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护理思维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22 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护理

患者,女性,47岁,主诉:反复腰腿疼伴右下肢疼痛6年,加重伴双下肢疼痛1个月,门诊以“腰椎滑脱症”收入院。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
入院后查体:

体温36.5℃,脉搏104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11/70mmHg。患者主诉6年前不慎摔倒,后出现腰腿疼,多在劳累后出现,伴右下肢疼痛、无力,为右臀部、大腿外侧、小腿后侧至足底。曾于外院就诊,行腰椎X线、腰椎CT,诊为“腰椎滑脱症”,行休息、按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有效。此后上述腰腿疼症状间断出现,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腰椎滑脱症”收入院。患者自发病来精神、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室。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专科查体:

腰椎活动度前屈—后伸90°~20°,左—右侧屈20°~20°,左—右旋转30°~30°。直腿抬高试验(SLR)右(+)70°左(+)70°;Kemp征右(+),左(-);股神经牵拉试验(FNST)右(-),左(-)。膝腱反射右(+),左(+);跟腱反射右(±),左(±)。Babinski征右(-),左(-);Hoffmann征右(-),左(-)。肌力右侧趾伸、跖屈、长伸、长屈Ⅳ+。双下肢感觉正常。

辅助检查:

X线示腰椎生理曲度好,L4椎体向前轻度滑脱。CT未做。MRI:L4~5小关节增生退变,L4椎体向前轻度滑脱,L4~5椎间盘变性突出,椎管狭窄。

异常化验结果:

无。

思维提示

[1]患者出现疼痛:疼痛部位为腰腿部、右臀部、大腿外侧、小腿后侧至足底,需做好疼痛的护理。

[2]患者出现睡眠型态紊乱:因疼痛出现失眠、易醒,需做好睡眠的护理。

2.护理评估

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腿部、右臀部、大腿外侧、小腿后侧至足底疼痛。患者因疼痛出现失眠、易醒。患者术前血压、血糖正常。患者多次咨询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护理要点,希望对疾病及手术能有更多的了解。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二)实施手术后

1.诊疗情况

手术当日,体温 36.2~36.8℃,脉搏 108~88 次 /min,呼吸 18~22 次 /min,血压 110~132/72~85mmHg。患者在全麻下行“腰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置入、植骨融合术”,术毕安返病房,伤口外敷料包扎完整,无渗血,双下肢感觉活动好,带回一根引流管,引流液为红色血性,尿管通畅,尿液为淡黄色、清亮,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及吸氧。告知患者麻醉恢复前需去枕平卧、禁饮食,麻醉恢复后可轴向翻身,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术日晚患者主诉疼痛,难以入睡。术后第1日,体温36.5~38.8℃,脉搏 85~110 次 /min,呼吸 18~20 次 /min,血压 122~132/62~88mmHg,伤口敷料无渗血。24~48 小时后协助患者佩戴腰围下地活动,同时拔除尿管。患者术后第2日出现引流液的量增多,颜色由血性转为透明清亮液体,出现脑脊液漏的并发症。

思维提示

[1]患者带有引流管及尿管,增加感染的危险。应密切注意患者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体温变化。

[2]患者主诉疼痛,难以入睡。与术中神经根牵拉及手术切口有关,需做好疼痛护理。

[3]患者体温达到38.8℃,需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并注意体温的变化。

[4]患者麻醉恢复前需去枕平卧,麻醉恢复后可轴向翻身,24~48小时后可佩戴腰围下地活动。卧床期间患者处于独立移动躯体能力受到限制的状态,可出现自理能力的缺陷。

[5]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症状,应密切观察引流情况,患者下地活动时需防止跌倒。

2.护理评估

患者麻醉恢复前需去枕平卧、禁饮食,患者伤口外敷料包扎完整、无渗血,带有一根引流管及尿管,管路通畅。患者主诉疼痛,难以入睡。患者体温38.8℃。患者引流液增多,颜色由红色转为透明清亮液体,考虑脑脊液漏的发生。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三)出院前

1.诊疗情况

出院前行“腰椎正侧位”、血常规检查,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出院指导。各项检查无异常后可带药出院。

思维提示

[1]患者及家属缺乏正确佩戴腰围的相关知识,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佩戴腰围的方法,使其出院前能正确佩戴腰围。

[2]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期护理注意事项。

2.护理评估

做好出院时患者心理、药物知识水平及康复期的护理宣教。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二、护理评价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理上给予了一系列护理方案的实施。入院时为患者做好疼痛、睡眠型态紊乱的护理,手术后不仅满足了患者术后的基本生理需求,对患者的睡眠、伤口、尿管等均进行了良好的护理,避免了术后伤口的感染,有效地避免了跌倒、坠床、压疮的发生。出院前,给予患者系统的知识、术后康复期的护理。在整个住院期间,术后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尤为重要。

三、安全提示

1.有发生跌倒的危险

患者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症状,从而造成头晕,24~48小时后下床活动时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同时与患者术后平躺24~48小时后立即下床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有关。护士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正确佩戴腰围,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神志、肌力等。评估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定时巡视患者,固定好病床脚刹、加床档、合理安排陪护;嘱患者下床时不要着急,应循序渐进,穿防滑鞋,保证病房地面干燥,灯光照明良好、病房设施摆放合理。

2.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患者术后24小时内卧床,护士需了解患者皮肤营养状况;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早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3.有发生感染的危险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及时拔除引流管及尿管,给予抗生素治疗,每日3次监测体温。

4.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患者住院期间需服用降压药物、止痛药物、辅助睡眠药物等,护士需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四、经验分享

1.心理护理

因神经根受压,患者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10年。神经功能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护士可告诉患者手术实施后疼痛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1)椎间隙感染:

术后1~3日护士应密切观察有无腰部剧烈疼痛或下肢疼痛,活动加剧,不敢翻身并有低热,白细胞增多等。

(2)神经根粘连:

如术后出现原疼痛区疼痛加重,有发生神经根粘连的可能,因此,护士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尽早下床活动。

(3)减压综合征:

脊髓及神经压迫解除后,局部过度充血水肿,造成其功能障碍,个别人形成永久性损害。其机制复杂,有的学者认为与“钙过载”“氧自由基”有关。因此,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活动感觉的情况,若出现障碍应考虑有减压综合征的发生。

(4)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由于硬脊膜损伤引起,如果术中修补,大多数均愈合。脑脊液漏可引起患者头痛,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概率,延长住院卧床时间。个别人可形成假性蛛网膜囊肿,造成慢性腰痛,持续性头痛和神经根症状。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引流量增多并且引流液由血性变为透明清亮的液体,伤口敷料渗液有无色或淡红色,并且患者出现疼痛、头晕、无力等症状时,应考虑有脑脊液漏的发生。

3.患者正确起床方法

手术返回病房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情况,评估患者的肌力情况,并与术前作对比。患者麻醉恢复后指导并监督患者练习直腿抬高(身体平卧,两腿伸直,医护人员用手将患者的下肢抬起,不断提高抬腿高度,并教会患者自己掌握抬腿方法,进行主动练习,2~3组/d,5~10次/组,双腿交替进行),屈伸膝关节,足背、趾屈等功能锻炼,以防神经根粘连。术后第1日上午给予患者摇高床头15°~30°,为下午下地做准备,下午输完液后给予患者佩戴腰围,摇高床头70°,患者倚靠床头坐起。如果患者无头晕、不适主诉后将患者取侧卧位,双腿自床上挪到床下,嘱患者双臂交替撑床慢慢坐起,坐起后不可急于下地,床边坐15~30分钟,无头晕、不适主诉后继而床边站立,然后床周行走,最后屋内行走直至走廊行走,按此顺序逐步进行,以患者不感觉累为原则。在全过程中护士都应在身边指导与观察,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告知患者下地时应该穿跟脚的平底鞋,下地后行走或大小便时腰不宜用力,腿用力。在刚开始阶段应少走慢走,逐步适应,量力而行,以不疲劳为度,运动量酌情递增。

4.出院指导

(1)告知患者佩戴腰围3个月,并且强调其佩戴的注意事项。

(2)嘱患者3个月后来复查决定是否可以撤腰围且交代复查相关事项。

(3)患者外带药物,交代用法、用量、副作用等。

(4)告知患者3个月内避免负重,避免腰部承重过大、长久站立或保持同一坐姿,避免腰部扭曲的动作,如弯腰、旋转等,下蹲时一定保持腰部是平的,屈髋屈膝蹲下。

(5)患者出院后活动仍受一定限制,告知家属及时协助以满足其需要,但要逐渐从患者角色过渡,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家属应给予心理支持。

(6)嘱患者继续每日锻炼下地行走并告知家属在行走时一定要陪伴,原则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7)避免坐长途汽车、坐软椅、开车、体力劳动等。

(8)出院使用腰围后,仍不可急于做腰背肌锻炼,以防止或减轻腰肌的萎缩。锻炼的时间应术后3个月复查时询问医生可否进行,并且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加强腰背肌锻炼。

(9)告知患者加强腹肌的练习:床上仰卧抬脚,空中蹬车活动。

(10)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局部及全身感染,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