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项目风险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中西方项目风险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

通过前文关于中西方在风险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讨论可知,中西方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好中西方风险管理文化和项目风险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比较研究。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够针对中国人的风险偏好和理念,使用中国人熟悉的风险管理文化和方法,去做好项目,以及能够更好地与西方人合作去做好各种跨国项目或全球项目的风险管理。

2.3.1 中西方风险管理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风险管理或项目风险管理最大的差异是风险管理文化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中国人五千多年文明从伏羲创“八卦”到三部《易经》中“变化”与“应变”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文化,与西方工业革命前后才出现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文化的不同。有关这方面的差异将分析讨论如下。

1.中国人“顺天应时”的风险管理文化

如前所述,中国最早的人文初祖伏羲所创“八卦”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然后抽象得到的,其中给出的八种导致事物发展变化的驱动要素(乾天、坤地、兑泽、艮山、离火、坎水、震雷、巽风)都是天地变化时会出现的环境情况,并且这些情况也是导致事物风险的八种基本驱动要素。按照《春秋内事》的说法,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文(爻)应气,凡二十四气,消息祸福,以制吉凶”,可知伏羲创“八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人们能够去分析和研究“天和地”所具有的这八种风险驱动要素所导致的事物风险,特别是去研究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各种风险。所以中国文化从最初创建就是一种“顺天应时”的风险管理文化,这种文化认为各种事物的风险都源于天地环境与条件的发展变化。实际上,伏羲创造的“凡二十四气,消息祸福,以制吉凶”指的就是伏羲根据推演天地间的八种风险驱动要素创建了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使得中国人有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农作方法,去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从而实现“顺天应时”和“趋利避害”的风险管理效果。随后出现的三部《易经》都是在“八卦”的基础上通过“叠卦”去推演这八种分析驱动要素是如何导致事物发生风险(即吉凶),以便人们能够做好风险的应对以“趋利避害”。后来的中国儒家、道家、兵家等诸子百家都是在《易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险管理的不同学派,它们都继承了伏羲“八卦”中的以“天地环境”的发展变化为主导的风险驱动要素和风险管理的文化与思想。虽然兵家的“兵争”思想中有一些与敌人斗争的风险管理思想,但是也多是“先为不可胜”和“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一类对于“兵争”中各种环境与条件的风险做好应对准备的风险管理思想。

2.西方人“竞争为主”的风险管理文化

在西方人的文化中没有中国人的这种“顺天应时”的风险管理文化渊源,不管是在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帝国的文化中都没有这些,从希腊神话到古罗马的征战历史中都是“竞争”的文化思想。最重要的是,如前所述,西方最早的风险管理概念和认识,包括风险一词在现代德语中的用法首次出现于16世纪,而且他们对风险的认识是“在悬崖上行走而十分害怕”的意思,这与中国人所理解的“风险”一词所包含的由于“风”所导致的“险”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的风险管理思想和文化始于16世纪前后,这个历史时期正是酝酿和开展工业革命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文化思想中“竞争思想”是其核心,这种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与人争斗”的思想,而有关“自由竞争”的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使得西方的风险管理文化逐步成了一种为“竞争”服务的“争斗为主”的风险管理文化。特别是自1500年大航海时代开始以后,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到英国,大约每100年西方就会出现一个靠海外扩张或侵占和拓展殖民地的“老大”。由此使得在西方始终有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为主”的风险管理文化。

3.中西方风险管理文化的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在中国几千年以“和合”为核心的文化中,一个“和”字给出了中国人希望人们都能够“和平相处”的深刻文化内涵,而一个“合”字给出了中国人希望做事情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的文化思想。很显然,中国风险管理的文化就是一种努力追求“和合”二字的风险管理文化,而西方风险管理文化就是一个追求“竞争”二字的风险管理文化。中国文化中的“和”字,使得中国人要在风险管理中“求大同存小异”,大家共同合作去创造最大的新增价值,然后再去合理分配这些创造出的新增价值。西方文化中的一个“争”字,使得西方人在风险管理中“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惜牺牲竞争对手的所有利益。中国文化中的“合”字,使得中国人在风险管理中首先会去“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以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使得中国人的风险管理最核心的任务是发现和遵循“天地间”所存在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西方文化中的“争”字,使得西方人在风险管理中相信“实力是取胜的根本”,这使得西方人的风险管理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的结果。由此可见,中西方在风险管理文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中国风险管理文化更为优秀。这也是为什么在洋务活动时期,中国文化界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因为中国的文化思想更为符合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实际上,当今的项目风险管理同样需要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3.2 中西方风险偏好的比较

中西方风险管理思想中差异最大的方面,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人从人文初祖和先贤们那里继承了“勇于承担风险”和“积极应对风险而趋利避害”等一系列对于风险的偏好,同西方人“以购买保险去规避风险”所表现出来的风险偏好是有很大差异的。

1.中国人“富贵险中求”的风险偏好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知道“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其中的“利”就是“风险收益”,而“弊”就是指“风险损失”,所以中国人都知道人们只要做事情就必须去冒风险,就必须通过开展风险应对与管理去做到“趋利避害”的最佳效果。久而久之,几千年传承下来使得中国人具有了“勇于冒险”和“敢于承担风险后果”的风险偏好。对中国人的风险偏好最好的描述就是“富贵险中求”这句话,这句话的核心在“险中求”,所表达的是中国人不但不怕风险,而且敢于冒风险去努力获得“趋利避害”(即获得富贵)的结果。实际上中国文化从“八卦”到《易经》再到诸子百家,都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万物发展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如何去应对这些风险的思想和方法,这就导致中国人天生就有一种敢于冒险的基因。这是一种在承认和认识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风险偏好,而不是那种“赌徒”式的“孤注一掷”和“玩命”的风险偏好。

2.西方人“破财免灾”的风险偏好

虽然不能说所有西方人的风险偏好都一样,如盎格鲁撒克逊人与维京人的风险偏好就有所不同。但是西方人的风险偏好是一种“破财免灾”的思想,即努力转移风险的风险偏好。首先,1720年最早成立的保险公司是在伯努利发现了统计学大数定律后,仅仅时隔十五年就在伦敦成立并以这种方法去对保险产品定价。后来,西方人发明和使用的商业合同也是体现西方人“破财免灾”风险偏好的最好证明。因为任何商业合同都是一份转移风险的正式文件,多是风险拥有者因自己无力承担事物风险,所以通过合同将该事物转交给愿意并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人去实施。很显然,西方这种“破财免灾”的风险偏好,就连西方许多风险管理学者也将其归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这种借助购买保险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的做法,是一种相对消极的风险偏好,是一种借助商业方法转移风险的偏好。

3.中西方风险偏好的对比分析

按照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个人或组织的风险偏好是开展风险管理的起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或组织在风险管理中所使用的方法和对策。从上述对于中西方风险偏好的讨论来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人的风险偏好更为“勇于承担和管理风险”,而西方人的风险偏好则是更愿意“积极转移风险”。虽然不同的风险偏好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却决定了不同风险偏好的人或组织的风险管理做法与应对措施的选择。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和西方人的风险偏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例如,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很少有人买保险,只有少数从事国际贸易等业务的公司会购买保险,而当今社会很多中国人也在购买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中国的保险公司也逐步发展成了世界有名的保险公司。

2.3.3 中西方项目风险管理思想的比较

中国人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与西方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也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不同以及比较分析如下。

1.项目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思想

中西方对于十大项目专项管理中哪个最为重要的认识是不同的,西方有很多教科书认定项目范围管理是最重要的专项管理,所以其多数教科书始于对项目范围管理的讨论。但中国人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才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专项管理,因为实际上对于确定性的项目活动,人们管与不管的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不确定性的项目活动人们管与不管结果会有很大差别。所以中国人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才是最为重要的,即对于项目不确定性活动所开展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

中国人更进一步认为,和日常运营管理相比,项目管理更为重要,而项目各个专项的管理中项目风险管理最为重要。所以中国式的项目风险管理认定,项目风险要素与项目目标四要素和项目资源三要素相比,是最为重要的项目管理对象,因为任何其他项目专项管理都离不开对于各个项目专项中的风险进行管理。

2.“趋利避害”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

中国人的管理哲学认为,任何事情(即项目)都不可能是“有弊无利”或“有利无弊”的。要想赚钱就必须先垫付一定的成本(弊),然后才有可能做成生意而赚钱(利)。所以中国人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要求人们必须开展“趋利、避害”两方面的发现管理,而这才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根本规律之所在。实际上,中国人“趋利避害”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和方法源于中国人“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对于事物(项目)中“利害”两方面转化的认识,以及积极应对项目风险的管理思想。

但是西方在项目风险管理思想方面,最开始认为“项目风险就是导致项目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风险管理思想源于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理念的影响。虽然现在西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中也认识到“项目风险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但是这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例如,最初PMI的PMBOK对于项目风险的定义就只是认定项目风险可能出现不利后果。

3.“凡事预则立”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

中国人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十分重视两个方面,其一是项目及其环境与条件发展变化的预知和预测,其二是对于项目风险应对各种预案的制定。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指的就是项目风险管理首先要做好项目未来发展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开展好项目风险应对预案准备方面的管理工作。中国这种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凡事”是指任何事情即任何项目活动都会有某种风险;其二是“预则立”是指只有开展好预测和预案准备工作,事情或项目活动才有可能成功;其三是“不预则废”从反面确认如果没有做好预测和预案准备工作,则事情或项目活动就必然会失败。由此可见,中国人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最为重视的是对于项目及其环境与条件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和对于如何应对项目风险的预案准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虽然西方的项目风险管理原理和方法中也有项目风险识别和应对计划,但是这与中国人所要开展的项目及其环境与条件发展变化的预测在内容和范围的深度和广度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西方的项目风险管理在内容方面,需要特别增加“项目及其环境与条件发展变化预测和判断”方面的内容。

4.“积极求变”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

中国人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独特之处,那就是中国人更注重通过变更项目计划去主动适应项目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项目风险情况。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就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听上去是一种十分浅显和朴素的道理,但是它说明了中国人在项目风险管理思想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道理。这是说,人们的任何计划都是在事物或项目开始之前制订的,在计划制订出来之后的执行过程中,事物或项目及其环境与条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所以人们只有不断地根据这种发展变化去调整和变更计划才可能取得事物或项目的成功。因为人们当初制订的计划并不符合发展变化后的事物或项目的实际情况,客观实际情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们只有主动修订计划才能够保证事物或项目的成功,即必须采取一种“积极求变”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和方法。

中国人的这种项目风险管理思想与西方人对待计划和变化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很多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认为这是中国人不重视或不尊重计划的表现。实际上中国人的确并不固执地拘泥于“已有计划”的严肃性,更不认可西方人提倡的“计划的不可变更性”,这就是中国人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与西方最重要的不同之处。

5.“见微知著”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

中国人认为,项目风险管理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信息(即信息不完备)和信息滞后性,所以认为人们不仅需要利用各种数据去做出科学的客观预测,还需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做好各种能够“见微知著”的科学判断。这里的“科学判断”是指人们需要使用自己的经验、常识、推理、演绎等一系列方法去对项目活动的风险情况做出必要的“推断”。这就涉及两个中国人的观点:其一是法家韩非子所说,“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即管理者要根据某些较少的信息(微)去判断出(以知)会发生哪些风险以及何种风险后果;其二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说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信息加工处理和推断,与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风险和风险后果的思想。

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人与西方人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不同之所在,即中国人更强调在项目风险管理中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起到的作用,更强调管理者需要使用自己的真知灼见、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去填补项目活动信息的缺口,去及早做出对于项目风险的判断或推断,从而去积极地制定项目风险应对预案,和及时采取各种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成功做好项目的风险管理。

6.“集大成”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

中国人做学问和做事情都希望能够成为“集大成”者,“集大成”这句话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说孔子这个集大成者就像乐队共同演奏的美妙音乐那样和谐与共鸣。在随后的2500多年中,“集大成”这种思想就成了中国人做事的一种独特要求和一种最高境界。同样,中国人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强调要考虑导致项目风险的方方面面,并且要根据它们之间客观的合理配置关系去做好必要的集成管理工作。这包括对于因项目风险而导致的项目计划变更的全面再集成,即项目更新计划必须考虑所有项目要素变更后的合理配置关系,必须重新集成项目计划变更所涉及的各方面要素。

这同样是中西方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同之处,虽然西方人在他们的PMBOK中也有项目集成管理的专项知识领域,但至今(包括最新的第六版)仍缺乏必要的项目集成管理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最好的证明就是作者经过多年研究提出的项目集成管理原理和方法,于2009年获得了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的研究大奖,并且在南开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作者出版的《项目全面集成管理原理与方法》被选定为该校全额资助出版的十大哲学与社会科学代表著作。[15]

综上所述,中国人在风险管理文化、风险偏好和项目风险管理思想等诸多方面,与西方人有很大差异,所以只有学习好中国式项目风险管理才有可能管理好中国的“人和事”,即中国人所开展的各种项目。


[1] ROBERT BP. How New Risk Management Helps Leaders Master Uncertainty [M]. New York:Business Expert Press,2019.

[2] MARVIN RAUSAND. Risk Assessment:Theory,Methods,and Applications [M ]. New Jersey Wiley,2011.

[3]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15. Pulse of the Profession. Report:Capturing the Value of Pro-ject Management,p. 15. Newtown Square,PA:Author 2015.

[4] 风险管理的历史与发展[EB/OL].(2020-04-16)[2020-06-09]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34efT2lOPa7.html.

[5] 伯恩斯坦.与天为敌[M].穆瑞年,吴伟,熊学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 风险管理的历史与发展[EB/OL].(2020-04-16)[2020-06-27]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34efT2lOPa7.html.

[7] 陈志国.传统风险管理理论与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之比较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第21卷第6期,15-18.

[8] 严复海,党星,颜文虎.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趋势综述[J].管理现代化,2007年第2期,PP30-33.

[9] COSO是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英文缩写。

[10] 全风险管理——Total Risk Management,TRM;整体风险管理——Holistic Risk Manage-ment,HRM;集成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

[11] BURKE R. Project Management:Planning & Control Techniques. 3rd Edition [M]. 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 Ltd,1999.

[12] 戚安邦,等.面向知识经济与创新型国家的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78-83.

[13] 谢喜丽.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7月,总第397期,PP68-69.

[14] 该协会后改名为AACE-I,即美国国际工程造价促进协会。

[15] 戚安邦.项目全面集成管理原理与方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