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吃这一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9章 商人的智慧

杜伟仁是做香料生意的,主要负责杜家在北方的生意。

杜家在南唐的时候,还是官宦之家。南唐灭于北宋之后,杜家断了仕途,就开始转型经商。

南宋的时候,商业繁荣,杜家的生意触角已经延伸到了马六甲,甚至到了孟加拉湾一带。

现在,杜家五兄弟中,还有两兄弟在南洋和南天竺沿海一带做生意。

南洋和中国的香料、丝绸、瓷器生意,至少从汉代就已经开始。此后历朝历代,其实一直都没有停过。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商人和货物,都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玩家。

虽然现在实行海禁,但是外来的香料、檀香木、苏木等商品,一直在流入大明境内。

苏木的果实可以入药,木材是一种细木,可以作为高档家具和工艺品的原料,大明的需求量很大,价格不菲。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曾经带回大量苏木。有时候朝廷缺钱,甚至还用苏木代替钱粮,给官员发俸禄。

杜家的生意中,苏木就是一项重要的业务。

杜仁伟从唐寅手里拿到了大明时报,没看多少,就被曹放牛他们打断,押到中城兵马司去。

回来拿到了经销权,这才回家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个大明时报好啊,不仅文章好,印刷精美,连句读都直接标了出来。不用费力断句,不会产生歧义。尤其是都用白话写成,一看就懂,不象那些文人的文章,总是掉书袋,卖弄文辞,叫人懵里懵懂,似懂非懂。

这个湖北颍州的玉米,三弟曾提起过,说他在南洋见过。文章的意思,显然是要大力推广。

可惜啊,当时没在乎这个事情。若是当时把这个玉米种子引进来,献给朝廷,我杜家岂不是风光一回?官府对我杜家都另眼相看。

如今让别人占了先机,失之交臂……。

不对,似乎也不晚。

我大明那么大,各地种植,需要千千万万的种子。若是此时从南洋把种子引进来,也来得及啊。

对,一会儿就写一封信,明日叫人带给三第,从南洋买些种子回来。这个生意若是做好了,一定赚钱。

这个番薯是什么东西,一亩地能产数千斤、上万斤,灾年也不怕。

咦?

这个番薯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啊。

报纸上有番薯的图,有块茎,还有叶子。

叶子虽然没见过,但是块茎好像在哪里见过。

在哪里见过呢?

对了,在沈南山那里见过。他还好像有三麻袋,从南边运过来,随便扔在棚子里面。

杜伟仁的心,扑通通跳了起来,眼睛也亮了起来。

唐寅说,大明时报是司礼监办的,背后是皇上撑腰。

报上说的番薯,此时大明还没有。

如果沈南山那里的东西就是这个番薯,把它献给皇上,岂不是……。

杜伟仁激动起来,脑子里立刻充满无限想象。

就是不知道沈南山是否看过报纸,那几袋子东西是否还在,是否是这个番薯。

不管怎么样,值得一试。

杜伟仁出去,叫上一个伙计,就去沈南山的货栈。

沈家是做药材生意的,也是一家百年商号,跟南洋、西洋素有往来。

沈南山的货栈只有四五十步远,很快就到了。

杜伟仁也没进货栈,就直奔后院的棚子。

看见三个麻袋还在,不禁舒了口气。

正在琢磨怎么把东西弄到手的时候,沈南山从后门出来。

“杜兄,来了也不进屋喝茶,到这里干什么?今天得以经销大明时报,正该庆贺一番,进屋里喝茶去。”

沈南山,也是今天被兵马司抓去的商人之一,也得到了大明时报的经销权。

“喝茶不急,我随便看看。这回什么时候运货?我明天叫人去宁波府,你有什么消息要带,就一块儿带回去。”

“还真有些消息要带,我一会儿写封信,就一块儿带回去。谢谢杜兄啊。”

“客气什么,都是亲戚,应该的。”

杜家和沈家关系比较密切,当初沈家的生意能够做到南洋和西洋,还是杜家帮助引荐的。上百年来,两家还时常通婚。

杜伟仁的叔叔,就娶了沈南山的姑姑。所以两家人见面,都是按照亲戚辈分称呼。

“你看了大明时报么?”

“这不刚刚回来,就忙着生意,还没来得及细看呢。”

没看就好,看来他还不知道番薯的事情。

“你这些东西还没卖出去么?”

杜伟仁指着那几个麻袋说道。

“唉,别提了。走了十来家,人家都说从未见过,不知道是何物,不能入药,没人要,我正打算扔了,也好把麻袋腾出来。”

“这等无用之物,运到京城也费了不少力气,扔了岂不是可惜?”

“唉,要说这个东西,还真是漂洋过海而来,真费了不少功夫。不过,当初倒是没花什么钱。”

“从哪里得到的?”

杜伟仁不动声色,盘根问底,尽量得到更多信息。

“这是西洋货,我家跟佛郎机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的货款差了一点儿,就用这个顶账。说是药材,可是回来才知道,这个东西就是无用之物。被佛郎机人给骗了。”

“原来如此,那你家岂不是亏大了?”

“哈哈哈,也算不上亏。便是不要这个,也还赚钱。”

“我打算过几天到坝上走一趟,既然这东西在京城销不出去,你也要扔掉,不妨兑给我。我到坝上试试运气,万一就遇上识货的呢。”

沈南山不禁暗喜。

京城名医荟萃,这里都没人知道是什么,卖不出去。坝上荒凉之地,岂能卖出去?

不过,既然他自己想买,这也怪不得我。

卖给他可以,不过得把话说明白了,免得他卖不出去后悔,到时候说我诓骗他。

“这个……,大哥,咱们都是亲戚,万一你卖不出去,岂不是……。”

沈南山连称呼都变了。

“咱们汉地人识货,自然卖不出去。但是鞑靼人不识货,没准还能卖个高价呢。”

“好吧,那就兑给你。不过,咱们亲戚归亲戚……。”

“放心,亲是亲,财是财。咱们按照生意的规矩,立下字据,互不亏欠,两不反悔。说吧,多少钱?反正你也是要扔的东西,也别漫天要价。”

“怎么会呢?要不就30两?这可是漂洋过海从西洋来的。”

“不实在了吧?要扔的东西,还要30两?若是有诚意,就15两怎么样?”

沈南山一阵窃喜。

本打算明天就扔的东西,今天就送来15两,真是财运当头。

“好,成交,一手钱一手货,立字据。”

“当然要立字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