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孙思邈少年立志行医济世

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他先后两次患热病,一次患冷痢。每当他面黄肌瘦、饱受病痛之苦的时候,母亲总是日夜守护在他身边,给他熬药喂药。父亲也背着他翻沟过岭去找郎中。次数多了,也就支付不起药费,只好变卖家产。孙思邈看到由于自己生病,给父母造成这么大的困难,心里难过。他从自己幼年的痛苦经历认识到疾病对人的危害,以及人们面对疾病时的无能为力,体会到大夫的职责,要为病人解除痛苦,还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于是在心里埋下了要学医并且成名医的愿望。
孙思邈天资聪颖,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而不忘。他在离家较远的私塾土窑洞里上学,不仅在课堂上用心学习,还经常在家乡的鱼儿岭一棵槐树下读书。通过刻苦用功,他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少年时的孙思邈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排除封建等级观念,敢于冲破当时盛行的儒士书生通过读书而进身于仕途的世俗,敢于批评鄙夷行医救人的极不合理的社会偏见。他不随波逐流,不屑混迹官场,沽名钓誉,而从解除人民痛苦的角度出发,以大发慈悲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为念,胸怀济世之志,准备把毕生精力贡献于医学事业,他的思想境界和眼光都远高于当时的世俗之辈。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在医学上不仅精通于内科,而且擅长治疗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疾病。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他的著作中首先论述妇科、儿科疾病,声明是“崇本”之义。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在他的影响下,后代医家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若善养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则“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并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他提倡讲究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对针灸研究颇深,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主张疾病的治疗应实行综合治疗。
孙思邈除了重视医术,同时也重视医德。他强调为医者应具备“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品质,还需有“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心态。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其学术成就更是达到了前人未有后人不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