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轻型、普通型患者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一)病情观察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可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转归,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出入量等,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
1.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如果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则可能提示病情加重;若出现嗜睡昏迷,则应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2.生命体征监测
(1)体温:
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注意患者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发热患者根据医嘱给予退热处理。
(2)呼吸:
密切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呼吸音,有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指(趾)甲末梢有无发绀,加强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SaO 2)的监测。
3.辅助检查
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时判断患者肺通气及换气功能状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关注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肝酶、肌酶、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D-二聚体情况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
(二)生活护理
1.病室环境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湿润;定时开窗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休息与活动 限制患者只在病室内活动,应保证休息,如病情允许,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轻症患者可参加广场舞、八段锦、太极、广播操等锻炼;如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等,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吸氧治疗。
3.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注意患者口腔、皮肤的清洁情况。
(三)饮食护理
1.鼓励患者可进食高蛋白、多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等易消化之品,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3.鼓励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
(四)用药护理
1.过敏史在入院收集资料时一定详细询问,并在病历、床头卡及手腕带上标记致敏药物。
2.了解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3.遵医嘱给予用药,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症状护理
(一)发热护理
1.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2.降温护理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若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若体温超过39.5℃,选用全身冷疗,可采用温水、乙醇拭浴的方式,达到降温目的。若体温下降不明显,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药物降温是通过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及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促进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使用药物降温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者应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再次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高热患者寒战时应注意保暖。
3.补充水分及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每日3 000ml为宜,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失水明显或不能进食的患者,遵医嘱静脉补液。
4.保持皮肤清洁
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于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5.加强口腔护理
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易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二)呼吸困难护理
1.病情观察
判断呼吸困难类型并动态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有条件的可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
2.氧疗
(1)氧流量的选择:
吸氧流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患者缺氧程度来选择。低氧血症患者发生轻度缺氧时,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建议鼻导管氧流量一般不超过5L/min;面罩氧疗氧流量一般5~10L/min。当患者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后2小时,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改善,应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氧流量通常从20L/min起始,逐步上调至50~60L/min。
(2)注意事项:
①向患者介绍用氧的重要意义及用氧安全等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②保持氧疗管路通畅,观察氧疗管路有无脱落、移位、反折;③及时更换湿化液,保持氧气湿化;④经高流量氧疗支持2小时,如氧合指标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应改为无创机械通气(NIV)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三)咳嗽、咳痰护理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2.促进有效排痰 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气道湿化、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一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
(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一般状况良好、能够配合的患者。指导患者掌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①患者尽可能采用坐位或立位,也可让患者取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②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的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③按照上述步骤连续做2~3次,休息后可重复进行;④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
(2) 气道湿化: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气道湿化包括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两种方法。
1) 湿化治疗:通过湿化器装置,将水或溶液蒸发成水蒸气或小液滴,以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的目的。
2) 雾化治疗:又称气溶液吸入疗法,是应用特制的气溶液装置将水分和药物形成气溶胶的液体微滴或固体颗粒,使之吸入并沉积于呼吸道和肺内,达到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雾化吸入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湿化稀释气道分泌物的作用。注意事项:①防止窒息: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管,治疗后要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及时排出痰液,尤其是体弱、无力咳嗽者。②避免湿化过度:过度湿化可引起黏膜水肿和气道狭窄,使气道阻力增加,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引起水中毒、肺水肿(对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湿化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③控制湿化温度:一般将湿化温度控制在35~37℃。在加热湿化过程中既要避免温度过高灼伤呼吸道和抑制气道黏膜纤毛运动,也要避免温度过低诱发哮喘及寒战反应。④防止感染:按规定消毒吸入装置和病房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⑤避免降低吸入氧浓度:超声雾化吸入因喷雾压力和气流湿度增高,可造成吸入空气量减少,使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感觉胸闷、气促加重,因此在给予患者超声雾化吸入时可提高吸氧浓度或改用氧气驱动的喷射式雾化吸入。
(3) 胸部叩击:该方法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有病理性骨折史、咯血、低血压及肺水肿等患者。
1) 操作步骤:①患者取侧卧位或在他人协助下取坐位;②叩击者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③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叩击手法正确;④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叩击。
2) 胸部叩击的注意事项:①评估:叩击前听诊肺部有无呼吸音异常及干、湿啰音,明确痰液潴留的部位。②叩击前准备:用单层薄布覆盖叩击部位,以防止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但覆盖物不宜过厚,以免降低叩击效果。③叩击要点: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如脊椎、肩胛骨、胸骨)及衣服拉链、纽扣等;叩击力量应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叩击时间以3~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以避免治疗中引发呕吐;叩击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④操作后:嘱患者休息并协助做好口腔护理,去除痰液气味;询问患者的感受,观察痰液情况,复查生命体征、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4) 振动排痰仪排痰
1) 操作步骤:①确定排痰部位,暴露振动部位;②根据患者情况设定振动频率和时间,若患者病情允许,每次可持续治疗10~20分钟;③按照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顺序依次叩击,叩击头与患者肋缘紧密贴合;④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关注患者不适主诉;⑤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用力咳嗽,评估排痰效果。
2) 注意事项:①宜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②注意避开胃肠、心脏部位;③操作前可进行雾化治疗,操作结束后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5) 体位引流:适用于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禁用于有明显呼吸困难和发绀、近1~2周内曾有大咯血史、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的患者。具体方法:①引流前准备:引流前15分钟予支气管舒张药,采用雾化吸入给药。备好排痰用纸巾或一次性容器。②引流体位:引流体位的选择取决于分泌物潴留的部位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原则上抬高病灶部位的位置,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有利于潴留的分泌物随重力作用流入支气管和气管排出。首先引流上叶,然后引流下叶后基底段。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应及时调整姿势。头部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重心血管疾病和病情不稳定者,不宜采取头低位进行体位引流。③引流时间: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和患者情况,每天引流1~3次,每次15~20分钟。一般于饭前进行,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如需在餐后进行,为了防止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在餐后1~2小时进行。④引流的观察:引流时应由护士、家人协助,观察患者有无出汗、脉搏细弱、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表现,评估患者对体位引流的耐受程度,如患者出现心率>120次/min、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眩晕或发绀,应立即停止引流,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人员。⑤引流的配合:在体位引流过程中,做腹式深呼吸,辅以胸部叩击或震荡等措施。协助患者在保持引流体位时进行咳嗽,也可取坐位以产生足够的气流促进排痰,提高引流效果。⑥引流后处理:体位引流结束后,帮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给予清水或者漱口液漱口,并观察患者咳痰的性质、量及颜色。
(6) 若患者痰液黏稠无力咳出,必要时给予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建立人工气道者。可经患者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注意事项:①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2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分钟;②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至最低;③在吸痰前后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3.病情平稳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训练,加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和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
(1)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就是以鼻吸气,然后口缩成鱼嘴状缓慢、匀速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患者呼气时应放松,避免腹肌收缩。
(2) 腹式呼吸:每日2次,每次做10~15分钟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体位——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为宜,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以一只手放在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放松,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的感觉。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
(3) 呼吸功能锻炼仪:由呼吸训练器及吸气软管组成,可增加肺的通气量和咳嗽能力,防止痰液堆积。具体使用方法:①嘱患者用手托起呼吸训练器,先深呼一口气,然后用口含住吸气软管,慢慢吸气,呼吸训练器中的白色活塞可随吸气而缓慢提升;②白色活塞顶部升到目标刻度后,保持吸气状态停顿5~10秒,待白色活塞下降至底部,松开吸管,平静呼气;③根据患者病情,每天可练习2次,每次10~15分钟。
三、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医护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通过掌握患者的主要矛盾,主动给予患者热情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关心、照顾患者,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消除患者精神上的各种压力,使其平静、主动地配合治疗,顺利度过隔离观察期。
2.稳定患者情绪
隔离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顾虑重重,常失去治疗信心而悲观失望,甚至想自杀。这些不良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使病情恶化。因此,护士应具备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尊重患者,热诚关怀,尽力消除不良刺激,并取得家属的紧密配合,满足患者情感上的需要。稳定患者焦虑情绪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素养、性格及心理承受力等进行护理。对一些重症患者要采取适当方式让患者知道自己的诊断,可通过细致的行为诱导,使患者情绪渐趋稳定,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解释务求一致,善于引导,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与患者交谈时,语言要温和,态度要诚恳,治疗时操作要熟练;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并指导患者降低其焦虑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相对稳定。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患者进入隔离病房之后就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受探视时间限制,患者与各方面的信息交流减少,日久就会出现沟通障碍,表现为感觉孤独、忧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所以,此时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患者除语言交流之外,还应利用手势、眼神等,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减轻患者孤独感。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而精细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此外,对老年人在生活上要给予加倍照顾,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思想活动,以便随时变更护理对策,使患者处于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4.帮助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的传染疾病,许多人对此缺乏了解。所以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为患者提供正面信息,对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树立信心有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另外,处在隔离环境中的患者往往信息闭塞,为患者提供信息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一些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举措,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其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病情稳定好转的正面信息会使患者受到鼓舞,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
病房应干净、整洁,周围避免噪声,同时加强晨晚间护理,尤其是晚间护理。有些患者出现失眠现象,通过医护人员的耐心开导和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患者能够很快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保证有效的休息,增强自身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常言道“三分治,七分养”,合理饮食对隔离观察的患者极为重要,其总的原则为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只有通过合理饮食,才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6.提供情感宣泄、情感支持、情感交流的平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热线电话、手机或对讲机等提供情感宣泄、情感支持、情感交流的平台。有研究表明,在精神受挫以后,71.4%的人选择倾诉这种应对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等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让被隔离观察患者体会到有人在真心关注他,无条件地接纳他,愿意与他一起走过这段特殊的日子,给患者以力量和勇气。同时也帮助患者建立各种社会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多方位的心理支持。
7.早期识别心理危机,及时干预
在隔离观察的患者中,由于疾病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容易出现自杀倾向或不配合治疗等极端行为。这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掌握基本的心理护理学知识,及时识别患者的心理危机,并给予早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