1.尿肌酸酐(肌酐)
尿中肌酐是肌肉肌酸的代谢产物,尿肌酐的数量反映肌肉的数量和活动,间接反映体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参考值为男性20~26mg/(24h·kgbw)(7~18mmol/24h),女性14~22mg/(24h· kgbw)(5.3~16mmol/24h)。当蛋白质缺乏时,尿肌酐含量降低。尿肌酐超过正常范围时,反映食物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肾功能不全。
2.尿肌酸酐/身高指数(urinary ceratinine/height index,CHI)
CHI是24小时尿肌酸酐和同性别、同身高的成年人24小时预期尿肌酸酐的比值。3月龄~17岁的参考值为>0.9;0.5~0.9为不足;<0.5为缺乏。
3.3-甲基组氨酸
尿中3-甲基组氨酸反映肌肉中肌纤蛋白数量及代谢状况,参考值为男性5.2μmol/(kg·d)±1.2μmol/(kg·d),女性4μmol/(kg·d)±1.3μmol/(kg·d)。
4.羟脯氨酸
羟脯氨酸是存在于胶原蛋白的特异氨基酸。对儿童来说,尿羟脯氨基酸反映体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及代谢情况。尿羟脯氨酸结合体重和尿肌酐可以计算尿羟脯氨酸指数,用于评价儿童蛋白质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3个月到10岁儿童,尿羟脯氨酸指数>2.0为正常,<1.0为严重缺乏,1.0~2.0为轻度缺乏。
除了以上主要的评价指标外,肌肉功能的测试包括通过电刺激评价骨骼肌功能、握力测试,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如总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等也可用于蛋白质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