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践行百年初心使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在理想信念中守初心担使命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并为初心使命提供了方向、道路和动力。要修好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守初心担使命,必须真学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党绝对忠诚,不断掸去思想灰尘,补好精神之“钙”,把初心使命建立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基础之上,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一、理想信念是守初心担使命的“灯塔”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和奋斗目标,是古今中外共同探讨的课题。在古希腊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撰写的《理想国》一书,提出了理想范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在中国,古代是用“志”表示理想的。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清代金缨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到了近现代,人们才逐渐使用“理想”一词。192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唐毂编译的《近代教育家及其理想》,1928年10月上海金屋书店出版的徐培仁翻译的《一个理想的丈夫》,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刘麟生的《中国政治理想》等,都使用了“理想”一词。

信念是人们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信念是对人生最高价值的理解和追求,反映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自身力量能够达到的限度和期望的限度。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相信,是信念形成的关键。我们认为,信念,一是信,二是念。前者的要义是坚信客观规律,既然是坚信,既包括科学,也包括感情和意志。后者的要义是认识,即观念、看法、精神状态。由此可以说,信念是一种基于客观规律之上的坚定认识,是包含科学、感情和意志三大因素的认识,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理想与信念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主要区别在于:理想强调的是向往、追求和奋斗目标;信念强调的是观念、看法、精神状态。主要联系在于:二者的基础都是客观规律;理想指明了方向,信念提供了动力;二者都是人对某种目标价值的追求。正是这种密切联系,人们将其合称之为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基于客观规律的向往、追求、奋斗目标与观念、看法、精神状态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个人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与国家理想信念的统一,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就像漫漫黑夜中的“灯塔”,照亮了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方向和道路,为守初心担使命提供了强大动力,成为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37]“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38]

党的理想信念明确了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方向。方向引领未来。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最终将走向何方,这是守初心担使命的重大问题。党的理想信念,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坚定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中体现,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归宿。这不仅照亮了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前进道路,而且校正着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使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减少摩擦和内耗,进而形成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有效合力。

党的理想信念明确了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道路。道路决定成败。走什么道路守初心担使命,这是守初心担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党的理想信念,明确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群众的“幸福路”,是伟大祖国的“富强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路”,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守初心担使命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根本规范。党员、干部要始终沿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动力。动力关乎行动。怎样激励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这是守初心担使命必须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党的理想信念,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现实目标和未来目标,明确了全党的集体情感和意志。为达到现实目标和未来目标,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守初心担使命的压力,但压力最终将转化为守初心担使命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39]这是一种能够跨越物质障碍的力量,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守初心担使命的有力支撑。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

理想信念,打头的是“理”。“理”是根基、是基础,是在“理”基础上的想,是在“理”基础上的信,是在“理”基础上的念,也可以说,想的是“理”,信的是“理”,念的还是“理”。对共产党人来说,这个理想信念之“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丧失理想信念,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问题也往往出在他们没有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更没有真正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40]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实践和时代相结合,并用新的经验来丰富它、发展它,马克思主义就会永葆青春的魅力。各种马克思列宁主义“过时论”,不仅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不懂得“义”在中国有适宜的意思,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完全错误的。邓小平说:“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4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42]党员、干部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以奠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要求,也是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43]我们党有9000多万名党员,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不多,系统读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不多,真正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多,与新时代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思想、工作实际,读一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信念以及中国革命、人民、民族、人类等的经典论述,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这些思潮的界限,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创新,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

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关键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这就要求党员、干部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用的矛盾运动规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运动规律;重点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真正懂得人类社会必然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必然被无产阶级专政所代替,进而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肩负共产党人的使命,自觉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

忠诚,即真心实在、诚心竭力、无私尽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党忠诚,是党的团结统一和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有强大的力量和很高的威信。在我们的工作中尽管有缺点,有错误,但是每一个公正的人都可以看到,我们对人民是忠诚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同人民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我们已经得到巨大的成就,并且将继续得到更巨大的成就。”[44]总结党内生活的经验,邓小平指出:“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不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这对于党的生活有重大的原则意义。”[45]针对党内存在的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江泽民指出:“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来掌握,是一个至为重要的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46]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教训,胡锦涛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是通过广大党员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不断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赢得的。”[47]在新时代,针对有的党员、干部对党不忠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48]这些是对党忠诚的思想认识基础。

对党忠诚是党章党规的明确要求。建党初期,党章就明确了对党忠诚的要求,党的二大到四大的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忠实为本党服务”。从党的八大开始,党章一直把“对党忠诚老实”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1982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把入党誓词写进了党章,入党誓词中就包含着“对党忠诚”的要求,这意味着党员入党时就要作出“对党忠诚”的庄严宣誓和承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这些是对党忠诚的制度基础。

对党忠诚是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我们党是有理想信念的党,是有初心使命的党。没有对党忠诚,就谈不上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谈不上守初心担使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49]这不仅指明了理想信念与对党忠诚的关系,而且明确了对党忠诚的基本要求。

要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对党忠诚的首要要求。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自觉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忠诚党的事业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于实践、源于人民、源于科学,坚定“四个自信”,就是坚信实践、坚信人民、坚信科学。自信产生力量。坚定“四个自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忠诚党的事业,坚定不移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要做到“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的要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实践证明,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两个维护”。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两个维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自觉性,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遵循党章,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加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巡视和督促检查,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确保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

四、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共产主义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发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提出了一个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夫一妻制、宗教信仰自由的美好社会愿望。19世纪前半叶,法国的埃蒂耶纳·卡贝提出了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按需分配的“伊加利亚”式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并号召人们到“伊加利亚”去,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立了共产主义移民区。法国的迪奥多·德萨米提出了建立一个公有制、人人劳动、平均分配、政治议会的“共产主义大家庭”的社会理想等。但是,这些社会理想没有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也没有发现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力量,因而最终都陷入了空想。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这个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批评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社会现实和社会规律,提出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其基本预测是:一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将最终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50]二是实行产品计划经济。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条件下产生的,在未来社会,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市场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三是共产主义社会经历两大阶段。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旧的分工已经消失,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也随之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高度发达,集体财富充分涌流,社会在自己的旗子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四是人民当家作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让人民当家作主。为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应实行普选制、监督制、低薪制和民主集中制。五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1]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德智体的全面培育,各尽所能,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所谓自由发展,主要是实现了劳动上、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的彻底解放,个性得到解放,成为“自由个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选择。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53]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

要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坚持创新引领、挖掘经济增长动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关键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成功地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邓小平理论,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立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几代共产党人的探索、心血、牺牲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具有无比的神圣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走历史必由之路,尊重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是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决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5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与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一脉相承。

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产生力量。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充满信心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就是要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与基本方略贯通起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五是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赋予了共产党人神圣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55]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