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血吸虫病是一种呈全球性流行的被忽视的热带传染性寄生虫病;就其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性而言,为仅次于疟疾的全球第二大寄生虫病。目前,该病流行于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感染者超过1.4亿人。2010年,全球血吸虫病疾病负担约为33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在全部20种被忽视的热带病中列第2位。2012年1月,WHO发布《加快消除被忽视的热带病对全球的影响:行动路线图》,并和全球合作伙伴签署《抗击被忽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加快了全球消除血吸虫病的步伐。2012年5月28日,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2025年全球消除血吸虫病公共卫生问题”的WHA 65.21号决议。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15—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将血吸虫病作为全球需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经过全球共同努力,2017年全球血吸虫病疾病负担已下降为108.9万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
我国流行日本血吸虫病,该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可追溯到2 100年前。我国曾是全球血吸虫病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流行区人民长期遭受血吸虫病的危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55年11月,党中央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5年底,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正式拉开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序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机制,历经“以钉螺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以人畜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3次防治策略调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将血吸虫病作为政府优先防控的四大传染病之一,并启动实施《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2014年,中央政府将血吸虫病作为五大重大疾病之一予以重点防控,并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血吸虫病防治关系群众生命安全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经过多年努力,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巩固成果、完成消除血吸虫病的任务还很艰巨。值此攻坚制胜的关键时期,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牢牢把群众疾苦时刻放在心头,将打好血吸虫病歼灭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毫不松懈地抓实抓好。继续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切实阻断传播途径。继续着力提高基层防控能力,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治理力度。继续做好患者救治,特别是要为欠发达地区的困难群众提供帮扶。血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加强指导,把防治规划和措施落到实处,将‘瘟神’危害群众扫进历史,还一方水土清净、百姓安宁。”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农业、水利、林业、卫生等部门积极协作,广大血防工作者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国血吸虫病人数已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 100万例降至2018年的2万多例;截至2018年底,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58.44%达到消除标准,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30年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仅剩“最后一公里”。
在近7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中,我国广大血防工作者紧密结合现场防治需求、尊重科学规律,在灭螺技术、灭螺药物筛选、免疫诊断方法、化疗药物、健康教育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这些技术、方法和措施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这些技术、方法和措施不仅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得到广泛应用,部分技术和产品已经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用于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的适宜技术和产品众多,不同技术的适用范围亦有所差异,且国内尚缺少有关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适宜技术的专题资料与专著。更重要的是,目前广大基层血防专业技术人员对诸多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注意环节和优缺点尚不十分了解。鉴此,杨坤、李石柱等一批长期从事血吸虫病防治、科研、教学的专家和学者因时而动,根据多年防治经验,按照面向时代、面向防治、面向基层的原则,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搜集文献资料,精心编撰完成了《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适宜技术》一书。该书翔实全面,注重实用,反映进展,图文并茂,是目前国内一部难得的血吸虫病防治技术专业参考书与实用性专著。该书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我相信该书的出版,必将为促进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作出积极贡献,并在我国“一带一路”卫生健康合作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所长
《贫穷所致传染病》主编 周晓农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