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介入治疗学(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4章 舌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第一节 概述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男性多于女性。舌癌多数为鳞癌,尤其在舌前2/3部位,腺癌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也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舌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处,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舌癌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浸润性较强,常波及舌肌,致使舌运动受限,使言语、进食及吞咽等功能发生障碍。舌癌向后可以侵犯舌腭弓及扁桃体,晚期可蔓延至口底及颌骨,使全舌固定。
发生继发感染或舌根部癌肿常发生剧烈疼痛,并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因舌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并且舌的机械运动频繁,因此舌癌转移较早且转移概率较高。舌背或越过舌体中线的舌癌可以向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舌前部癌多向颌下及颈深淋巴结上、中群转移;舌尖部癌可以转移至颏下或直接至颈深中群淋巴结,舌根部的癌不仅转移到颌下或颈深淋巴结,还可能向茎突后及咽后部的淋巴转移。舌癌还可发生远处转移,一般多转移至肺部。

第二节 肿瘤分期

一、NCCN指南分期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2cm;
T2  肿瘤最大径>2cm,但≤4cm;
T3 肿瘤最大径>4cm;
T4a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例如,穿破骨皮质、侵入深部舌外肌(例如颏舌肌、舌骨舌肌、腭舌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T4b 肿瘤侵犯嚼肌间隙、翼板、颅底和/或包绕颈内动脉。
1.病史和体格检查
活组织切片检查;胸部X光检查;指征的初步评估,全身和口腔的检查及CT/MRI;必要的麻醉下检查,麻醉科会诊及必要的多学科会诊。
2.原发灶切除和颈部淋巴结的治疗
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肿瘤和颈部淋巴结的治疗见图34-2-1。
二、不良特征
1.主要危险特征①阳性切缘;②淋巴结包膜外扩散。
2.次要危险特征①原发灶Pt3或Pt4;②淋巴结N2或N3。
3.口腔原发灶在Ⅳ或Ⅴ区转移淋巴结。
4.周围神经/淋巴血管受侵。
图34-2-1 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肿瘤和颈部淋巴结的治疗

第三节 适应证

1.舌腺源性恶性肿瘤(包括复发肿瘤),肿瘤较大,T3~4,无法保证切除干净,或者需要切除全舌、舌根、咽部等器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舌根部腺源性恶性肿瘤,T3~4。
3.舌腺源性恶性肿瘤切除后辅助治疗。
4.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伴有以下疾病:不稳定心绞痛6个月以内,脑血栓、脑出血6个月以内,及其他疾病暂时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

第四节 治疗规范

1.严格选取适应证。
2.病史和体格检查 活组织切片检查;胸部X线检查;指征的初步评估,全身和口腔的检查及CT/MRI;必要的麻醉下检查,麻醉科会诊及必要的多学科会诊。
3.将患者CT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TPS)按照靶区范围勾画靶区,同时勾画下颌骨,脊髓范围;确定进针方向,预置模板,确定粒子活度,按照设计要求布源。模拟计算等剂量曲线。调整粒子位置,使得D 90>匹配周缘剂量。
4.根据治疗计划设计治疗方案 按照预先设计进针方向进针,涉及舌根部为的肿瘤推荐在CT引导下植入。
5.穿刺针穿入达到设计要求位置后,将粒子植入。
6.术后即刻或1周内行CT检查,将CT数据引入治疗计划系统,验证周缘匹配剂量与靶区关系。
7.如部分靶区剂量不足,再次补种粒子。
8.填写治疗记录,放射防护记录,验证记录。
9.并发症 舌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局部放疗反应,观察舌、颊、牙龈及腭部黏膜的放疗反应,较严重的为舌溃疡病变大出血。
10.注意事项
(1)能够手术切除的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
(2)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靶区范围要包括肿瘤外1~1.5cm。
(3)周缘匹配剂量以120Gy为最佳。
(4)第一个半衰期要进行治疗计划系统验证。
(5)涉及舌根部位的肿瘤推荐CT引导下植入。
1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包括活度、剂量参数)选择 125I粒子放射性粒子,建议活度为0.5~0.8mCi,靶区范围包括肿瘤外1~1.5cm,周缘匹配剂量为120Gy。

第五节 操作过程

一、CT引导定位方法
根据病灶不同位置和术前计划,选取适当体位,如俯卧、左侧卧、右侧卧、仰卧、斜卧等。扫描前用自制栅格贴于进针大体位置,定位后做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麻。
二、植入过程
选取适当体位,根据病灶的位置,兼顾距离最近、层面最佳、无重要器官,在CT引导下将18G穿刺针进至靶点,如有囊液应先抽出,一方面减轻占位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粒子的固定。然后用植入枪依次释放籽源,尽量按照巴黎原则(放射源呈直线排列,相互平行且距离相等),以0.5~1.0cm间隔将 125I粒子植入到瘤体内,即刻CT扫描观察,再退针至肿瘤边缘,调整角度后再次进针,同法逐颗释放粒子。必要时多点平行进针。
三、即刻扫描观察
粒子的位置,必要时补充布源,满意后结束手术重新扫描病灶,以备术后验证和复查。
四、术后处理
常规包扎穿刺点,术后常规给以抗炎、脱水、激素、止血治疗3~5天。
五、舌部复发性肿瘤的穿刺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者侧卧位,颈下垫一枕类物品,头过仰,按照上述的定位方法定位,从前方下颌骨下方舌骨上方经过下颌舌骨肌进针或者两侧下颌骨后方倾斜入路,此进针方向亦没有大的血管,比较安全,由于此时进针方向不与地面平行,可以倾斜CT机架,达到扫描平面和穿刺针的平行,有利于针尖的确定和粒子的观察。进针时嘱患者不要有吞咽动作(术前可于咽部喷射局麻药物如2%利多卡因或丁卡因以减少刺激),CT扫描证实穿刺满意后开始植入粒子。
六、舌体和舌尖的病灶可以直视下操作治疗(图34-5-1)
图34-5-1 直视下治疗过程

第六节 并发症及处理

一、并发症
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感染、针道出血、粒子脱落(有时为肿瘤缩小所致)。
二、并发症的预防
定体位、定角度、分步进针、直达靶点,这是顺利完成治疗的前提,另外根据病灶的位置,兼顾距离最近、层面最佳、无重要器官非常重要。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与肿瘤组织被穿破的次数呈正相关。因此,穿刺时,要尽量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角度调整:组织间植入 125I放射微粒子,不同于活检穿刺,要求所释放粒子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因此,释放针的角度调整非常必要。我们的体会是,第一角度释放完毕后,只要退针至病灶边缘,即可轻轻变换角度重新穿进病灶,必要时选取多点平行进针,以尽量满足巴黎原则布源的需要。
三、并发症的处理
为预防感染,做好口腔护理,予2%双氧水+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交替冲洗,每日2次局部,并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出血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减少穿刺次数、选取合理进针点、避免突然用力是操作中的基本要点。粒子脱落,部分为肿瘤缩小所致,尽管当初将粒子放置于病灶内,且距病灶边缘1.0cm以上,但由于病灶大小发生变化,仍造成粒子脱落。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粒子的活度逐渐下降,并未出现相应器官功能异常等情况。

第七节 治疗效果评价

每隔2个月进行患者随访复查,进行局部检查,包括局部肿瘤大小观察,舌体运动程度,肿瘤范围,确定临床疗效。同时进行CT检查,观察肿瘤范围是否缩小,粒子分布间距是否聚缩,引入治疗计划系统再次验证剂量与靶区的关系。
临床随访6个月内,每2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及CT检查。6个月后,每隔2个月进行临床检查,每隔6个月或12个月进行CT检查。

第八节 临床应用举例

例1 患者,男性,60岁,舌根癌术后半年,3个月前检查发现局部肿瘤复发,为进一步控制肿瘤,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图34-8-1~图34-8-7)。
图34-8-1 术前CT
图34-8-2 术前计划
图34-8-3 术前计划DVH图
图34-8-4 术后CT
图34-8-5 术后验证计划
图34-8-6 术后验证计划DVH图
图34-8-7 术后4个月随访
例2 患者,男性,65岁,舌癌术后1.5年,8个月前检查发现舌根部肿瘤复发,放化疗效果不佳,后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图34-8-8~图34-8-11)。
图34-8-8 术前CT
图34-8-9 术后验证计划
图34-8-10 术后验证计划DVH图
图34-8-11 术后1年随访
例3 患者,男性,66岁,口咽及舌癌术后放化疗后1.5年,半年前复查发现左侧舌根部及颌面部肿瘤复发,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图34-8-12~图34-8-16)。
图34-8-12 术前CT
图34-8-13 术后CT
图34-8-14 术后验证计划
图34-8-15 术后验证计划DVH图
图34-8-16 术后6个月随访
例4 患者,男性,52岁,10个月前行舌癌手术治疗,术后规律放疗,8个月前复查局部肿瘤复发,化疗2周期,效果不佳,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图34-8-17~图34-8-21)。
续图
图34-8-17 术前CT
图34-8-18 术后CT
图34-8-19 术后验证计划
图34-8-20 术后验证计划DVH图
图34-8-21 术后6个月随访
例5 患者,男性,57岁,舌癌术后1年,放化疗后,舌根部复发性肿块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图34-8-22、图34-8-23)。
图34-8-22 粒子植入术中
图34-8-23 粒子植入术后
例6 患者,男性,65岁,舌癌术后1年,放化疗后,舌根部复发性肿块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图34-8-24~图34-8-26)。
图34-8-24 粒子植入术前设计进针路线
图34-8-25 粒子植入术后
图34-8-26 粒子植入后9个月复查
例7 患者,女性,66岁,舌癌术后1年,放化疗后,舌体部复发性肿块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图34-8-27、图34-8-28)。
图34-8-27 粒子植入过程
图34-8-28 粒子植入后
(张 杰 胡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