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成长的代价就是会失去原来的自己
我们最不了解的人,往往是我们自己。
归于平常,我的人生至此应该只过去了所谓的“四分之一”,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一切不可抗力的因素,突发的疾病或是意外等安全事故,又或者是我有意为之地将生命定格在某一特殊的时刻。
对于上述的内容,我无法过多解释,如果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地方,我或许只能以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回避态度说上一句:“我不知道”。
毕竟,任何人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已然在某种层面上达到了共识。
虽说,我自认为我自己并非“内心脆弱”之人,但避开“庸人自扰”般的思考方式后,随即静下心来仔细回想一下,我对于自己的了解程度或许并不亚于我对于某些“次元文化”以及“亚文化”的理解,总结下来就是处于一种“可以聊,但又几乎完全是局外人”的尴尬状态。
是的,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我对于我自己的了解已然成为了一个“局外人”,我没有任何官方认证的精神类疾病(或许只是因为我没有官方系统的去检查过的原因),但我的生活状态和我的内心世界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两者相辅相成却又在有意设防,几乎不可勘测到对方,即使我自己都无法设法和我自己的内心世界靠近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隔阂”也必将越来越严重。
曾几何时,我将这种种问题归结于一个原因:青春期必然会经历的茫然。
然而,我发现我错了,并不是那种“总结的不够全面”的学术性错误,而是打从一开始,这些问题就与“青春期”没有任何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每当我看到类似于“青春”、“叛逆”这样的字眼时,我都觉得十分好笑,不是厌烦这些老生常谈,而是不敢相信居然有人可以如此轻视的就解释了我的所有困惑而仅仅只是用了一个词语这么简单。
我需要一个解答,一个类似于“青春期”这样的名词来解释我双重人格般生活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办法让我走进我的内心,问问我自己,我到底有些什么困惑?我是否可以有办法或者说“有机会”帮助自己。
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难过的事实,那就是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答案”一词都并不存在。
“答案”一词,或许,它会出现,在死亡的那一刻。有些人穷极一生去追寻一些事物的答案,我相信他们或许成功了,但,一定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会在下一秒钟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不是“后悔”,是我们“永远”可以在事后进行总结,然后总结出同一件事: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为此,我感到无与伦比的失落,当我解开答案的时候,对我而说已经无力回天,那它还将有什么意义可言?
所以,我急于找到一个足以说服我的词汇,即使它是个无法渗透进我内心的替代品,但可以让我的困惑得到缓解。
要知道,我并不想作为地球的“淤青”而存在于世,但我又无法找人倾诉这一切,在我看来,过多的倾诉会使人感到烦躁,所以,我只能选择自己寻找出路。
思来想去,我将用一个词来替代“叛逆的青春期”,那就是“成长”。
成长,一个多么笼统含糊的概念啊,却恰好是我现在所需要的,这样一个没有明确定义的优美词汇,往往胜过心理学家煞费苦心研究的“叛逆期”、“迷茫期”等等,因为这个词贯穿了我们短暂的一生,它不是一个时期的代表,小到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大到我们直面死亡,都离不开“成长”。
成长一词,从简单的单细胞开始,直至生命的尽头结束,虽有该词的文学解释,却已然超越了科学乃至神学的范畴。
找到了心仪的代替词,接着就是解决我的疑惑了,用至少“少于”我“一生”的时间,为此,我归纳了一下我这理论上的“四分之一人生”,虽然暂时没有解开我对生活的种种疑虑,但我阶段性的成果告诉我,成长的代价就是会失去原来的自己。
好吧,我承认,严格来说,这不是什么“成果”,这是一切问题的开端,可以说,我或许只是急于将这一作为替代品的词语告诉我的内心,而谎称了“成果”一事罢了,但却不能摆脱这一事实,我失去了原来的自己,虽然我不记得它的本来面目,但现在的我,不是我所想要的,无论是内心还是示众的外表。
没有找到解答,但我确定了问题。
看吧,这吹不出褶的平静日子也在闪光,我这样安慰着自己。