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超级“二代”
和曾国藩不一样的地方是,王守仁的家境非常好,他的父亲王华中过状元。他们家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18岁的时候,他就拜访了当时全国儒学界的泰斗娄谅并得其真传。当时的王守仁还是个没有功名的青年,他之所以能够轻易接近这些学术资源,和他的出身不无关系。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宗教的教宗和大哲学家都是贵族出身,比如释迦牟尼、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可能是优渥的家庭生活和天生的聪慧灵性,让他们有能力有心情去思考世间万物吧。
跟很多孩子一样,王守仁从小并不热衷于功名。他的成长过程有“五溺”(五种沉迷其中的爱好)之说,“五溺”就是任侠、骑射、辞章、老庄、佛家。有慧根的孩子的共同点就是不听话。这个不听话是因为他这辈子是带着使命来的,他需要建立自己的体系。郭沫若这样形容少年王阳明的志向之炽热:“一种不可遏抑的自我扩充的努力明明是在他青春的血液中燃烧着的。他努力想成为伟人,他便向一切技能上去追求。人所一能的他想百能,人所十能的他想千能,人所百能的他想万能了。”
所以他的“五溺”就是在扩充自己的精神领地,探索自己的认知边界。大人为什么会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听话呢?那是因为不管什么时代,成人的世界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孩子来讲其实是陌生的、奇怪的、值得推敲的。平庸的孩子选择了接受,有天赋的孩子选择了挑战。而这,在我们大人看来,就是听话和不听话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