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耙耳朵,销冠老婆身高一米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3章 两万打水漂了

本来当初抱定主意在县城买房,有一部分是为了在势利眼的亲戚面前争口气,但主要的还是为了以后能好好照顾到老爸。

当初自己说起这事儿,老爸一点儿意见都没有,现在却感觉尽在挑县城房子的毛病,他越是说决定权在自己,自己就越没底了。

“赶紧吃饭了,你自己拿主意就行。就跟刚才看房子一样,我懂的就说,不懂就不说,我说给你的只是参考嘛,只是希望你们买房子要慎重,考虑要全面要看远一点儿。买房子一下子砸下去那么多钱,那是一辈子的事。”

老爸这个态度,慧子是真拿不准了,看着自顾自低头夹菜吃饭的老板,慧子犯难了,今天这个手续,只怕是一时不敢办了,先缓一天,想清楚了再办也不迟。

心里带着郁闷的吃完饭,慧子随便找个幌子把房产公司那美女暂时打发了,眼见也不算早了,一行人在县城街上逛了逛,然后找了个宾馆便住下了。

一共就三天假,自己必须得赶紧定夺了,最迟明天,不管最终怎么打算的,都不敢多做耽搁就得赶回去了。

“李轩然,你爸怎么看,我是买县城这房子,还是去武汉还是怎么滴?”

“我爸没意见啦,跟你爸一样,我也是,你决定就好。老婆在哪儿,我的家啊就在哪儿”

“这还差不多”

慧子四仰八叉躺在床上,隔壁公公和老爸估计睡了吧,也可能还在聊天看电视。

自己买房子这事儿,老公这家伙是完全跟我走的,公公也没意见,就剩我爸了。

他说是让我拿主意,可话里话外都是说武汉杂好呢,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隔壁屋里,李轩然老爸和慧子老爸一个房间,坐在各自的床上看着电视。

“亲家公,其实你们那边发展也挺不错的呢,现在湖北除了武汉就是你们那边儿了。李轩然小慧那边,在你们市里买房子也挺好的。那边环境比武汉要好很多,不过大学好少,跟武汉不能比...”

“嗯,这些年发展是挺快的。不过买房子这事儿,我们当父母的,没必要管,他们想在哪儿就在哪儿,他们过得好就行”

李轩然的老爸说完给慧子老爸递了一根烟,两个人时不时搭句话,更多的是安静抽烟看电视。

第二天一早,李轩然还睡的正香便被慧子叫醒了,两人还没洗簌完,慧子老爸便过来敲门了,叫大家一起出去过早。

“爸,我决定了,县城这房子不买了,再攒两年钱,我们去武汉买房子”

“那定金呢,不买的话,这钱就打水漂了呢,那可不是笔小数目,你考虑清楚。你真这么打算的,之前就不该那么早给什么定金,现在到处在建房子,房子多得是,还愁买不到啊”

对于慧子这决定,不光李轩然,两个老人也都猛地一个惊讶表示不解,毕竟,都是挣辛苦钱的人,房子没买上,还白白损失这么多钱,谁不心疼可惜啊。

“就这么定了,我跟那边说一下就行了,我们回去吧”

慧子是真的这么决定了,这两万块,慧子做决定时也犹豫过,决定后也心疼了好久,毕竟就算自己现在能轻松月入过万,攒到这两万也要近两个月的。

但慧子是个拿定主意就果断去做的人,自己现在月入上万了,李轩然工作也状态好的很,等再攒上两三年,搞定首付应该没问题。

如果到时候钱足够的话,一定买个三室两厅的大房子,等到那时候,亲戚面前该争的气也争的更足了,更算是遂了老爸的心意。

目标更高远,动力也更足,同时也意味着压力会更大。

在小县城买房和武汉这种超大型省会城市买房,几乎完全是两个概念,光是一个首付,要掏的钱就足足差了近两三倍。

李轩然现在虽然在新公司成长很快,总监也很赞赏,但想加薪的话,按公司的制度来走,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如果慧子的工资全攒着,目前李轩然四五千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开支,这里头女儿琪琪就占了一大半。

所以,攒钱的大头,暂时就全压在慧子身上了。

再过两年女儿琪琪就要上幼儿园了,慧子想在琪琪上学前实现在武汉买房的目标。

虽然孩子幼儿园阶段都是在玩儿,但慧子还是期望女儿能在武汉,从幼儿园一直读到武大华科去。

要保证这个目标如期实现,李轩然那边的收入前景暂时还不好说,就只能是慧子保证自己的收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可现实是,慧子发现,自己的收入似乎也进入瓶颈期了。

慧子自己掂量过,现在自己的月业绩20万打底,高的时候五六十万也有,但更多的都是三四十万左右,拿到手的提成正好保证自己月入上万。

之前小唐在这里时,自己啥事都不用管,还有大把时间去开发新客户,所以那会儿业绩是一月比一月高。

现在呢,自从做了主管,几乎没时间去开发新客户了,很多时候连维护老客户的时间都不容易保证。

虽说作为主管,自己手下人的业绩自己也有额外抽成,但整个部门的业绩大头一直都压在自己身上,自己能从这一块儿拿到的钱一直都少得可怜。

招人归自己管,招来的人除了老李偶尔统一培训下,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手把手的带。收到的简历一看,几乎都是比自己小大半轮儿的人,感觉压根儿就不像自己和小唐这代人这么抗压有韧性。

这些小年轻,要么来了没呆上三天就闪人了,要么自己辛苦苦苦带了两个月,一直没业绩就半途而废辞职了。

总之,不夸张的说,部门的人除了自己,几乎三四个月就会换一遍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