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1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囚胡招惹众怒

中原大战结束不到半年,国民党内部又发生宁粤分裂,这是又一次联合反蒋行动,起源于“胡汉民事件”。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有资格与蒋介石相抗衡的,只有汪精卫与胡汉民。

蒋介石复出之前,蒋、汪为了各自利益,曾一度合作。当蒋介石扫清复出障碍“特委会”后,借口中共在广州起义,用扣红帽子的办法攻击汪派,迫使汪精卫出走法国。此后汪派在上海成立“改组派”,反蒋活动从未停止,直到1930年反蒋运动失败,汪精卫再度流亡法国,其“改组派”才最终宣布解散,汪精卫的反蒋斗争方暂告结束。

而胡汉民与蒋介石的合作,则始于宁汉分裂时。

胡汉民曾因“廖案”出走苏联,于1927年4月与蒋介石合作反共、清党,后任立法院院长等职,与蒋介石共同支撑南京国民政府。

胡汉民是广东番禺人,长蒋介石8岁,既为国民党元老,又系孙中山的同辈与助手,其资历与威望远在蒋介石之上;他背后有国民党元老派、广东财团和门阀势力的支持;孙科的太子派也一向与他合作;他本人在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中掌握一部分实权,又注重培植个人势力,因此,胡汉民当时的设想是,自己主党,蒋介石主军政。

然而,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镇压了各反蒋势力,地位得到巩固,于1930年10月3日向南京国民党中央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意在选举总统。

蒋介石要制定约法当总统,意味着要从胡汉民手中夺走对党的控制权,胡汉民立刻作出反应:坚决反对!

1930年11月12日,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蒋介石提出两项施政基本主张:第一是“剿共”,第二便是召开国民会议。

胡汉民一听蒋介石立法之心不改,立即站出来大唱反调,大肆渲染蒋介石的独裁图谋。

蒋介石见胡汉民当众攻击自己,大为光火,但对这位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又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先退一步,避开总统选举问题,使全会就召开国民会议达成一致。至于国民会议是否制定约法,则没有明确,这就为后面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会后,蒋介石频繁活动,积极筹备国民会议。

胡汉民看得很清楚,蒋介石立法初衷未改。

1931年1月5日,胡汉民针对蒋介石以国民会议制定约法及选举总统的企图,进行公开的理论批判。

2月24日,胡汉民在蒋介石面前,严词驳斥蒋之幕僚张群提出的“立宪救国论”。

蒋、胡二人,“一个要以军驭政,实行军事独裁;一个要以党统政,以政统军,借‘法’和‘党’来巩固自己的权位”,“约法之争”成为二人争论的焦点。

胡汉民公开抗蒋,得到众多反蒋派的支持。而蒋介石的独裁专横,也引起国民党内很多人不满,这些人纷纷倒向胡汉民一边。

蒋介石见“总统梦”难圆,决定搬开胡汉民,单独完成立法程序。

首先,吴稚晖自告奋勇,前去劝胡汉民“休养”,遭到胡汉民的痛斥。

接着,戴季陶献计:关押胡汉民,打击胡派分子。

2月28日晚,胡汉民前往黄埔路中央军校蒋介石的官邸开会,刚来到府前,便被蒋介石的侍卫长拦住,侍卫长说:

“蒋总司令指示,今晚商谈机密大事,卫士随从不得入内。”

胡汉民觉得不对劲,但也没多想,便让卫士随从在门外等候,独自一人进入府中。

客厅里坐着戴季陶、朱培德、吴稚晖、何应钦、叶楚伧、陈果夫、陈立夫、张群等人,全部是蒋介石的亲信。

胡汉民一进客厅,立刻被引进另一间屋子。但在屋中等候的并不是蒋介石,而是南京市警察厅厅长吴思豫。吴思豫交给胡汉民一封信,信中历数了胡汉民的十大罪状,重点是:

一、胡汉民勾结许崇智,运动粤军,反对国民政府;

二、胡汉民作为立法院院长,带头反对训政时期约法,挑起约法争端。

胡汉民火冒三丈,气急败坏地大喊:

“我何时反对过政府?叫蒋介石来,我要和他当面理论!”

进来和他“理论”的,却是立法院副院长邵元冲。邵元冲好言劝道:

“院长,您不要动怒,其实总司令的意思,是让您辞职……”

胡汉民这才明白过来,他冷笑道:

“好!别说立法院长,什么我都可以不做了,但我要当面和他说!”

蒋介石听说胡汉民愿意辞职,立即出来见胡汉民。不料胡汉民见到他,指着他鼻子就是一顿斥责。蒋介石强压怒火,一言未发,拂袖而去。

就这样,蒋介石以胡汉民密谋在粤“造反”为借口,将胡汉民送到汤山俱乐部监禁,10天后,又押解到胡在南京私宅中软禁起来。

这便是在国民党内部引发轩然大波的“胡汉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