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藏心 做事要留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藏起壮志雄心,适度伪装保全自身

虽说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依靠势力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但是人们却并不怎么喜欢那些锋芒毕露,太过于聪明的人。这就要我们做人时多点心机,适当地隐藏起自己的壮志雄心,唯有如此,才能获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雄心毕露,招来的只是嫉妒

没错,做人必须有理想有追求。你或许也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自己怎样怎样。但是,你要切记的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果你表现的过于明显,不懂得适时地藏起自己的这份壮志雄心,就可能会让人感到受到了威胁。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你进行打击,使你过去的切努力都化为泡影。发生在张胜志身上的事就很好的向我们说明了这一道理。

张胜志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结果被录用了,而后,他主动找到公司人事主管,说自己不怕苦累只是希望能到挣钱多的岗位上工作,原因是,自己是农村来的大学生,几年大学下来,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不算,还欠着外债。人事主管很同情他,把他分配到了营销部当推销员。因为这家公司生产的健身器材很畅销,推销员都是按销售业绩计算收入,因此尽管张胜志是个新手,可几个月下来,他得到的薪金却比其他部门的员工多,由此,他也就下定决心在营销部干下去。

张胜志毕竟是大学生,头脑灵活,爱思考,时间长了,他就发现了营销部里一些工作上的疏漏,管理也不规范,因此他除了不断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外,还把心思用到了营销部的管理上,并且还经常向经理提出一些意见,对此,经理总是回答说:“你提出的意见很好,可我忙不过来呀,改进工作慢慢来吧。”经过几次和经理谈话,张胜志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营销部墙上的组织结构图表中有副经理一名,可他到营销部已近半年,却从未见过副经理,难怪部里有些工作无人管理呢?

并且,张胜志通过打听了解到,营销部经理的薪金有时高过公司副总经理,副经理的薪金也高过推销员的几倍,于是,他萌发了觊觎营销部副经理一职的想法。想了就干,就在一次营销部全体员工会议上,他坦陈了自己的想法,经理照例当众表扬了他。可没想到,自那次会议后,张胜志的处境就越来越被动了。他初来乍到,并不知道那个副经理之职,已有许多人在暗中等待和争夺,迟迟没有定下来的原因就在于此。而张胜志的到来,开始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他只是个小雏,羽翼未丰,不足刮目,但时间一长,他频频问鼎此事,又加之他有学历,人们便感到他的威胁了,这次他又公然地要争这个职位,无疑是惹了马蜂窝,一时间,控告他的材料堆满了经理的办公桌,什么张胜志不讲内部规定踩了我客户的点;他泄漏了我们的价格底线;他抢了我正在谈判中的生意……这些控告任何一项都是一个推销员所承受不了的,对于此事的起因经理心里最清楚不过了,为了安定部里的情绪,不至影响营销任务,经理经与人事部门商定,不久,将张胜志调走了。

从上面所叙述的事例中,我们便进一步知道:做人虽然要有壮志雄心,但是如果不懂的适时地收藏起自己的这份壮志雄心,将它显露出来,既有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嫉妒,从而为自我个人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可惜的是,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总是会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说出来,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有多种,有的可能或许是因为觉得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说出来,能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有的呢?认为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告诉他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呢?当我们将自我的雄心壮志显露出来之后,招来的既有可能是反助力——会遭到他人的嫉妒,从而为自我的发展设置了许许多多的障碍。因为,人大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着较强的嫉妒心和不安全感。很少真正的有人希望别人能超过自己,特别是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当你将你的壮志雄心显露出来,并且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后,他们就可能会感到有威胁存在,当他们心中有了这样的念头之后,试想一下,又怎么能使得你顺利地实现自我的理想和抱负呢?

宁做傻中奸,不做奸中傻

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你要想有很好的生存与发展,在做人的时候,就必须学会适时地隐藏起自己的壮志雄心,做到宁做傻中奸,不做奸中傻。现实中,有许许多多的聪明的人,他们就是做到这一点从而实现了自我的目的。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他小时候,因为他即文静又怕羞,人们都把他看做傻瓜。镇上的人常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选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傻”。

有一天,一位妇人看到他可怜,便对他说:“威廉,难道你不知道一角钱要比五分钱多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在看完上述的故事之后,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傻呢?同样也知道了,适时地装傻能带来的益处。无论怎样说,你要想获得较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且不说你是否能够拥有较好的人缘,但是你必须要做到不招人嫉妒,让他人觉得威胁。而聪明人,特别是时时地将自己的壮志雄心表现在口头上的聪明人,却是,让人感到威胁,以及人们所嫉妒的对象。这就告诉了我们,做人有时宁可做傻中奸,也绝不要做后一种的奸中傻。《菜根谭》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起路来像有病的模样,这都是它们准备捕猎前迷惑猎物的手段。而真正有理想、抱负、才能的人正如鹰似虎,他们能做到大智若愚,不炫耀、不显露,英华内敛,保护自己。

奸中傻却总是喜欢自作聪明,他们往往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看问题偏执,找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过分自信又自负。其结果就总是被别人当作炮筒、玩偶甚至是替罪羊。奸中傻之人往往正是那些表面看起来精明,实际上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人。三国时期的蒋干,就是这类人的一个典型。

蒋干从表面上看确实精明透顶,但一关系到各派政治力量生死存亡的关键斗争中,他却扮演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使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逆转。

在魏吴两军对垒之时,蒋干主动进曹操帐下请缨:“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也。”曹操大喜,遂“置酒与蒋干送行”。蒋干此时想的是一旦自己说服周瑜来降,自己当可居头功,封官加赏,自不待话下。这是蒋干自作聪明的一大得意之作。

于是,蒋干只身携一童前往,“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未料周瑜一见面就戳穿了蒋干的用心,搞得他很没面子,只得当面否认了自己说客的身份。周瑜于是便按计行事,大张筵席,唤来文官武将,搞起“群英会”,席中声明“只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这就既封住了蒋干作说客的嘴,也断去了本部文官武将不慎而说漏嘴泄密的可能性,可谓一箭双雕。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周瑜让蒋干领略了吴军雄厚的实力,接着又以表达感情为名,提出与蒋干“抵足而眠”的要求,并“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其寝”。蒋干借周瑜“鼻息如雷”之时,偷看了帐内桌上的一卷文书,并将一封写有降将蔡瑁张允的书信“暗藏于衣内”。他暗想虽然劝不降周瑜,查出一两个奸细也是大功一件。这是蒋干自作聪明的又一大得意之作。

周瑜正是借蒋干过江做说客之机,步步设计,计计连环,以假乱真。待蒋干回到曹营,虽未能立下头功,却急欲将密信交于曹操邀功,使得曹操误杀了两员大将,而蒋干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蒋干自作聪明,实际上却是屡屡钻进了周瑜为他专门设的套子里。而生活中类似于蒋干这类的“奸中傻”也着实不少,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宁可在“傻”中潜心修行,也绝不可自作聪明贪图虚荣,输掉聪明事小,输掉性命可就事大了。

傻中奸的典型也有不少,蜀后主就是一例。过去,我们都认为蜀后主刘禅是个弱智无能之人,的确刘禅在治国上的确可以说是个无能之辈,但若论起自保,他可是个大智若愚的非凡之才。

公元263年,蜀国不敌曹魏,刘禅被迫投降。次年,刘禅被迁北上,来到洛阳被封为安乐公。但晋王司马昭对他却外信内疑,始终怀有戒备心理。

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他特意安排人演出蜀地技艺,还在宾客中安插人手假作触景生情状,纷纷暗自抽泣。刘禅本也哀伤于心,但他一眼瞥见司马昭阴晴不定的面孔,一下子就提高了警惕,强充笑脸,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对贾充放心地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耶?”突然,他转过头去问刘禅:“颇思蜀否?”

刘禅先是一惊,然后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句话果然骗过了司马昭。但是,他对刘禅的疑心尚未完全消除,又一次问起他是否想念故国。刘禅这回按照郤正的指教,流着泪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怎能不想念呢?”并装出一幅悲伤的样子,只是竭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司马昭听了,突然问道:“你的话怎么那么像郤正的腔调啊?”

刘禅假装一惊,睁开眼说:“先生您怎么知道,这正是郤正教我说的。”果然,此后司马昭对刘禅不疑虑了,再不对他有加害之心,也令刘禅平安度过了余生。

刘禅靠着这番做作,成功保住了性命,虽然身处险境却是有惊无险。这番愚蠢比起蒋干的自作聪明可是高明多了。

古人常有“扮猪吃虎”的计谋,就是说在强劲的对手面前,尽量收敛自己的锋芒,让自己愚钝的像猪一样,表面上对其百依百顺,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姿态,打消他的疑虑。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致对方与死地。

傻中奸的人就是靠着这种自己装出来的愚笨迷惑敌人,从而得到自己的利益。做人,要做的就是这种“大智若愚”之人,而千万不能做那种表面精明之辈,否则,可就追悔莫及了。

韬光养晦,进退有度

常言道“逢桥需下马,过渡莫争船。”人生在世不可能时时都处在顺风,虽然你有着壮志雄心,但是当你的实力和所处的地位是很不平衡的,这时就需要可以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隐藏起来,等待机会,一举成功。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做人韬晦之策,即收藏起自我的理想和抱负,不要轻易地表现出来,对敌人委婉和顺但不因循,或是自己隐蔽藏匿毫不显露,或是欺骗敌人而使自己不受损失。总之是用这些方法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待最有利的时机出击。

韬光养晦是做人一条非常有用的准则,很多成事者都是靠此来获得权势、地位的。朱元璋攻占南京后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真言,可谓为他建立明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英雄成功的历史也一再说明如果时机不成熟,就必须以退为进,积蓄力量,韬光养晦,等待可以发力的时机。

中世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夺权利的斗争充分证明了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的重要。

中世纪的欧洲,罗马教廷是凌驾于各个政治实体之上的存在,各个王国的封建主必须接受教皇的册封,国王登位、加冕都要由教皇来主持;教廷还拥有各王国1/3的土地和沉重的“什一税”;教皇还利用宗教控制人们的思想,在当时,“开除出教”是一种连国王、皇帝都胆寒的惩罚。

在这种背景下,各王国和教廷争夺权利的斗争就日益激烈,其中尤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最为激烈。他和教皇格里高利的斗争已经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像把他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他召集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就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全教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此举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高潮。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的力量声势浩大,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小封建主都兴兵造反,直接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迫于这种情势,亨利只能被迫妥协。他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只身骑着毛驴,只带两个随从,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认罪忏悔。教皇故意要给他难堪,在他到达之前就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

当亨利到了卡诺莎后,教皇仍然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他进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忍辱负重的亨利在城门门前跪了三天三夜。最后教皇终于饶恕了他,恢复了他的教籍,保住了亨利的王位。

亨利回国后,励精图治,集中精力把国内封建领主一一击破,剥夺了他们的领地和爵位,巩固了自己国内的势力,稳固了阵脚。此后,他立即发兵攻打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教皇格里高利弃城而逃,最后客死他乡。

亨利在第一次与教皇斗争在没弄清敌强我弱的形势时就贸然进攻,可要知道以卵击石,无异于自取灭亡,终落得了腹背受敌的下场;好在他的一趟“卡诺莎之行”,不惜忍辱负重来换取教皇的信任,这就让自己有了一个可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机会,并为和教皇的最终较量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最终,亨利赢得了这场教权和王权的斗争。

不仅是国外,在中国依靠韬晦之道战胜强敌的实例也是数不胜数,下面看看这个徐阶和严嵩斗争的例子,可能会给你更大的启发。

徐阶入朝时正是严嵩气焰最为嚣张的时期,为了避其风头,他既不标新立异,也不和严嵩发生正面冲突,在政务上总是保持沉默跟随的态度,让严嵩感到没有威胁。而自己也在“青词”的撰写上精益求精,深得明世宗的欢心。

徐阶偶尔也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就既不会让严嵩起太大的戒心,又可以向世宗表明:自己和严嵩一党并非沆瀣一气。徐阶就这样以他的勤勉谨慎赢得了明世宗的信任,严嵩对他也很满意。

在后来的宫廷斗争中,徐阶凭借着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韬晦之道,为扳倒严氏父子出谋献策。由于徐阶深通上意,了解明世宗心理,授予邹应龙等人从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入手弹劾,终于让恶贯满盈的严氏父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由此可以看出,韬光养晦,以退为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是多么的重要。徐阶不愧是官场之争的老手,他的韬晦功夫非常到家。所谓“君子藏于器”,大概就是如此了。

藏起你的壮志雄心,就是形势不利时,学会韬晦之道,不要让自己的利益和意图丝毫不露,不做一时的意气之争,以待时机,厚积薄发。

深藏不露,本身就是一种实力

老子曾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这句话的意思是,商人总是深藏其宝物,从不轻易外露;品德高尚的君子虽有才德,外表却显得很愚笨。可见做人,必要的藏锋收芒、锐气内敛是非常有必要的。

刘伯温在《郁离子》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石羊先生同郁离子谈话时说:“唉,世上有这样的事,你想掩盖,反而更显露;你想抑制,反而更发扬;你想掩蔽不公开,反而传播出他的名声,这不是很奇怪吗?”

郁离子则叹了一口气回答:“你没见那南山上的黑豹吗?它刚生下来时,是浅黑色的,人们都不知道它是豹子。它在雾雨天七日不吃东西,为的是润泽皮毛而变成黑色的斑纹,可等斑纹变好了,却又想隐蔽,这是多么痴呆的一件事啊!所以悬黎美玉,藏在顽石中,并潜埋在幽深的谷底,它的寿命就可以与天地共存;而无故放射出它的光,使人看到它感到惊骇,于是朋谳用锤凿把它的机关打开了;桂树扭曲成结,同大栲枥的外形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人们带上斫斧寻找它,即使再远再险,也不怕找不到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桂)的香味能传出很远。因此说,‘要使人看不见它,就不要像黎明时那样发亮;想要使人不知道它,就不要像鸣叫样发出声音。’所以鹦鹉由于能学人语而被拘禁,蜩蝉由于善鸣而被捕获;臭椿树因为味臭而免遭砍割,王瓜因为味苦而不被烹食。那么,为何不把你的闪烁光彩也遮蔽起来,而恢复你的昏暗呢?”

石羊先生闻言惆怅了好一会,才说:“可惜啊,我听到你的话太晚了!”

确实,做人就要善于隐藏自己,切不可将自己所有的事物都全盘托出,特别是不要轻易地将自我理想和抱负说出来。否则的话,既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不必要的损失。也就是说,你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将自我的理想和抱负变为现实,就必须学会适当地隐藏起自我的壮志雄心,不要表现的太过于聪明。在这点上,刘备就给世人做了典范。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颇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因此为防曹操谋害,他不得亲自在住处后园种菜,以求自保。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相请,他只得胆战心惊地前往拜见。曹操不动声色地对刘备说:“君在家做的大好事!”说者有意,而听者更有心,一句话就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随即又转口道:“你学种菜,很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下心来。

曹操接着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是青的,突然想起以前一件往事,今日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便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亭中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煮起酒来了,曹刘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于是大谈龙的品行,又以当世英雄自比。曹操问刘备:“你认为当世英雄都是谁?”刘备装作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随口说了几个人,皆被曹操否定。

曹操有意试探刘备,便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刘备问:“那谁能当英雄呢?”

曹操则单刀直入地说:“我看,只有我们二人配称当今天下英雄。”刘备闻言大惊失色,手中筷子也掉在地上,正巧此时突然大雨倾盆而至,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拾起筷子,谎称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见此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

刘备回答:“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更何况我了?”经过这样一番掩饰,终于使曹操认为刘备不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终于不疑有他了。

试想,如果刘备不懂得深藏不露,而是在曹操面前夸夸其谈,大赞自己的话,曹操不把他杀了才怪!正是因为刘备的种菜,他的数英雄,故意装聋作哑,不夸张、显耀、自大,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才让曹操放心,对其不加防范,才能有他日后的东山再起,三国鼎立。

有智而自以为愚,那么天下的智也就没有能超过它的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一些才高八斗之人,但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应该深藏不露,尤其是在与对手对峙时,更应该学会隐而不发,让对方捉摸不透你的虚实深浅,切不可轻举妄动,陷入狂妄的包围之中,终不可救。

当然,适度地展露锋芒也无疑是让别人看到自己能力的一条捷径,这样做确实更容易受到赏识。但是,凡事都要把握度,如果锋芒展露得太多、太早,就会使周围的人感到不自在,从而受到处处排挤,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机遇。

人生就是如此,既便你有真才实学,也绝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太把自己当回事。只有适度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夹起尾巴做人,掩饰起才华,才能顺利地走好人生之路,才会少一些嫉妒的目光,少一些故意的陷害,才会多一些顺利,多一些和谐。

因此,不管何时都要学会掩其锋芒,深藏不露。而这也是一个强化自己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是放弃个人虚荣心而踏实地走上人生辉煌的具体表现。

藏起雄心,既可保身又能出奇制胜

古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胜任重负的力量。这可以形象地诠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一般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恶,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的方法。

魏帝曹芳时,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要大权独揽,排挤司马懿,司马懿表面回避,暗中却为夺权作准备。正始九年(248年)冬天,曹爽的党羽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令他以向司马懿辞行为名,察看他的动静。司马懿早就看出李胜的来意,便装起病来。见李胜时,他让两个婢女扶着,手中的衣服连连落在地上。他又用手指指嘴,意思是说我渴了,婢女端来一碗粥喂他,司马懿一边喝,粥却一边从他的嘴角流出,流满了前胸。李胜见到这种情况,不禁生出怜悯之心,说:“听说您旧风疾复发,没想到病成这个样子!”司马懿说话非常缓慢,才能接得上气。他说:“听说你要到并州为官,那里接近胡人,你要好自为之。”李胜说:“我不是要去并州,而是去荆州。”司马懿又装作没听清,胡乱打岔,李胜一再大声解释,司马懿才听明白。他说:“你要到荆州作刺史,我料想快不行了,这可能是与你的最后一面,我们今天是生死之别,我要让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与你结为朋友,你不要抛弃他们。”说完这话便流泪哽咽,样子十分凄惨。李胜回去后,向曹爽汇报了司马懿的样子,曹爽便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后来司马懿乘曹爽不备,发动政变,夺得大权。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做人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

会稽一战,越王勾践大败,被迫决定屈自己之身,前往吴国,服侍夫差,暂时隐忍,以图日后东山再起。在吴国,夫差安排勾践和他的夫人及范蠡三人一块养马放牧。夫差屡次派人来窥探,这三个人白日里一起外出,辛苦劳作,夜里共居石室,没有一丝的怨恨之色,也不闻叹息声。夫差以为勾践当真是无志返乡,便放了心,不去理会。

有一日,勾践呆在石室里,闻知吴王夫差身患重病,便请范蠡占卜吉凶。范蠡布成一卦,断定夫差的病几天后会痊愈。勾践叹了口气,踱步不语。他真希望夫差能病死,自己就可以回国了。范蠡上前来道:“大王,我有一计,或许能够侥幸成功,脱身返国。大王请求人宫问病,倘使夫差肯召见,大王便借机求取其粪而尝之,观察颜色,再拜称贺,言病愈之期。到时夫差的病真好了,必念大王忠孝之心,这就有望回国了。”勾践一听,双泪横流道:“我虽不肖,也曾为一国之君,又怎含污忍辱,尝人粪便呢?”范蠡道:“以前纣王囚西伯于羡里,杀了西伯的儿子伯邑考,烹而饷之,西伯忍痛食吞子肉。欲成大事,不问细行。吴王夫差有妇人之仁,没有丈夫之决,不这样,怎能取得夫差的怜悯?”勾践沉默半晌,点头称是。

通过吴国太宰伯龉的引见,勾践得以进见夫差。进入内室,夫差挣扎着问道:“勾践,你也是来探病问安的吗?”勾践叩首奏道:“我闻听大王玉体失康,如摧肝肺。愿上天保佑大王早日康复。”二人刚说这几句,夫差便觉腹中涨痛,忙令使者捧了便盆进来。一会儿,使者退下,勾践揭开便桶盖,手取其粪,跪而尝之。片刻,勾践道:“我有好消息,大王的病快好了!”夫差很奇怪,问道:“勾践,你怎么知道的?”勾践道:“我听医师道‘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则生,逆时气则死。’如今我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了春夏的生发之气,这才知道的。”夫差大说道:“勾践真是仁者啊!臣子事君父,又有谁肯尝粪断病?不但是太宰,连我的太子也做不到啊!”

当下夫差便命令勾践回去就迁出石室,先就近居民舍,许诺道:“待我病愈,即当遣你回国。”勾践再三拜谢。不久,夫差的病渐渐好转,日期与勾践所言并无二致。

夫差心里牵念勾践的忠孝,一日心血来潮,终于放勾践返回越国。不想几年后,勾践在国内发奋图强,国力强盛,最终雪了会稽之耻,杀了夫差,灭了吴国。

荀子说,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可以屈时就屈,可以伸时就伸。屈于应当屈的时候,是智慧;伸于应当伸的时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巅峰。有低谷,有巅峰,犬牙交错,波浪行进,这才构成完美而丰富的人生。

确实如此,当我们在羽翼未丰时,不懂得收敛,不懂得适时地收藏起自我的壮志雄心,就四处张扬,往往会使得自己在今后的发展中遭遇到挫折与失败。适时地收藏起壮志雄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待时而动,这样即可保全自己,又能出奇制胜。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他早有自己的盘算。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人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而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拥兵不过三四万人马,既要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利是图的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由于李渊乐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其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让步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低调策略,这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由此看来,适时地藏起自我的壮志雄心,懂得藏锋露拙,不仅仅会减少他人的嫉妒,还可能赢取对手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最终实现自我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