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美国柯尔特M1911A1手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战”中的实战经验令美国军方要求对原有的柯尔特M1911手枪进行一些外部改进,这个任务自然交由美国柯尔特公司来进行具体执行。
改进时间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改进之处有:
1.加长握把保险上方的凸出部(海狸尾)以避免射手的虎口部被倒下的击锤误伤;在套筒座的扳机后部增加弧形的内凹形拇指槽;
2.改造了击锤簧座的设计,在握把背部设计弓形拱起,以便手掌能更好地握持,并在表面增加菱形防滑纹;
☆ 柯尔特M1911(上)与柯尔特M1911A1(下)对比
☆ 柯尔特M1911A1手枪结构图
3.缩短扳机行程,并且在扳机表面增加了菱形防滑纹;
4.加宽准星,让射手能够快速瞄准;
5.改进了握把上的防滑纹,把原先没有防滑纹的部分也填满了菱形防滑纹,击锤上方的防滑纹也增大到了整个击锤上部的表面。
6.枪体铭文也有所改变,原本在左侧的UNITED STATES PROPERTY字样改到了套筒右侧(枪号的上方)。
改进后柯尔特公司在1924年生产了10000把,改进后的枪号从700001开始。
但此时这批改进版的柯尔特M1911手枪还并没有改名;直到1926年,美国军方才把改进的柯尔特M1911手枪正式更名为.45口径M1911A1型自动手枪(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ODEL OF M1911A1),也称为柯尔特M1911A1手枪。
在正式命名之后,M1911A1手枪的套筒铭文也有所改变,起初在套筒右侧的MODEL OF M1911.U.S.ARMY被相应地改为M1911A1 U.S.ARMY的字样。柯尔特公司后期把M1911A1 U.S.ARMY铭文往下移动到套筒座上;曾经也有在套筒与套筒座上均带有M1911A1 U.S.ARMY字样的型号,不过非常少见。
虽然柯尔特公司在1924年生产了10000把M1911A1手枪,但中间停滞了;直到1937年才开始继续生产,又截止到1938年,在这个阶段内柯尔特公司实际上只生产了3645把M1911A1手枪。
而转年的1939年,在“二战”爆发初期,美国并未立刻参战,因为当时美国受到执行“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在此期间,美国军方并未抓紧订购M1911A1手枪,所以在1939年到1940年之间,柯尔特公司只生产了8332把M1911A1手枪。
不过到了1941年,M1911A1手枪的产量开始增大,也正是在这一年的12月7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随即,美国政府立即宣布参战,而这时就需要大量的M1911A1手枪,但此时的柯尔特公司因为各种外国订单已经应接不暇。美国政府只好再次找来四家其他厂商参与生产M1911A1手枪,这四家厂商分别是:辛格缝纫机公司、雷明顿-兰德公司(其和“一战”期间的雷明顿UMC不是同一家公司,但是雷明顿-兰德曾经与雷明顿武器公司同属于一个公司,但后来分离出去,成为独立的公司,是一家生产打印机的公司)、伊萨卡公司、联盟开关和信号公司。
在“二战”期间,美国普通军官与士官都配发M1911A1手枪;同时,车辆人员、坦克兵、空军的飞行员等特定人员也配发M1911A1手枪用于自卫。但当时普通的士兵是得不到“公发版”M1911A1手枪的。
☆ 柯尔特M1911A1手枪左视图
☆ 柯尔特M1911A1手枪右视图
美国士兵们的M1911A1手枪大部分都是自购的民用版本,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搞”来的。尤其是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据传言,他们在上战场之前,想办法去搞来那些不用去前线的军官的M1911A1手枪;因为在太平洋战争中,用M1911A1手枪来对付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日本兵是十分有效的。也正是因为M1911A1手枪在战斗中的作用,许多“二战”时期的宣传画中都会有美军官兵手持M1911A1手枪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