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再“战”孔颖达
“这个问题其实憋在我心中很久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后来看了小先生的所作所为在下更是疑惑了。”
“今日趁此机会,冲远想请小先生解惑。”
孔颖达无论是在语气还是用词上都相当的得体,甚至可以说是尊敬。
“冲远公您是长辈,小子愧不敢当,有什么问题您问就是了,小子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姜云志从来都是个看人下菜碟的主儿,人家对他好他也会对人家好,但若是人家恶行恶相的他也不会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二崔和李世民除外,因为现在他就算是想置之不理都不行,他还没有那个能量。
“其实还是那个问题,冲远不知道小先生为什么一直坚持以强硬的姿态去解决突厥的事情。”
“本来我以为小先生是那种比较强硬的人,主张一劳永逸,但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
“小先生对圣贤书虽不能说是精通但肯定也不是粗浅地读过,在有了官身和爵位之后更是知恩图报,把以前的恩人都接了过来。”
“除此之外对待食邑上的百姓以及佃户都很优厚,收取的租税并不多,甚至就连租他们做工给的工钱都是相当多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冲远觉得小先生是个宅心仁厚的人,但为何偏偏在面对突厥时却那般的强硬?”
似乎是憋了很久了,现在有了机会孔颖达都没怎么停顿就直接全都说了出来,而且从这些话能看出来他最近也都是一直在关注着姜云志的。
看了看正在等待自己回答的孔颖达,再看看旁边也是一脸倾听之色的盖文达。盖文懿兄弟二人,姜云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说实话,他还真没想到孔颖达三人今天是为了这事儿来的,而且自孔颖达把问题说出来之后姜云志还觉得他有点儿可爱了。
当然了,并不是那种常规的可爱,他只是觉得孔颖达这种生钻牛角尖死不回头的性格挺可爱的。
“冲远公,其实问题很简单,而且当日在朝堂之上小子也给过答案了。”
“君子六艺从周朝一直流传至今,一直都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样,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我知道。”孔颖达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其实小先生应该也知道我说的并不是这个吧?”
“的确。”姜云志点了点头,但立刻反问。
“既然冲远公您这么说,那小子就要问您一句了,您该不会认为汉人和突厥人的冲突可以和平解决吧?”
“草原苦寒,从先秦时代至今他们就一直想要入主中原,后来更是有了五胡乱华,您为什么就是视而不见呢。”
“并不是。”面对姜云志那堪称是质问的话语,孔颖达摇了摇头。
“我知道小先生说的是什么,但是我与文达、文艺二人都认为其实突厥人是可以教化的,只要我们愿意接纳他们。”
“他们其实无非是想要过我们的这种生活,想要耕种、织作,想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需要忍受草原的苦寒。”
“战争一旦开打,我们对突厥人的态度又是那般强硬的话怕是就没有机会了,待到那时他们对我们就只有仇恨,是那种丧夫丧子之恨。”
“哈哈哈~”姜云志突然笑了起来,而且还是相当的肆无忌惮。
他现在越来越觉得孔颖达可爱了。
他大概已经找到了孔颖达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的,但出现在孔颖达身上并不意外,至于盖文达和盖文懿可能是因为与孔颖达师出同宗,是在做学生的时候被影响到了。
孔颖达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且不说是否根正苗红,但最起码在表面上就是这样的,所以他努力的方向也很单一。
就是发扬儒家文化。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孔颖达走入了误区,忘记了当初的孔子并非是一个文弱书生,也忘记了所谓的教化其实并非是仁慈这一点就能够达成的。
“冲远公,对于您的想法小子没有办法说对与错,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的确是正确的,而且您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最好的方向,是属于一旦成功就能够教化番邦并且让大唐也让儒家仁慈之名远扬的办法。”
听着姜云志的分析,孔颖达的脸上溢出了喜色。
他并不是因为觉得他说服了姜云志而高兴,而是那种找到知音的高兴,这种高兴无异于当初他与盖文达和盖文懿相识的那样。
不过,姜云志后来的话却让他整个人都凝固了。
“冲远公,您想过没有,其实您的想法很好,但却永远都实现不了。”
“这么说也不对,因为在有一种条件下是能够实现的,那就是突厥入主中原,我们汉人成为突厥的附庸之时。”
“为什么?”孔颖达的脸上满是震惊和疑惑交杂的表情。
他的确是想要做到教化番邦,让儒家的仁慈之名远扬,但却并不想让突厥入主中原,那是底线问题,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
“正如我们大唐子民一样,突厥的百姓也是受突厥王庭统治的,而且据小子所知突厥的制度其实更加残酷。”
“贵族打了败仗就会受到处罚,罚没他名下很多的平民、牲畜以及奴隶;若是平民打了败仗则回被罚没家产,子女妻妾都会成为别人的禁脔不说自己也会被降为奴隶。”
“至于奴隶我就不说了,您应该也知道。”
“您觉得,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会有突厥人服从您的教化吗?他们是愿意舍弃自己的子女妻妾?还是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
听了姜云志的话后孔颖达呆立当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旁边的盖文达兄弟二人亦是如此。
但是,姜云志的话还没有说完。
“冲远公,其实您的想法有些可笑,因为这无异于是让陛下同意我们大唐百姓去学习突厥那套适者生存的制度,让他们接受弟收兄妻、子烝父妾的荒唐。”
“别说是陛下了,就算是您也不会愿意看到这一幕吧?”
“反过来想想,我们都是这么想的,那么突厥的官员贵族甚至是可汗怎么会同意在未攻下大唐之前就让他们的子民们学习儒家之道呢?”
“所以,您的想法是好的,突厥百姓们也可能真的愿意学习儒家知道,但突厥的统治者却不愿意。”
“而百姓,是受制于统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