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狮子山楚王陵揭秘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保护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出发,考古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考古事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使地图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落,一夜之间成为众所周知的热点。江苏省徐州市东郊的狮子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1994年年底到1995年4月,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了一座西汉早期的诸侯王陵墓,其恢弘的气势,奇特的结构,数量众多而又弥足珍贵的陪葬品,都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轰动,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是那两年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狮子山是一座海拔仅61米的小山包,相传在远古时代,泰山顶的狮王下山寻幽,看到这里风光秀丽,便卧化成山。传说归传说,但这里景色宜人确是实事。狮子山逶迤起伏,林木葱葱,古代的泗水从它的南面缓缓流过,正是古人理想的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历年来,考古人员在这里清理了两百余座的古代墓葬,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狮子山楚王陵了。
说起这座楚王陵,首先要介绍的是位于其西侧约400米处的西汉彩绘兵马俑坑。1984年,四千多件兵马俑在狮子山的西麓破土而出,就曾经震动全国,被法新社誉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批兵马俑共分为六条俑坑,三条步马俑又分为两个方阵,陶俑所展现的兵种复杂,不仅有车、骑、步兵之分,每个大兵种之下又有许多小兵种,诸如持长械、甲士、弓弩手等等,是西汉典型的郡国部的缩影。在面积万余平方米的旷野上,埋放这支部队的目的是什么?1985年10月,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后,考古工作者便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经过仔细研究,他们认为这批兵马俑应该是西汉某代楚王的陪葬俑,主墓肯定就在周围。但是,放眼狮子山周围,山岗密布,野树丛生,主墓究竟在何方呢?
不久,考古人员在狮子山上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砖瓦,又听当地老人说,狮子山上早年有成堆的石子,老百姓不需开山,就可以挑去卖,好端端的一座山上怎么会有碎石子呢?显然有人曾在此开山,结合其他考古勘测资料,他们判断,主墓葬就在狮子山主峰的南侧。
确定了大致方位只是寻找主墓葬工作的一个艰苦的开始,在以后长达六年的时间里,考古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流淌了多少汗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由于狮子山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山坡上民房成堆,严重影响了各种科研仪器的探测数据,考古队使用的种种探测方法最后都无果而终。后来的发掘结果表明,狮子山汉墓的结构过于奇特,为全国之仅见,仪器探测不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红薯窖为寻找主墓葬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1990年春天,在与当地村民的闲聊中,考古人员得知一户村民的房子下面有一个红薯窖。岩石嶙峋的山上怎么能挖红薯窖呢?而且,据说红薯窖很大,开挖的时候怎么会挖不到石头。考古人员意识到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他们立即在居民的房屋之间开挖探沟,终于搞清红薯窖打在墓葬的天井之上。就这样,一项惊天动地的考古大发现就此揭开了序幕。1992年12月,考古人员进驻狮子山,开始初步发掘。对于墓葬的情况,当时谁的心中都没个底,所以开始只拆迁了墓葬正上部的几户民居,然后搭建起输送机,挖出来的土通过输送机堆在民居之间的空地上。不久,空地越来越小了,墓葬中的填土似乎没个完。看来非得下大决心,将墓葬附近清理出一大片空地不可。经过徐州市政府的批准,狮子山墓葬附近的几十户民居搬迁了。就这样,一共花了整整近两年的时间,终于搞清了狮子山汉墓的外围结构,一场大规模的发掘势在必然。1994年,江苏省和徐州市的文物考古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共同会战狮子山。从1994年12月底至次年的4月底,考古人员连续奋战四个月,将一座旷古奇墓彻底打开。发掘后的狮子山汉墓以其雄伟的外观傲然挺立在世人的面前。它总长117米,实用面积850平方米,开山凿石方量5100立方米,主墓室在山顶以下20余米深处。
它的结构非常奇特。徐州地区类似的凿山为藏的古墓很多,其结构一般来说由很短的墓道加上甬道组成。狮子山楚王陵甬道和后室总长47米,并不十分突出。甬道处用四块塞石封门,每组四块,总计16块,有好几万斤重,这也与其它汉墓相似。但它的墓道却有70多米长,而且由外向内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9米宽、30多米长;第二部分宽约3.5米、长20米;第三部分宽2米,长20米。三部分墓道依次缩减,给人幽长深远之感。第三部分墓道的上方有长20米,宽13米,深11米的大天井,给墓葬增加了无比的气势。这样巨大的天井此前此后都没有发现,墓葬的主人为什么修建它,迄今为止尚无人能够解答。
狮子山楚王陵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宝库,总共出土了文物2000多件(套),有金器、银器、玉器、铜器、铁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种文物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限于篇幅,只能介绍最精彩的几种。
金缕玉衣。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玉匣。它是将玉片用金丝穿连在一起,构成铠甲状,穿在死者的身上。汉代人相信死后可以复生,认为死后穿上玉衣,可以防止精气外泄,永保尸身不朽。用金丝穿连的叫金缕玉衣,另外还有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根据身份的不同,汉代一般规定帝王死后穿金缕玉衣、诸侯王穿银缕玉衣、皇室成员穿铜缕玉衣。这是东汉时期的规定,西汉时期玉衣的制度还不健全,许多诸侯王都是金缕玉衣,如河北满城的中山王刘胜、河南永城的梁孝王刘武都是穿金缕玉衣。满城汉墓和梁孝王的年代和狮子山汉墓相距不远,但那两套玉衣的玉质都不太好,玉片又较大,一套玉衣总共用了2000多玉片,与狮子山楚王墓的玉衣相比,就显得不是十分精致了。狮子山汉墓的这套玉衣一共用玉片4000多,都是质量精美的和田玉料,抛光度极高,切割线流畅,有些玉片上还雕刻有精致的图案。可以说,这套玉衣一出,成为绝品中的绝品,其它玉衣的光芒尽收。
金扣腰带是第一次出土,是史书上记载了无数次的“黄金饰贝带”,汉代为了和匈奴联姻,曾赠送很多副给匈奴王,但对于它的形状从来也没人说清楚。金扣腰带由带扣和带身两部分组成,带扣纯金制造,主题图案是两只贪婪的恶熊撕咬一匹骏马,马的后半身已经反转过来,但仍在顽强地挣扎着;主题图案的周围是许多飞翔的小鸟。整个图案威猛生动,活脱脱勾画出一幅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景象。带身由三排海贝连缀在丝带上而成,其间还点缀了几朵金花。这种腰带和构图方式,明显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它可能是今天的西亚一带的产品。可以想见,这副腰带是何等的珍贵了。读者也完全可以想见考古人员初见这副腰带时的惊诧和喜悦。当打开尘封千年、重逾千斤的墓门时,人们追随着光线去寻觅墓室内部,什么都见不到,只有一道耀眼的金光。一位考古了几十年的老专家此时如着魔一般,奋不顾身地向腰带走去,一直走到近前,俯身想拿起金带扣看个究竟,忽然,他想起来,他踏进没有清理好的墓室已经是一个错误。如果随便拿起没有绘图照相的文物将是一个更大的错误。他僵直的姿势保持了足足半分钟,终于缓缓地直起身,生怕搅乱墓中的气体似的,以一种奇特的姿势退出了墓室。
印章是狮子山汉墓中文化含量最高的文物,也是中国为数众多的大批量古代玺印中的重大发现。总计有银印5方,铜印150多方,封泥90多枚。这些封泥印章根据内容可分为楚王室官员、地方官员和军队武官三大类。5方银印做得特别精致,印纽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伸着头,环着条小尾巴。封泥中有一枚“符离丞印”,它出土时在一堆鸡骨头上,著名的符离集烧鸡是否在西汉已是一道佳肴?这批印章不仅是研究西汉印章随葬制度、王国官制、历史地理的好材料,还可以据此大致判断狮子山汉墓的墓主是谁。
玉器是狮子山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也是新中国玉器的重大发现之一。由于早年被盗,从盗洞口一直到墓葬的最里端,在长近百米的距离中,玉器连续不断地散布着。若不被盗,还不知道有多少玉器。这些玉器的品种多、样式好、工艺精,玉料是清一色的和田玉。其中仅玉璜一类,就有70多件,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有一件玉璜,正反两面共雕刻了20条龙,著名的文物专家马承源说:就凭这一件玉璜,也应该到狮子山汉墓来走一趟。同时出土的玉璧、玉环、玉枕、玉舞人、玉冲牙、玉戈都可以说是千古绝唱。考古专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说:“陕西发掘了数千座秦汉墓葬,也没有出土如此多、如此精美的玉器。”
在金扣腰带下面的是一堆兵器,兵器中有一枚“楚中尉印”封泥,中尉是王国军队的指挥官,可见这堆兵器是楚中尉为楚王准备的。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脉络一直比较清楚,但西汉早期略有模糊,狮子山的这批兵器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比如有一种兵器叫铍,它的主体部分就象一把剑,与剑的不同之处是它的柄子特别长,可以装在很长的秆上,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武器。二十多年前在秦始皇兵马俑发现时,人们一时还不认识,后来在一些小墓葬中也有发现,但多因为木秆腐烂,没有辨认出来。狮子山汉墓一下子就出土了好几捆,清楚地展示了由秦末向汉代初期的演化情况。戟本为常见的兵器,狮子山的戟可非同一般,出土时它的刃部还闪闪发光,好象新制造的一样。据研究,它的刃部涂了一种特殊的保护层,这种特殊的保护层后来失传了,能否从狮子山汉墓的兵器中分析化验出保护层的配方,目前还不敢肯定。
除此之外,狮子山汉墓中还出土了各种各样的青铜礼器、钱币、带钩、石权、陶瓮、陶俑等物品,为研究西汉早期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此雄伟的结构、如此丰富的随葬品,谁都无法相信这是一座被盗窃过的墓葬,但是它千真万确的被盗窃了。汉代厚葬之风盛行,盗墓之风也应运而生。一般的徐州楚王墓,由于墓道短小,只要找到墓道,就等于找到了墓门。狮子山汉墓显然有所改进,在墓道和天井中用夹杂石子的黄土夯实,盗墓者即使发现了墓道,也必须挖几十米才能达到墓门,到了墓门之后,还须拉开好几吨重的石头,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考古人员用现代化的手段,前后发掘了四个多月,在古代,要盗这座墓,似乎是太难了。实际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发掘的初期,就在天井的角上发现了盗洞,盗洞盘旋而下,长约30多米,直扑墓门。在墓门口,盗洞变大,足足有6米长,象一个大房间,盗贼将这里作为工作间,将塞石拽出4块,进入主墓室。或许是主墓室中的空气不够用。盗贼将主要的随葬品都拉出来,放在塞石上整理。在拖出来的塞石上和塞石的缝隙之间,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有金缕玉衣、玉豹、玉具剑、银印和无数的铜钱。金缕玉衣的主体部分平放在塞石之上,玉衣主人的骨头却放在相隔几十米的主墓室内。显然盗贼将墓主从棺材中拖出后,嫌尸骨太重,就把尸体拉出来扔掉,然后把玉衣拖到外面的塞石上。由此也可以断定,墓葬被盗窃的时间距离下葬时间并不长。发掘结束后,根据各种迹象,专家们分析,这座固若金汤的王陵确实是在下葬之后不久被盗窃的,盗墓者是熟悉墓葬结构的楚王国大臣或他们的后代。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据是,盗贼只要金银器,不要玉器。那么多精美绝伦的玉器,当时的经济价值就比金银器高,但是盗贼毫不吝惜地随手丢弃,甚至摔碎,玉衣上的极细小的金丝,却非要抽下来不可,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玉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普通人持有一件玉器就等于告诉他人自己是个小偷。史书中曾记载过这类事情。金银器可以融化之后出卖,所以成了盗贼的根本目的。再则,盗洞在上部开得很小,下部却很大,虽然与施放塞石有关,但掩人耳目之意也是很明显的。一般的盗贼在墓葬中总会留下些东西,但狮子山墓葬中什么都没有,也可见盗贼非常小心,惟恐留下把柄。由此可以看出,此墓之盗贼不同于寻常的小贼。
徐州在西汉时期是楚王国的封地,这个楚不是战国时候的那个楚国,而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交的封国。包括刘交在内,西汉在徐州一共分封了12位楚王。这些楚王死后都葬在徐州附近的山上,从而在徐州一带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汉诸侯王墓群,这里出土的楚王陵、兵马俑和汉画像石,被称为“汉代三绝”。但是,这些诸侯王墓的墓主究竟是谁却不容易说清楚,有时争论还很大。狮子山汉墓的墓主就有不同的认识,一般倾向于第三代楚王。可以列举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条:第一,墓葬中出土的钱币有汉文帝的四铢半两,这种钱币是文帝在位的第五年铸造的,第一第二代楚王已在此前死亡,所以墓主应为第三代楚王。第二,墓中的印章有汉代东海郡和薛郡的属县,这两个郡在第四代之前被中央从楚王国中削出,这就将墓主活生生挤在第三代了。再次,狮子山汉墓明显没有完成当初的设计,超长的墓道与较短的主墓室不协调,主墓室原应修建得超过墓道。重要的墓室和普通的耳室大小正好相反,不合常例。许多墓室或只开凿了一半,或只加工了一半,建筑用的水平线还保留着,说明墓葬因意外事件突然终止,这与第三代楚王的经历正好相符。这个第三代楚王可不一般,他在汉代历史上赫赫有名,在中国通史中也常常提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戊。他和当时分封在今江苏扬州的吴王刘濞一起,发动了著名的“七国之乱”,企图推翻汉景帝的政权。结果被击败,最后畏罪自杀。按理说,一个谋反自杀的诸侯王不该再有这么高的墓葬规格。但从“七国之乱”后的形势来看,还是可以理解的。击败叛军之后,汉中央也大伤元气,原七国地区继续动荡不安。如果中央进一步采取强硬措施,极可能引发新的叛乱。考虑到这一点,中央可能采取了怀柔方针,给刘戊仍按照王礼下葬,以安抚地方势力。
在徐州地区的楚王陵中,狮子山汉墓距离徐州市区最近,这里交通便利,加上早年开放的兵马俑博物馆,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在墓葬的发掘过程中,鉴于独特的形制和精美的文物,徐州市政府就决定在这里兴建楚王墓葬博物馆。前后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拆迁民户百余家,修建上山公路两条。墓葬发掘后的5个月,一座大型的楚王墓博物馆已经矗立在狮子山上。这在中国墓葬博物馆建筑史上是最迅速的一次。巨大的钢架结构营造了广阔的空间,与墓葬结构浑然一体,是一项现代艺术和古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这里成为徐州旅游的最新热点,当年3个月的时间就创收数百万元,同样创造了博物馆经济效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