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医药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李时珍出身于世医之家,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是当地的名医,曾被封为太医院吏目。
在明朝的嘉靖、万历年间,统治者不重视医学,医生被看成是和算命的、看风水的人一样,是从事“小道”“贱业”的人,因此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很低。李言闻和父亲两代为医,常常受达官贵人的轻视和欺辱,这种痛苦的经历使李言闻决心要改变李家的社会地位。而李时珍自小天资聪慧,李言闻便决定让他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己也很争气,在14岁就中了秀才。但是在之后的9年中,李时珍3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几次经历科考失败的李时珍也渐渐长大,他决定彻底放弃科举道路,重拾儿时的梦想,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为了说服父亲,李时珍写了这样一首诗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最终李言闻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并开始精心传授他医术。李时珍自己也特别勤奋,他读遍了父亲的藏书,内容涵盖了经、史、子、传、声、韵、医、卜、农、星、相等诸家,几年后李时珍就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后来李时珍因诊断并治愈了楚王府小王爷的“虫癖”怪病,被聘为楚王府奉祠,负责掌管良医所,后来又被推荐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借着这个机会,李时珍广泛阅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医药典籍,同时也观察和研究了许多平时难以看到的药物标本,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这为他以后编写《本草纲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由于李时珍淡泊名利,所以他在太医院只任职了一年便托病辞职,回到家乡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