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陈东升的家国情怀
2015年4月15日,中国金融新闻网发表了一篇题为《走进中国保险业的“匆匆那年”》的长篇报道,文中写道,“4月7日,北大赛瑟双周讨论会迎来了第一百期。在这个颇为重要的日子,谁来讲、讲什么,着实让主办者纠结了一番。最终,中国保监会首任主席马永伟、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带我们走进了中国保险业的‘匆匆那年’”,“可以说,马永伟和孙祁祥都属于‘半路出家’,1994年前后,对保险业基本毫无了解的二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从银行业和经济学领域转换跑道,进入了保险业”。
其实,在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初期,马主席和我绝不是“转行”特例。当时,对保险业没有什么了解而因为各种原因进入保险业的大有人在,泰康保险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陈东升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当然,东升先生和我与马主席不同。我们是组织安排,多少有些“被动”的性质。1993年北大经济学院成立保险学专业,当时的院长晏智杰教授找我谈话,让我来负责这个专业的筹建,刚开始我一口气就回绝了,因为别说是教授课程、搞研究了,毫不夸张地说,我连“保险”这个词都没听说过,怎么筹建呀?但最终我还是被晏老师的诚心和信任所打动,接受了这项任命。以至于之后很多年,当有媒体问我为什么选了保险这个专业时,我总是回答:“不是我选的保险,是保险选的我。”但东升不一样,投身保险领域,是他一个非常坚定、义无反顾的主动选择。要知道,他也是经济学科班出身,深知“机会成本”的含义。
算起来我与东升认识已经有20多年了。“下海”之前,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管理世界》担任副主编。《管理世界》一直是学界的权威刊物,能在此刊上发表文章是学者们很开心的一件事情。20世纪80年代末,我曾在《管理世界》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当时的那种“小窃喜”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当然,发表论文的时候我和东升并不认识。之后,大家都在一个领域,接触得多了,慢慢也就熟了起来。在这之后,我受邀成为泰康的董事,对东升和泰康的了解也就相对更多了。
东升是一个很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大学毕业就能想到在校园的山上找一块石头刻上一个“始”字,可见他的豪情壮志。去年,他邀请我参观他的泰康商学院时,还专门带我去看了矗立在商学院里那块石头的复制品。但即便有如此远大的理想抱负,东升可能也很难想到,公司在成立仅8年时,就能挺进中国企业500强;成立22年后,就能荣登世界500强的榜单。可以说,泰康的发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百姓财富的迅猛增长,中国保险业不可能获得井喷式的发展,泰康也不可能搭上改革开放的这艘大船破浪前行。
的确,我们很多人都不可能想到,仅仅40多年的时间,中国保险业就从一个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小部门”,发展成了一个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行业。我国总保费规模在世界上的排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40位左右上升到如今的第2位;保险机构数量从1家增加到2020年的238家;保险机构承保金额和承保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在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事业管理、完善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减灾救灾、提高贫困人口风险抵御能力,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业相比还非常年轻的中国保险业,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可以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经济社会的变迁史,就是一部全行业的努力奋斗史,而泰康,无疑是这部变迁史和奋斗史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当然,我们谈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记“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样一个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有的公司发展得好,有的发展得并不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除了外部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关,与公司的发展战略有关,与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有关。而这些,与公司的掌舵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我与东升相识的20多年中,我发现他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质,那就是强烈的家国情怀。不管是当年“下海”做寿险企业,还是之后做“养老社区”,做“大健康”产业,他始终秉持这样一个信念: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回馈社会、造福社会。这一信念也让泰康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特别是对教育的捐助、对基础学科的捐助、对经济理论研究的捐助,一直起着表率和先锋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整个社会见证了民企对社会责任的那份担当,而泰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仅有家国情怀是不足以让其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在我看来,泰康的成功至少还源于东升作为董事长对以下几组关系的透彻理解。首先是对保险的本质,特别是对承保与投资关系的理解。保障功能构成了保险产品最重要的内含价值,也成为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但由保险经营的特点也派生出了很强的投资功能,这让保险投资成为保险利润的重要来源和保险经营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保险行业既要坚持做好承保业务,也要用精湛的投资能力来支撑承保业务,进而保障整个保险经营的稳健运行。于是,你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行业内有些企业本末倒置、“不务正业”,以至于保险监管者都要用“保险姓保”这样的告诫来让它们回归保险的本质时,泰康始终坚持以“保险保障”立足,夯实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这两个重要的业务基础。其次是对专业化和多元化关系的理解。在有些企业连专业化都没有做好,却四处出击、大搞扩张,追求“多元化”的时候,东升率领泰康始终坚持深耕寿险业,打造了“从摇篮到天堂”的产业链,由此在扎实的专业化基础上,延展出多元化的格局。再次是对国际化和本土化关系的理解。东升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循着这样一个思路,泰康一直非常注重对国际惯例和国际经验的学习、引进、吸收及借鉴。但泰康也深知“南橘北枳”的道理,因此,这种学习不是“囫囵吞枣”“邯郸学步”,而是始终坚持“对标国际、尊重国情、本土实践”的原则,由此在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缩短了赶超时间的同时,也克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最后是对规范与创新关系的理解。泰康一路走来,不乏创新之举,在行业内创造了许多“第一”或者“最早”,但与此同时,泰康始终强调规范发展,按规则办事,不踩红线,不触底线,用东升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做监管的好学生”。
东升很喜欢阅读和思考,并能做到躬行实践、知行合一,我认为这是使他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和恒心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一个秘书曾跟我说:“陈董每次上飞机前,我们会给他准备许多刊物的简报,或者几本书,下飞机以后,他就阅读完了所有的东西。”2010年,泰康的董事会在美国召开,主要考察美国的养老社区,探讨公司下一步养老战略的布局。考察之旅对我们的触动都很大,我对“老人”和“养老”这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回国途中,我按捺不住激情,写下了《让我们快乐、优雅地老去》一文。文章见报后,我还没有看到,东升第一个给我打电话,说他非常赞同文章的观点。自那次美国考察以后,11年过去了,泰康一直在深耕寿险产业链,有效推进其养老、健康大战略,完成了在全国重点城市的养老社区布局。然而,东升的思考和探索并未停止。去年4月,他把他在《管理世界》上发表的《长寿时代的理论与对策》这篇文章发给我,看后我深受启发。
长生不老、长生不死,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由于超长存活,人类目前对长寿的担忧超过了对夭折的恐惧。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出现了大量对“longevity risk”(长寿风险)的研究。为什么人类一直在追求的“长寿”现在被加上了“风险”的后缀?为什么追求长寿的人类现在开始担忧长寿?从最直观的解释来看,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长寿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缠身而痛苦不堪;第二,长寿者可能会因为财物耗竭而生活窘迫,遑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谈不上“老有所为”;第三,长寿者可能不仅只有疾病的困扰和财富匮乏的隐忧,更有可能面临长期的孤独。
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似乎是,即使长寿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担忧,但它仍然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事物,否则,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社会的前行毫无价值可言。那么,长寿带给人们的究竟会是“上天的礼物”还是“神的诅咒”,其实这取决于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整个社会对此是否有所应对以及如何应对!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基于英国学者琳达·格拉顿等人近年来提出的“长寿时代”的理论,东升将“老龄化”问题及“长寿风险”问题拓展到了一个更大的背景、更宽的口径、更长的周期中来进行观察,从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视角,从供给、需求的维度,从社会、政府、企业的层面,全方位、系统地解析了长寿时代的形成及特征、机遇与挑战,进而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长寿时代、健康时代、财富时代并进的全景画面,丰富和完善了长寿时代的内涵与外延。也正是基于他对长寿时代人们对养老、保健和财富安排将产生巨大需求的观察和分析,泰康通过打造长寿、健康、富足三个闭环来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以满足人们对养老、健康和财富的需求,很有战略思考和前瞻性。
总之,东升的阅读和研究不是一种附庸风雅,而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可以说,他把“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的心法演绎得淋漓尽致。我在给他的回信中说:“你又做企业,又做学问,还都做得那么好,还让不让别人活了?”这是一种调侃,但实为由衷的钦佩。
知名财经记者王安先生选取了泰康这样一个具体的案例,用细腻的观察、生动的笔触、鲜活的事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国保险业自恢复发展以来4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史,泰康只是中国保险业波澜壮阔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缩影。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不管读者是否了解保险、是否知晓泰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只要你经历过改革开放的这段历史,你就会从这本书的讲述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并感同身受,与故事的主人翁同哭泣、共欢乐。
光阴似箭,转眼改革开放已经43年了。作为改革开放全程的见证者、受益者和参与者,我一直深感庆幸。在这段伟大的历史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微乎其微的一朵浪花,但一朵朵浪花汇聚起来,就将成为浩瀚的海洋;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不足挂齿的一片砖瓦,但一片片砖瓦汇聚起来,就将成为一座雄伟的大厦;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渺不足道的一个篇章,但一个个篇章汇聚起来,就将成为一部伟大的史诗。
祝愿泰康以家国情怀,担当使命,继续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稳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更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故事,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孙祁祥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
2021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