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由中国科协主持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在全国展开,这是以国家的名义来记录中国老科学家们的经历、记录他们的学术成长与成就。这如同展开了一部新中国的科技创业史、共和国的崛起史,也是一座老科学家的荣誉殿堂。一个个功勋卓越的老科学家名列其上,我的老师刘宝珺先生也名列其中。我受托为老师刘宝珺先生的传记写序,不胜荣幸。
国破家何在,以血荐轩辕。先生的童年、少年时代,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日寇侵华,半壁河山已沉沦,半壁河山尚在血火之中。人才荟萃的南开校园,培育了先生报效国家、献身民族的初心。此后一生,无论风雨如磐,还是灯火阑珊,先生都初心不改。
先生是幸运的。南开、清华、地大,一个个精英摇篮,又培育了先生严格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将先生领入了科学探索的大门。冯景兰、池际尚、王嘉荫这些老一辈知识分子言传身教,使精忠报国的使命感,浸润到了先生的骨子里。
先生也是艰辛的。从事地质研究,长年攀行于崇山峻岭之中,喝苦水,咽干馍,住帐篷。野外工作夏有无遮的酷暑,冬有难御的寒风,还有“文化大革命”的风雨……这些都阻挡不了先生的地质科学研究。
精卫填海式的求学生涯,夸父逐日般的考察,中条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一个个地质现场,筑就了先生的科学理论,成就了先生的地质事业。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际斯潘迪亚罗夫奖……他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先生关注国际地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以高屋建瓴的宏观理论和沉积岩的微观求证,开拓了中国沉积学的研究,培养出一支沉积学研究队伍,并将这支引人注目的队伍带入了国际地学研究的前沿。
“苟利国家生死以。”先生传承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心系吾国吾民。早年,作为“白专道路”的代表屡遭政治批判,竟至二十余年助教身份不改,先生淡泊以对,身处逆境而矢志不移。晚年,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先生多次秉直上书,以一个科学家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先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潮涌般澎湃在年轻学子们的胸中。
壁立千仞,春风拂面。先生作为一名学者,声名赫赫;作为一名师者,呕心沥血。先生在灯下伏案写出的一本一本专著和教材,已成为后来者们攀登沉积学科学高峰的阶梯。我有幸作为先生门下的第一个研究生,跟着先生进入到沉积学宫殿。先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如桃李春风,常绕心头。
是夜,我知道先生还在笔耕不已,我看见先生背已微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先生的写照,也是中国老科学家们的写照,也将是我辈的信条。
是以此篇感怀为序。
王成善[1]
2017年12月于北京
[1] 王成善: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沉积学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