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间接接触传播
一、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是指传染源和易感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而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物体表面,或通过接触含有病原体的媒介而传播的途径。包括无生命媒介传播、有生命媒介传播以及空气传播。
无生命媒介传播包括经由受病原体污染的无生命的材料或物体(污染物),如玩具、手帕、污染的衣物、床品、厨具或饮食用具,以及手术器械或敷料;水、食物、牛奶,生物制品如血液、血清、血浆、组织或器官,或任何可以作为媒介传播的物质所造成的传播。病原体在传播至下一位易感者之前在媒介中不一定会发生增殖。
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式以针刺伤、玻璃割伤、血液体液污染为主,分别占62.5%、25.0%和9.4%;暴露地点以病房为主,占62.50%;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占96.88%。
有生命的媒介传播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机械携带,如爬行或飞行昆虫通过其污染的足、鼻或胃肠道所造成的传播,该传播不需要病原体在媒介体内的增殖。二是指生物传播,该传播在节肢动物将传染性病原体传播至下一位易感者之前,病原体会经历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历经不同生命周期的过程,如雌性按蚊在刺吸疟疾患者或带虫者血液后,血液中的雌、雄配子体能在蚊胃内继续发育,并最终发育为子孢子。当受染蚊再吸血时,子孢子即可随唾液进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导致疟疾的传播。另外潜伏期是指从节肢动物自身感染至其具有传染性的时期,对传播疟疾的雌性按蚊而言,即指疟原虫从配子体发育为子孢子的时期。传染性病原体可以进行不同代际的垂直传播,或从不同生命形态如从蛹至成虫的传播。
通过间接接触发生感染的情况有:当感染者打喷嚏、流鼻涕、散播被感染的微粒到空气中,当健康者吸入被感染的空气,或被污染的微粒直接落在眼睛、鼻子和口腔的黏膜,他们具有患有该病的高风险。或者通过接触污染表面导致被感染,而高频接触表面包括:门把手、桌椅、床单元、洗手间表面、医疗设备、电脑键盘、鼠标、电话、文具、儿童玩具等。被污染的手在间接传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当感染者在打喷嚏、咳嗽或与人交谈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5μm)接触到易感者的眼、鼻或口腔后而被感染称为飞沫传播。飞沫也可通过一些医疗操作而传播,如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但飞沫因其颗粒较大,只能在空气里短暂停留,故其传染性仅局限于传染源周围(1m以内)。通过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面屏或护目镜等均可有效降低飞沫传播的概率。
三、飞沫核传播
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5μm),最易吸入并停留在肺泡,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体外存留较长时间,并且耐干燥,故可以在空气中漂浮、传播时间长。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可以进入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目前所知,仅有结核、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和麻疹三个疾病通过空气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